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

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是指社會主義生產過程在擴大的規模上不斷更新和重複。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分為內涵和外延擴大再生產兩種。外延擴大再生產是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數量、擴大生產規模,以生產向廣度發展為其特徵。內涵擴大再生產是依靠生產技術的進步、生產要素質量的改善、活勞動和生產資料的效率提高來擴大再生產規模,以生產向深度、向集約化發展為其特徵。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源泉。社會主義積累是指把剩餘產品的部分用於擴大再生產,用於基本建設和建立物資後備。折舊基金在作為補償固定資產磨損基金的同時,也是積累基金。

基本簡介,主要類型,

基本簡介

社會主義條件下以擴大的規模進行的社會再生產過程,通常以資金積累為前提。社會主義社會再生產和資本主義社會再生產同屬於擴大再生產的類型。與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不同的是,由於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目的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需要,而不是為了資本家攫取剩餘價值;由於它的運行是由國家有計畫地安排的,因此它排除了資本主義擴大再生產不可避免的周期性危機,只要主觀指導上不發生重大失誤,它有可能以較高的速度和比較協調的比例,保持持續的穩定增長。
積累是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源泉  要實現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需要把剩餘產品價值的一部分轉化為積累,用於擴大生產所需的追加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積累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主要源泉,但非唯一源泉。由於固定資產的價值補償與實物替換在時間上分離所形成的暫時閒置的折舊基金,也是擴大再生產的一個資金來源。此外,在一定資金價值量的範圍內,如果資金和生產資料效率提高了,也可以在實物形態上實現擴大的再生產。這也是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重要源泉。

主要類型

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兩種類型  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前者是單純依靠增加生產要素的數量,即依靠增人、增資、增投料、擴大生產場所來擴大生產規模;而後者是指依靠技術進步,依靠改善生產要素的質量,依靠提高活勞動和物化勞動的效率來擴大生產的規模。人們有時也把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叫做“粗放的”擴大再生產,把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叫做"集約的"擴大再生產。
對於社會主義社會來說,擴大再生產中的外延方式與內涵方式的關係,比之簡單再生產同擴大再生產的關係,具有更重要的意義。為了在社會主義勞動生產率和整個社會生產效率上最終戰勝資本主義,大大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社會更應該注意依靠提高勞動效率和資金效率等內涵的因素來發展生產。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是要在充分利用現有人力、物力、財力和自然資源的基礎上,使以提高經濟效果為特徵的集約化生產方式,在經濟發展中逐漸成為起主導作用的擴大再生產方式。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的。如何把擴大再生產的外延因素和內涵因素很好地結合起來,以保證經濟穩定持續地和有效率地發展,這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為了正確地解決這個問題,既要從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需要著眼,又要從中國人口多、底子薄的實際出發,要考慮如何充分利用豐富的人口資源來彌補建設資金不足和技術水平落後的缺陷,制定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戰略和政策。
為了實現現代化,必須在提高技術水平的基礎上提高社會勞動生產和整個社會生產效率,即要著重內涵的擴大再生產方式。但為了安排大量人口的就業,也不能忽視外延的擴大再生產方式。要解決這兩重條件的矛盾,在技術政策上,就不能樣樣都採用最先進的技術,而必須從原有的基礎和可能出發,實行先進技術和傳統技術相結合的適用技術政策。與此相適應,在產業結構上,不能搞很多耗費巨資、裝備精良的資金密集的產業,而要大力發展那些花錢較少、提供就業機會較多、經濟效果較大的知識密集和勞動密集的產業,以及過去被忽視的商業服務和文化、教育、科學等事業。
正確處理新建同現有企業的關係  為了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的物質基礎的作用,以彌補建設資金的不足,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是正確處理新的建設同現有企業的挖潛、革新、改造的關係。這個問題,既同正確處理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關係有關,又同正確處理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和內涵的擴大再生產的關係有關。現有企業的挖潛、革新、改造,包含有簡單再生產的因素(固定資產的補償更新),也包含著再生產擴大的因素(在原有場地增加生產能力,節約能源材料消耗、改進產品質量,增加品種規格等)。一般說來,通過這條途徑實現的擴大再生產,往往是內涵型的擴大再生產。而新建和擴建如果按原有的平均技術水平甚至較低的技術水平進行,那就是純粹外延的擴大再生產;如果是按高於平均技術裝備水平來進行的,那就同時也包含有內涵擴大再生產的因素。
從經濟效果上看,通過現有企業挖潛、革新、改造來增加生產能力,比通過新建擴建來增加生產能力,具有明顯的優越性。據粗略估計,現有企業的挖潛革新改造比建設新企業,在投資上一般可節約2/3,在材料上一般可少用3/5,在建設時間上一般可縮短一半以上。因此,凡是有可能通過現有企業挖潛革新改造來完成的增產任務,應該首先用這個辦法來完成。只有那些通過這種辦法解決不了的任務,如地區布局的改進,空白缺門的填補,新興產業的開發,等等,在建設資金和物資有餘力的情況下,才可以考慮新的建設。這就是陳雲提出的“先挖潛、革新、改造,後新建”的正確方針。堅持這個方針,處理好重點建設與現有企業技術改造的關係,中國的經濟建設才能逐步實現向以內涵方式為主的擴大再生產過渡,從而保證國民經濟高效率高速度地持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