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變動論》是2016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索羅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變動論
- 作者:[美]索羅金
-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9月
- 頁數:617 頁
- 定價:17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52012743
《社會變動論》是2016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索羅金。
《社會變動論》是2016年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索羅金。內容簡介《社會變動論/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內容包括社會階層的波動、社會變動性、各社會階層的人口、社會階層化和縱面變動的基本原因、現代的變動社...
《論社會變動之趨勢與吾人處世之方針》是杜亞泉所著作品,出自於《杜亞泉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作者簡介 杜亞泉(1873—1933),浙江紹興人,原名煒孫,字秋帆,號亞泉,筆名傖父、高勞。早年肄業於浙江崇文書院。曾任紹興中西學堂教習,創辦亞泉學館,出版《亞泉雜誌》等。1904年入商務印書館任編譯所理化數...
人口社會變動是人口從一個社會集團轉入另一個社會集團的變更。不同的人口集團是根據一定社會的人口所具有的社會標誌和經濟標誌而劃分的。這些標誌指階級標誌、民族標誌、部門標誌、職業標誌、文化水平標誌和語言標誌等。從現象上看,人口社會變動是通過人口自然變動、人口機械變動和社會流動實現的;從本質上看,人口社會...
人口社會移動亦稱“人口社會變動”或“人口社會結構變動”。人口在社會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分布的變化,或以各種社會標誌劃分的人口群數量和比例的變化。定義 人口社會構成主要有人口的階級構成和階層構成、職業構成、文化(水平)構成、部門構成等。人口社會移動是由社會分工發展和社會政治、經濟條件變化引起的。例如,隨著...
社會輿論一詞源於英國,18世紀末普遍使用。19世紀美國開始社會輿論的套用社會學研究。對人們的行為有支持、約束等影響。是社會生活、社會態度的反映,是社會控制的一種工具。可預測社會動向,是調節決策科學化的有力槓桿。有多樣性與變動性的特點。其形成過程一般為問題的發生、意見的表露、意見的揚棄與綜合。按範圍可...
社會結構變動 持這一觀點的學者認為:“社會轉型的主體是社會結構,它是指一種整體的和全面的結構狀態過渡,而不僅僅是某些單項發展指標的實現。社會轉型的具體內容是結構轉換、機制轉軌、利益調整和觀念轉變。在社會轉型時期,人們的行為方式、生活方式、價值體系都會發生明顯的變化。”社會形態變遷 即“指中國社會從...
社會變遷的折射 “毛人水怪”謠言初探 一、謠言研究的巨觀視角 二、集體行為和集體記憶的視角 三、謠言的起源 四、謠言傳播過程的意識形態化 五、集體行為、集體行動與社會控制 六、討論 “割蛋”謠言研究 一、大規模謠言研究的視角 二、謠言的內容與傳播 三、相關的集體記憶與民間話語 四、導火索:被誤讀的政治...
《社會變遷的社會學》大部分內容都會盡力去呈現、澄清和闡明關於變遷的社會學理論,主要討論概念和觀點。只有在有助於說明社會變遷的具體概念、模式和理論時,才會引用歷史事實。因此,讀者只能間接了解當代或過去的社會,發現其中的事實和資料。我們的目的並不是想要講述是什麼或發生了什麼、社會世界向哪裡變動和如何變動...
能級管理論的核心要義是社會能級論,社會能級論一般被用以分析嵌入在社會網路之中的組織或者個人的社會地位變動問題。基於社會能級論可以很容易地理解:由於組織諸利益相關者對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追求,導致幾乎所有的組織都有無限拓展的衝動和欲望,畢竟一個拓展了邊界的組織會為其利益相關者帶來更多切實的利益和效用;...
《變動社會中的投入與疏離》是2021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海建。內容簡介 該書詳細記述了近代中國一所“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新式學校的歷史。該書運用大量原始的公私文獻,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重視角重建了中國公學的緣起、創立、發展,以及最終走向衰亡的歷程,並深入探討了這所學校極力投入時代...
《變動社會中的政策選擇》是2009-9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勇安。《變動社會中的政策選擇:美國大麻政策研究》以時間為經,以問題為緯,通過原始檔案文獻的歷史解讀,“深描”美國大麻政策的起源、演進和特徵。作者力圖把美國大麻政策置於國家與社會,聯邦、州與地方,國際與國內,整個毒品政策與大麻政策的互動視闊中給予多...
《社會變動中的制度變遷: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研究》運用政治制度史、經濟學、博弈論等方法,以抗戰大環境為背景,以糧政中各個子政策、子制度的演變為主線,通過對政策與制度運作全方位之梳理與分析,全面系統地揭示了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糧政的變遷過程,糧政實施中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進而揭示出糧政的作用以及這種...
《社會互構論:世界眼光下的中國特色社會學理論的新探索(當代中國個人與社會關係研究)》是鄭杭生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十五”重點項目“中國社會轉型期個人與社會關係研究”(01ASH002)的最終成果,提出了“社會互構論”這一新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理論。內容簡介 “社會互構論”是在以前提出的“社會運行論”...
