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性
凝聚力是維繫社會生存的最基本的力量,沒有它,將不家,國將不國,社會將頃刻瓦解。凝聚力的巨大作用,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它使社會和社會組織生存下去,從而把分散的個人力量聚合為整體組織的力量和社會的力量,並產生出遠遠超出個人和小組織力量總和的巨大力量,產生出豐富複雜的社會組織現象,產生社會和組織的整體功能。
(2)凝聚力有巨大的穩定功能,它使社會成員團結一致,減少和消除那些不健康的分裂和衝突,從而使組織成為穩定的結構。
(3)凝聚力還可能產生出巨大的動力。
(4)組織中的凝聚力不但是達到上述目的的手段,其本身也是組織所應當追求的獨立目標。
分類
認同性凝聚力
認同性凝聚力產生於個體對於集體的依賴性;它將
集體利益看成是個體利益的來源與保證,因此,組織成員的共同的集體利益是認同性凝聚力的物質基礎,這是
馬克思的
歷史唯物論告訴我們的真理。正是在這個共同利益的基礎上,產生了個人對整個集體及其巨大力量的崇拜與認同,這正是認同性凝聚力的本質。集體本身(包括整個社會)及其力量是最本質的認同對象。然而,這個抽象的認同對象總得通過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於是便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多層次的具體的認同對象。
首先,社會集體在其實踐中必然地形成其特有的性質,即特質,人們對集體及其力量的認同與崇拜,於是便具體化為對這些特質的認同與崇拜。這些特質包括:
血緣
(1)
血緣。在古代社會,血緣是最基本的認同對象,它把有共同血緣的人們凝聚在一起。在今天,對民族和種族的認同仍然是最強大的凝聚力的來源之一。
文化
(2)
文化。集體在社會實踐中會逐漸形成其特有的文化。巨型集體——社會,會形成其特有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象徵物、風俗習慣等等;而企業等社會組織也會形成其特有的企業文化。對這些共同文化的認同,是對集體及其力量認同的表現。
階級地位
(3)階級地位。同階級的社會成員,特別是組織起來了的同階級社會成員,對本階級力量有一種依附感,並由此而產生出對階級性的認同,這種階級性表現在政治經濟地位、生活狀況、行為方式等很多方面,它們構成階級的社會成員所擁有的特質。
在對集體特質的認同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結構性認同對象。首先,為了維護集體利益和集體特質,必然會在實踐中形成集體生活的各種禮儀規章、法律制度,於是對集體的認同便進而具體化為對這些法禮的認同。這是一種結構性認同,因為禮法是組織結構的—個因素。其二,集體在實踐中,會形成實現其共同利益和代表其物質的領導核心與領袖人物,於是對集體的認同便具體化為對這個領導核心與領袖人物的認同。集體的規模愈巨大,這種認同就愈強有力,因為集體的生存和實踐活動需要強大的核心力量來領導。
以上三者的認可
最後,所有這些認同——對共同利益、共同特質、共同法禮和領導核心的認同,都集中於對共同目標的認同。個人對集體目標的認同過程,實際上是將個人利益和個人目標融入集體大目標的過程,也是用集體目標來同化個體目標的過程。對目標的認同,是認同對象的最終具體化和現實化。如果說,在此以前的那些認同凝聚力,總是通過集體情感的形式表現出來,那么,對目標的認同,使這種巨大的情感力量轉化為具體的行動力量,認同性凝聚力由此而轉變為巨大的群體動力。
從對集體及其力量的抽象的認同和崇拜,到具體的認同對象不斷衍生的過程,即認同性凝聚力從抽象到具體的發展過程。這個過程同時也是認同凝聚力產生出組織學上的結果的過程:它產生出了組織的特質、法規和禮儀、領導核心,以及組織的目標。這些事物既是認同凝聚力的具體表現形式和附著對象,又是它所產生的結果:它們使渾然無結構的集體成為有結構有特質的具體組織。如果沒有認同性凝聚力,這些事物就不會產生,世界上也就不會有組織現象。
由認同性凝聚力產生的一個重要的結構上的結果,是大組織的階梯結構。認同凝聚力產生了“領導核心”之後,在大組織中,必然生成圍繞這個核心的層層機構,以作為凝聚力的傳達環節和實現途徑。這層層機構,形成組織中的階梯等級。如果不形成這樣的等級體系,那么大組織中人們對領導核心的認同必然流於混亂而無法真正實現。
互補性凝聚力
如前所述,互補性凝聚力是社會成員(包括社會單位,下同)之間由於相互提供所需條件而形成的相互吸引力。正像認同性凝聚力的基本問題是認同對象及其產生機制一樣,互補性凝聚力的基本問題是互補物及其互補方式。社會成員之間的互補物和互補方式有以下幾種情形:
自由交換式的互補
其一是自由交換式的互補,社會成員之間自由交換其產品,形成市場性的互補關係。在
商品經濟條件下,各企業之間在很大程度是靠這種互補凝聚力聯合成相互依賴的體系的。而由這種互補凝聚力所形成的社會結構,是市場結構。這是一種自由選擇式的鬆散耦合結構。
合營式互補
其二是合營式互補。甲乙雙方各看中對方所具有的條件,於是聯合起來進行某種經營活動。如甲方擁有資金,乙方擁有場地勞力,二者聯合進行某種生產開發活動。股東之間也是靠這種互補力聯合在一起的。有人會說,股東之間的吸引力是認同性凝聚力,因為其基於對共同興辦的企業的目標的認同。其實,最初吸引股東的是各方所提供的資金,只是到後來,這種互補性凝聚力才轉化為對共同利益的認同的認同性凝聚力。靠合營式互補凝聚力而結合的組織於是產生出多元合作式結構,如董事會、聯席會議,以及由各方委派人員組成的管理機構,等等。
工作性互補
