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學理論
- 外文名:Sociological Theory
社會學理論是社會學家思想的結晶。從孔德的實證主義到吉登斯的結構化理論,從嚴復的《群學肄言》到孫立平的《斷裂》三部曲,社會學理論的發展走過了近200年的歷史。在這200年中,眾多社會學家留下了各式各樣思想,其中有些還形成獨...
《社會學理論》(Sociological Theory)是美國社會學協會(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 ASA)旗下的雜誌之一,為社會學領域的一流雜誌,也是ASA旗下專注發表社會學理論文章的雜誌。按2014年SSCI影響因子(2014年SSCI impact factor為2....
當代社會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迄今的社會學。這是社會學研究日益深入和不斷完善、社會學知識的分工和專業化程度日趨嚴密的時期,也是社會學在世界範圍內獲得普遍傳播和發展的時期。主要研究課題包括如下:結構功能主義的興衰 社會學理論...
通過對關係社會學研究的時代意義分析,論述了關係社會學在中國社會學發展中的學科地位,明確了關係社會學的國際化目標,對推動和發展關係社會學研究提出了初步構想。概念 關係社會學是種研究人際關係或社會關係的社會學理論。比利時的社會學...
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包括K.馬克思、F.恩格斯本人及其後繼者的社會學思想、社會學說,以及當代學者用社會學立場、觀點和方法所闡述的社會學理論、學說等。20世紀60~80年代,在俄國、東歐各國中占主導地位的就是帶有各國自己特色的社會學。代表...
《社會學理論(修訂三版)》是2006年三民書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文輝。作品目錄 修訂三版序 增訂版序 初版序 第一章 社會學理論導讀 第一節 什麼是社會學理論 1 第二節 社會學理論類型 3 第三節 社會學理論方法論 7 第...
作為一種社會學理論,現象學社會學的學術思想來源是德國哲學家E.胡塞爾的先驗現象學、M.舍勒的知識社會學和M.韋伯的理解的社會學。基本問題 舒茨早年研讀現象學,他批判地接受了胡塞爾的意向性理論,嘗試著把生活世界、主體間性等概念引入...
社會交換論主要是指人們在社會交換出現的基本心理過程及其與交換行為之間關係的理論,從本質上說,社會交換論源自社會學,為了理解和解釋交換行為,一些社會學者力圖將心理學的內容吸收進來。所以社會交換論在社會心理學中屬於社會學取向的...
衝突理論 Conflict Theory 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形成的西方社會學流派。以率先反對當時占主導地位的結構功能主義而著稱。它強調社會生活中的衝突性並以此解釋社會變遷。形成 作為社會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衝突現象,曾受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許多...
理論社會學(theoretical sociology),表征社會學研究角度的一個範疇。與套用社會學相對。側重於研究社會的總體、局部及二者的關係,社會和個人的關係,進而對社會學的研究對象、學科性質、理論體系、作用地位、方法手段、歷史發展作出理論概括...
簡言之,發展社會學是立足於當今開發中國家的具體實踐,在總結和借鑑已開發國家現代化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對近代至今世界各國現代化發展過程的理論、途徑、模式和經驗等的綜合性研究。學科起源發展 源自 對現代化和社會發展問題的研究自社會學...
理解社會學亦稱“領悟社會學”。西方社會學理論。產生於20世紀初。導源於德國狄爾泰,為M.韋伯所系統闡發。認為社會學是一種“理解社會行為”的科學,它以人的社會活動的意義和目的為研究對象。理解是說明社會事實的因果關係的先決條件。理...
社會學方法論不同於社會學理論,前者是工具理論,它只涉及科學發現與檢驗的邏輯及規則,但不涉及具體的社會事實;後者則是包含經驗事實的實質理論。社會學方法論也不等同於研究方法或具體技術,它是對研究方法的系統研究和評價。社會學...