《變動社會中的法與憲法》由上海三聯書店出版於2006年,就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法制建設和憲法修改歷程進行了分析和回顧。內容簡介 中國在經濟建設領域基本具備了比較全面的法律體系,但社會和政治領域的法制還不夠完備,俄羅斯在政治與社會領域的法律已經基本與西方已開發國家齊眉,甚至已經在發展社會自治和地方自治,但其經濟...
《中國社會結構變動與文化政策演進》是2016年06月出版的書籍,作者是劉江紅。內容簡介 中國正處於全面而深刻的社會轉型過程中,體制機制改革、法律政策安排關係著國家治理體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實現。文化發展作為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和社會和諧發展的戰略選擇,其政策設計和流變也置身於時代變革中。本書通過對社會結構變動的...
大後方城市社會生活變迂呈現出的多祥性與複雜性特點,反映了戰時西部地區城市社會的艱難轉型。圖書目錄 自序 緒論 第一章時局巨變下的城市變動:城市社會生活變遷動因 第二章衣食住行的趨新:城市物質消費生活的變遷 第三章傳承與變革:城市精神文化生活的變遷 第四章文明與進步:城市習俗觀念的變遷 第五章病態問...
人口變動是受社會、經濟、人口自身等因素的影響,人口狀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生變化的過程。人口變動分為自然變動,遷移(機械)變動和社會變動,它們分別反映人口變動過程的不同側面。人口各種變動都是由各個內部的特殊矛盾所引起,因此具有各自的特殊的規律性。研究人口變動必須充分認識和分析影響人口變動的諸因素,...
《社會分合論》是2013年中國電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宏。內容簡介 《社會分合論》指出馬克思主義關於社會形態的理論,把人類社會的發展劃分成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其高級是共產主義社會)。一部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史,就是人類社會由原始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乃至共產主義社會...
社會學家透過量性研究來研究社會關係以預測社會變動。他們希望透過質性研究,如面談及小組討論,對社會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有些社會學家正辯論著從中作出平衡填補兩者之間的空隙。例如:量性研究描述大型社會現象而質性研究描述個人如何理解大型社會現象。社會學之間 在二十世紀早期,社會學家及心理學家曾對工業社會作出...
《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是1994年時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杭廷頓、 Samuel P. Huntington。內容簡介 塞繆爾.杭廷頓這本《變動社會的政治秩序》於1960年代後期出版之後,立即在美國的社會科學界引起廣泛的注意和討論,其中甚至包括基於政治立場的攻擊。它出版之後的十年之間,一直是研究開發中國家政治發展的必讀...
《變動社會中刑法之適應性問題研究》是周少華所寫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專業的博士論文。副題名 當代刑事法治的實踐邏輯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周少華著 導師 趙秉志指導 學科專業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北京師範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8 關鍵字 刑法 法治 罪刑法定主義 ...
《全球化中的變遷:日本社會學者看現代中國》一書正是基於其近20年的實地調查資料而對中國社會結構變動進行了探討。讀者對象 從事現代中國社會研究和東亞社會變遷研究的專家學者、教師及學生 。圖書目錄 序 緒論 第一部分 試論中國社會結構的分析框架 第二部分 青島地區的社會變遷 附論 ...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副標題: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流動)是許倬雲所著書籍,譯者: 鄒水傑。2006年1月,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處理社會變動,考慮到政治結構、經濟型態、戰爭方式以及意識形態等各個環節,彼此影響,從研究變化的時序中逐漸呈現這些變化關係。內容簡介 春秋戰國是一個天崩地裂的歷史巨變時期,國家...
第1章 全球化時代的社會學?第一節 社會世界和社會學變動不居的性質 第二節 21世紀社會學的核心關切 第三節 社會學:延續性和變遷 第四節 社會學的目的:科學,還是社會改革?第五節 社會學、其他社會科學,以及常識 第2章 以社會學的方式思考?第一節 經典社會學理論的大師們 第二節 其他重要的社會學家 ...
《仁者無敵仁的力量:大變動社會的生存之道》是201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的上一部著作是《仁學的價值與時代精神—大變動時代的生存之道》的續篇。從孔子仁學的核心內容:人的發展出發對仁的各個要素展開比較分析。人的屬性分為兩個方面:人的顯力與人的潛力,人的潛力要遠遠大於顯力,但...
《中古黃河中下游環境·經濟與社會變動》是2012年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文濤。內容介紹 《中古黃河中下游環境、經濟與社會變動》,本書由李文濤在其博士論文與博士後出站報告的基礎上整理而成,涉及歷史學、環境學、經濟學、社會學乃至兵制等多方面內容,多學科交叉,運用大量考古和文獻資料,對中古時期...
(2)關於“互動”的本質。互動過程中個體主要是在創新、建構互動關係、導致“核心自我”經常變動,還是個體主要是根據“核心自我”發生互動行為? 布魯默認為互動主要是人們在創新關係,而庫恩則認為“核心自我”對個體在互動中的行為發生著主要制約作用。(3)“社會(組織)”的性質。社會(組織)究竟是互動模式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