其三是工作性互補,也即內部分工性互補。在一個組織內部完成某項工作,總得需要不同工種和不同能力的人相互合作,才能進行。這就不僅需要各方認同於共同目標,而且需要各方在工作中相互依賴。一個技術研究人員必須依賴工人把他的設計變成實物,工人也需技術人員的設計方案才能作業,二者之間於是形成誰也離不開誰的互補凝聚力。即使認同凝聚力被削弱,這種互補凝聚力依然存在。而這種工作性互補凝聚力,產生了組織內部的分工結構,包括工序化組織結構等等。
有剝削性的互補
第四種互補是帶有剝削性的互補,是私有制剝奪了勞動者的生產資料後製造的“互補”現象。資本家擁有生產資料,他需要依賴於勞動者,而被剝奪了
生產資料的勞動者在此制度下不得不依賴資本家的生產資料,二者之間產生了互補性凝聚力。資本家正是靠這種力量,將勞動者拴在自己的腰帶上,接受他的剝削與壓迫。這是僱傭性互補,其產生的是自由僱傭的階級結構。
依附性互補
第五種是依附性互補,中世紀歐洲
封建社會結構正是在此基礎上形成的。一些小農擁有田地和勞力,然而不能維護自己的安全,於是依附擁有武裝實力功領主,而領主則令這些小農在其領地上服勞役,二者構成相互依賴的關係。現代社會中小組織對大組織的依附,小國對大國的依附,仍有此痕跡。這種互補凝聚力所產生的結構,是等級式結構。
其他互補
此外,還有男女情愛性互補,在原始社會,它形成各氏族和部落間的
姻親關係,也形成
氏族內部的婚姻結構。在現代社會,這種姻親關係和婚姻結構依然存在。
如果說認同性凝聚力是一種以情感形式表現的力量,那么除性愛之外的互補性凝聚力是基於理性算計的一種力量。因此,認同性凝聚力服從著情感的發生髮展規律,而互補性凝聚力則服從理性算計。正因如此,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興起,互補性凝聚力日益取代認同性凝聚力,理性的算計也日益代替過去的情感活動。在
資本家那裡,這種理性算計就是賺取最大利潤。
加強方法
應當如何加強組織乃至全社會的認同性凝聚力呢?正確的方法是遵循它的客觀的產生機制,因勢利導,不斷強化。對不同的認同對象,採取相應的強化手段。
認同凝聚力的基礎是共同利益。當組織和國家,社會的利益受到外部勢力的威脅時,當這種威脅給組織(或社會)成員的共同利益造成危機之時,如果強化這種危機意識,將會增強認同性凝聚力。當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蹂躪我中華大地之時,
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種危機意識喚醒了中國人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同樣,當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和自尊心受到外來勢力的凌辱與破壞之時,也會激起強烈的
民族情感,增強認同性凝聚力。對於企業等社會組織來說,也與此類似。讓組織成員了解本組織在競爭中所處的嚴峻形勢,同時也指出通向必勝前途的道路,一定能增強組織凝聚力。當然,這種宣傳必須實事求是,切不可製造與兄弟單位的敵對情緒和不友好情緒,否則,即使能調動起本組織的凝聚力,也是一種被誤導的、破壞性的凝聚力。
對本組織內部違背集體法規禮儀、傷害集體利益、傷害和喪失本企業文化特質、或喪失本階級的階級性等等行為的反對與鬥爭,同樣會調動和激發組織成員的集體情感,加強認同性凝聚力——因為這種凝聚力歸根到底是一種情感力量。例如,我國進行的嚴厲打擊
刑事犯罪分子的鬥爭,使人民團結一致,維護了集體利益與集體法規的尊嚴,加強了社會凝聚力。發揚光大組織的優秀傳統,增強組織的集體榮譽感,也會調動和激發團隊精神情感,增強組織凝聚力。對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說,更是如此。在今天,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能強化海內外
炎黃子孫對中華民族及其特質(血緣與文化)的認同,增強民族的認同性凝聚力。同樣,一個社會組織如果能開展廠史、校史教育,弘揚本組織的優秀傳統和特有的企業文化和企業精神,也能加強組織凝聚力。
努力使組織目標符合組織中絕大多數人的長遠利益,從而使個人目標易於被組織的大目標所同化吸收,達到個人對組織目標的認同,是增強認同性凝聚力的基本方法。沒有這種目標的認同,其他的認同將缺乏現實力量而難以持久。而要達到這種目標的認同,需要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使組織的奮鬥目標真正符合組織成員的長遠利益,反映民眾的意志與願望,集中民眾的智慧,並且使之納入到嚴格的科學程式之中。
加強組織的領導核心的權威性,選擇受人們擁戴的人作為組織領導人,是加強組織凝聚力的根本保證。在社會主義中國,加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使共產黨成為領導我們事亞的核心力量,是把全國人民凝聚成整體力量的根本保證。
作用
那么,互補性凝聚力的作用何在呢?與認同性凝聚力不同,互補性凝聚力導致社會成員與社會組織之間的頻繁交往,從而活躍社會生活,繁榮社會經濟。同時,它能克服封閉的自然經濟單位之間的隔絕狀態,從而形成相互依賴的整體。因此,互補性凝聚力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
那么,應當如何增強社會的互補性凝聚力呢?其基本方法是打破封閉的自然經濟,打破小而全的經濟系統,建立社會化的商品經濟體系,從而形成各地區、各單位之間的互補性相互依賴。同時,鼓勵各種合營企業,提倡各單位之間的橫向聯合,進行各單位內部的分工,都是加強互補凝聚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