維果斯基社會理論 維果斯基,1896-1934,前蘇聯心理學家,社會文化歷史學派創始人,他的《高級心理機能的發展》一書是該學派的奠基之作,是“維列魯學派”(列昂節夫、魯利亞都)中的重要人物。詳細內容 一、維果茨基理論的基本前提 1、...
”布萊克的純粹法社會學理論也認為,法律是可以觀察到的法官、警察、檢察官或行政官員的行為,而不是規則。法社會學以可觀察的法律行為為研究對象。因此,眾多法社會學家主張必須研究“行動中的法”,即研究法是如何被制定、適用、遵守、...
社會互動論是指研究人與社會環境相互作用的規律、模式的社會學理論。認為人們在社會生活中相互交往,彼此溝通,形成各種社會互動。它是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亦是分析一切社會現象的基礎。強調個人的主觀理解,認為社會結構是理解和行動...
度量方法(或評價角度):各種具體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社會性評價指標 度量單位(或度量尺度):與各種社會性評價指標相對應的量綱 理論定位 價值是標誌主客體之間意義、效應和狀態的範疇。社會是一種價值存在,是包含自我、他人、群體、...
世上的一切事物全都在信仰中分成兩大類,即現實的和理想的,由此世界劃分為兩個領域,一個是神聖的事物,另一個則是世俗的事物.杜爾乾的社會決定論對後來的人類學和社會學影響很大,不少理論都在杜爾乾的社會學理論基礎發展起來的 ...
實證主義社會學是主張用自然科學法則研究社會現象的社會學理論。19世紀上半葉形成。具有本體論的自然主義傾向。把社會學作為一門實證科學。認為社會和自然界一樣,其產生、運動、發展、變遷過程受自然法則的支配,主張用觀察、實驗和比較等...
符號相互作用理論(symbolicinteractionism),也叫符號互動論,是一種通過分析在日常環境中的人們的互動來研究人類群體生活的社會學理論派別,它主要研究的是人們相互作用發生的方式、機制和規律。社會心理學家米德被認為是符號互動論的開創者...
《社會學理論(上)(修訂版)》是2011-11-15流圖書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喬治.雷瑟,道格拉斯.古德曼/著 / George Ritzer & Douglas Goodman。內容介紹 本書作者喬治.雷瑟(George Ritzer)是在社會學理論方面最具權威的學者,在這...
1980年代以後,以解構現代理性為主要旨趣的後現代主義,其批判的對象由最初的文化、哲學領域,轉向了社會學領域,從那時起,以Benhabib(1984)和 Kellner(1988)為主要代表的西方後現代社會學理論相繼湧現,並逐漸成為當代西方社會學的...
隨著17、18世紀社會科學理想的傳播,人們對世界上人類經驗的複雜性、對人類社會行為的社會和文化狀態的認識,在逐步擴大。反映在理論上,則有結構概念和發展變化的概念。這些創新思想,大部分存在於某些著作之中,目的在於抨擊當時西歐政治和...
《現代社會學理論》是2004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喬治·瑞澤爾編著的一本圖書,該書在內容上涵蓋了自馬克思、涂爾幹和韋伯等古典社會學家以來至本書各版出版時為止西方社會學理論當中最主要的社會學家和社會學理論流派的理論觀點。...
社會系統理論是德國盧曼的社會學理論。形成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批判帕森斯社會系統理論的基礎上,將由智利生物學家馬圖拉納( Maturana)和瓦芮拉( Valera)首創的關於生命系統自我再生系統理論移植到社會學中,將“溝通”(而非“人”或者...
《現代社會學理論(第七版)》是一本2022年10月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 [美] 喬治·瑞澤爾。內容簡介 本書是喬治·瑞澤爾社會學理論系列著作中的一種,在美國乃至全球被廣泛使用。相比於一些羅列冗長注釋和艱澀概念的學術著作...
巴納德第一個把組織稱為一個系統,對社會組織進行了較全面的研究。40年代中期以後,英、美等國眾多的社會學家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社會組織進行研究,提出了各種理論見解,組織社會學逐漸發展為一門獨立的社會學分支學科。美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