祁以德

祁以德,字子修,鹽城西北鄉建湖縣境建陽鎮新陽村人,清同治七年( 1868)八月初十日生。祁氏祖輩崇文尚武,為鹽邑之望族。在他父輩前三代,考取秀才,貢生的即有11人之多。從他父輩起,因時勢多變,戰亂屢起,遺棄文事習武備,其父祁玉瑄,叔父祁玉琢,長兄祁以桂,均為武舉。他習武成名,考中武進士,後被誥授武顯將軍,官封振威將軍,書香門第的祁氏成了赫赫有名的武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祁以德
  • 出生日期:1868年
人物經歷,孝子爭禮,子女,告老還鄉,

人物經歷

祁以德(1860~1922】字子修。今建湖縣建陽鎮新陽村人。家世業武,其父祁玉瑄、兄長祁以桂都是武舉出身。祁以德自幼習武,精於騎射,清光緒戊子(1888)科江南榜獲武舉第二名。次年京試,考取進士,授御前花翎侍衛。供職期滿,補授貴州游擊,駐防盤江。其時湘鄂川黔交界地帶民眾起義不斷,祁以德受命進至銅仁(今貴州銅仁市)剿殺,事平後因功遷授撫標中軍參將。宣統二年(1912)升任松桃協副將,代理鎮長遠鎮總兵。次年,調授安義鎮總兵。民國元年(1912)解甲歸里。鄉居不久,任淮揚水上警察隊長,並主持鹽阜警備聯隊事宜,未幾去職。(據《建湖縣誌》)
祁以德兄弟四人,他行四,長兄以桂從武,二兄以萃、三兄以恩皆為通達之土,人稱“隱君子”。祁以德在少年時期就有大志,喜兵書,愛武藝,曾對人說:“大丈夫具七尺之軀,不能為國分憂,何以自立於天地間。”故從16歲起,即投筆從武。年未弱冠,工力兼優。光緒十三年(19歲),提督學憲王益吾歲試淮郡,遂游武庠。次年,鄉試名到亞元。光緒十五年(21歲),北闈會試中會魁,德宗廷試之時,大加獎賞,欽點御前花翎侍衛,出入宮掖。其時,正逢慈禧太后“歸政”,光緒帝“親政”,祁以德為光緒帝的貼身侍衛。光緒十四年(1898) ,慈禧太后再出“訓政”,光緒帝被幽禁瀛台後,祁為看護皇宮後宰門的主要武官。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打進北京,祁參與護送慈禧太后挾光緒帝西逃,直至光緒三十四年(1908)。光緒帝和慈禧太后死後,祁以德才離開京城,被補授貴州游擊,駐防盤江。時值黔滇一帶的窮苦百姓不堪壓迫,揭竿而起,威脅當局。上峰命祁以德率兵平“亂”,並授其撫標中軍參將。宣統二年(1910),擢授松桃協副將,代理鎮遠鎮總兵,具體負責湘、鄂、川、黔四區域的軍事和社會治安。翌年,調授安宜鎮總兵。同年秋,武昌起義成功,革命浪潮席捲四方,貴州局勢驟變,部下擁戴其為大都督,祁堅持不許。民國元年(1912)三月,解甲歸里。居鄉不久,應地方之邀,出任鹽城警備隊長,兼鹽阜聯防主任。民國十七年( 1928)正月二十五日卒。
祁氏擁有良田萬畝,是鹽城西北鄉的首富,佃戶購買打場石磙,一次就要裝上幾大船。由於祁以德儀表魁雄,臂力超群,進京前,每次總是他隨船去挑選,上下石磙,他每腋下挾一隻,不要他人動手。有一次拿賣戶開心,先將要買的石磙全部挾上船,然後壓價,賣戶無法再取石磙上岸,只好低價出售。
祁以德武藝高超,“鄉會科名獨占先”、“大江南北壓群英”。他長於騎射,箭無虛射。在故居河南設有跑馬道,長達百米,每隔十數米置一草靶作射箭目標,平時躍馬射箭,百發百中。他善使春秋大刀,刀重136斤,持刀登壇,一往無前,人譽稱為“世之豪傑”。

孝子爭禮

祁以德系祁玉瑄偏房王氏所生,他赴京會試,生母在家病故,被收殮在廂房。等他回來出棺下葬,按當時族規,偏房出棺不能走正門。那時,他父母和長兄已故,嫂子崔氏主持家政。祁以德中魁回來,便問嫂嫂:“生母棺樞從何門出?”,嫂云:“按規矩從後門出,念你現在中進士,可改從耳門出。”祁又問:“我以後走何門?”嫂答:“你是進士大人,又是祁家子孫,當然走正門!”說罷,祁以德把身子伏在母親棺柩上,令力夫搭他和母親同出正門,使生母享受了從正門出棺下葬的殊榮。

子女

祁以德先後娶過三個夫人,共生八子二女。大夫人周氏,生兩子,其餘兒女均為祁的隨任夫人鹽城陳氏所生。祁以德歸里不久,周氏、陳氏相繼病故,馬玉仁為其又娶了劉氏。他的子女既文且武,長子蔭之,為陸軍少將;次子駿之,為皖省咨議;三子采之,為淮陽團副;四子有之,為阜邑稅務所長。五子黔之,六子衡之,七子鎮之,八子堃之均有才幹。兩個閨女,一文一武。長婿顧楚衡,二女適當時淮陽鎮守使馬玉仁之子馬益德,在當年李明揚進剿馬部時於小薛灘落水溺死。祁氏在地方上族興勢大,平素門前來往之客,多是名士豪紳,季龍圖、肖翰臣、崔嗚風、郝筱軒、姜效詩、吳俊三、喬炳等均和祁氏有姻親。

告老還鄉

祁以德告老還鄉,亦為地方做了不少有益的事,如災年發放賑濟糧、資助創辦地方國小,捐款復修泰山古寺,他所主持的水巡團,一度為維護地方治安頗有成效。至於祁以德的死,有人說是得了腦溢血,也有人說他為大兒子不爭氣所致。民國十六年( 1927)春,北伐軍進逼江蘇地帶,原駐軍建制被解體,祁蔭之不死心,他收編股匪,拼湊班底,為匪為盜,胡作非為。後被地方人士告至鹽城縣政府,其時祁蔭之已逃至上海法租界(後被人擊斃)。縣政府懾於群情激憤,只好通令其父祁以德提審。七品官的龐縣長,居然在公堂上審訊起當年二品官的祁大人。祁以德理屈詞窮,深感“兒不孝,父之過”,愧為兒子不爭氣無顏見人,欠悶而輕生,故在次年正月二十五日下午,沐浴、敬香完畢,回到自己住所,在座椅上倒下,了結一生。知情人說,他的馬褂上少了一隻金紐扣,是墜金而死。時年60歲。
祁以德後裔,散居在家鄉、上海、台灣等地。在抗戰時期,有的毀家紓難,積極支持抗日民主運動,有的熱心教育,為解放區樂育英才。新中國建立後,有的從政,有的從教從醫,也有的從事科研工作,在各自崗位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為振興中華,報效祖國,做出應有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