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派人口理論

一種用社會學的觀點探討社會各種因素與人口過程之間相互關係的學說、流派。主要在19世紀中葉和20世紀30年代流行於法國和美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社會學派人口理論
  • 定義:一種用社會學的觀點
  • 解釋:社會各種因素與人口過程之間
  • 類別:社會
代表人物眾多,學說紛紜。但該派理論有一個共同特徵,即認為大量人口問題並不是純經濟觀點所能說明的,許多社會因素(如宗教、社會制度、風俗習慣、文明程度、社會心理、價值觀念等)也影響人口發展過程,因此必須用社會學的觀點來探討人口問題。在法國,社會學派人口理論的先驅是18世紀啟蒙思想家C.de孟德斯鳩,他認為人口受到時代的政治組織、社會組織以及宗教、文化的影響。到19世紀中期,社會學人口觀在法國流行,F.勒普累以社會制度來說明人口;A.科斯特和É.迪爾凱姆把人口與社會進步聯繫起來,認為人口增長推動了社會進步。到19世紀末期,A.迪蒙創立了“社會毛細管學說”,認為法國的出生率下降是因為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產生了個人向上的強烈要求,個人為了滿足自己向上的欲望,寧願減少生育,以減輕養育子女的負擔。他的人口理論在法國產生了巨大影響,成為法國人口思想的主流。之後,社會學家L.博略和社會統計學家A.-L.-J.貝爾蒂尤提出了“文明學說”,他們認為迪蒙的“社會毛細管學說”只不過是文明的象徵,促進文明的因素除榮華富貴外,還有城市的發達、中等階級的發展、文化教育的普及等,所有這些共同導致了出生率下降。在美國,社會學家F.H.吉丁斯和F.A.布西都從人口角度來探討社會發展過程,並用人口來說明社會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因素(如經濟、政治、文化、心理等)。在英國,H.斯賓塞創立了人口有機論,認為個體發展同種族延續成反比關係,優勝劣汰是人口發展的規律。義大利社會學家C.吉尼繼承了斯賓塞以社會進化論說明人口的傳統,並把生物因素看作人口變動的原因,從人類文化發展程度來說明人口發展的規律。德國的G.馬肯羅特從歷史和社會學角度來說明人口,認為應該從社會結構來探討人口通過出生、死亡、結婚等因素的運動規律。
社會學派人口理論有許多觀點是不科學的,它們歪曲了社會發展規律和人口發展規律。但是,從社會學角度出發,把人口發展過程同許多社會因素聯繫起來加以分析,為人口學的研究開闢了更加廣闊的途徑,是值得肯定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