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文化
一、社區、文化和社區文化的概念
(一)社區
1887年,德國社會學家F.滕尼斯在《社區與社會》一書中,將人類群體分為兩種類型,即社區和社會。社會是社會共同體,以目的、利益、契約以及距離為基礎;社區則是生活共同體,以地域、意識、行為以及利益為特徵。
此後,社會學家們從不同的角度給社區下過不同的定義。據社會學家1981年的統計,已達140多種。韋伯、杜爾凱姆、齊美爾、沃思、帕克、帕森斯、阿莫斯等對社區都發表過具有代表性的論述。在這些定義中,社區被描述成群體、過程、社會系統、地理區隔、歸屬等等,其中共性的因素有地域、共同聯繫和社會互動。
參照社會學家的定義,結合居住區的情形,從物業管理的實際出發,我們所說的社區是指區域性的社會,是在相對獨立的區域內,具有一定人口和建築規模,能滿足人們的日常文化需要,憑感覺能夠感覺到的具體化了的社會。
社區作為一定的地緣性群體和區域性社會,具有四個基本特徵:
(1)地域要素。指為城市幹道所分割或自然界限所包圍,具有生存發展的硬體設施、相對獨立和穩定的地域。
(2)
人口因素。指由一定規模、數量、分布狀況和類型構成的人口。
(3)結構要素。社區由一些群體和組織所構成,如家庭、鄰里、商業、學校、醫院、民間團體、政府機關等。
(4)社會心理要素。群體對個體的行為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形成共同的生活方式、行為規範和心理取向。社區成員對本社區具有歸屬感,產生參與群體的集體意識和行為。
社區可以劃分為
農村社區、集鎮社區和都市社區,此後提及的社區主要是指都市社區,即在現代城市裡,具有一定共同利益關係的人們,在同一地域內共同生活的有機體。
它具有鮮明的城市特點,如地域的獨立性漸趨模糊,居民需求對外部的交通、通訊和服務有更強的依賴性,人口密度調整適當,年齡結構老化,社區管理機構多元化,社區成員的歸屬感和參與感增強,等等。這些特點要求城市社區建設必須充分發揮服務功能、整合功能、凝聚功能、穩定功能和發展功能。
(二)文化
社會科學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在含義上往往也是最含糊不清的。“文化”和“社區”一樣,定義繁多。據統計,有代表性的定義達340多條。
“文化”一詞源於拉丁文,意指經過人類耕作、培養、教育、學習而發展的各種事物或方式,是與大自然本來存在的事物相對而言的。1871年,
愛德華·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書中,首次將文化作為一個中心概念提出,並把文化表述為“是一個複雜的總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風俗以及人類在社會中所獲得的一切能力與習慣”。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克魯伯和
克拉克洪等將文化定義為“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樣式系統,其中既包含顯性樣式也包含隱性樣式”。
《
大英百科全書》將文化分為兩類:一類將文化等同於“總體的人類社會遺產”;另一類“是一種淵源於歷史的生活結構的體系,這種體系往往為集團的成員所共有”,它包括集團的語言、傳統、習慣和制度,包括有激勵作用的思想、信仰和價值觀,以及它們在物質工具和製造物中的體現。
文化概念有多種外延不同的涵義,但可以作一個最基本的區分。廣義上,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產和精神財產的總和;狹義上,文化僅指精神層面的內容,像哲學、藝術、道德、宗教、禮儀、制度等。
從上述定義出發,文化顯現出三個基本特徵:
(1)文化與行為有密切的關係,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並激勵和限制行為的結果。
(2)文化是後天習得的,可以繼承,生生不息。
(3)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
(三)社區文化
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範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端賴
於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於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
社區文化的定義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說法。
吳文藻先生認為:“文化的簡單的定義,可以說是某一社區內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應付環境——物質的、象徵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環境——的總成績。”
馬林洪斯基認為,文化從功能的角度來考察,包括經濟、教育、政治、法律與秩序、知識、巫術、宗教、藝術及娛樂等八個方面。桑佳斯論述的社區文化的外延更小,包括語言文字、公共象徵、知識信仰、價值體系以及有關行為程式中的慣例、規則與特定方式。
從物業管理的角度來審視社區文化,社區文化應該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為了方便論述,我們將物業管理中的社區文化界定為:社區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區域範圍內,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共同創造的具有本社區特色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
理解社區文化的概念需要注意:
(1)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社會實踐中所構建的。
(2)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成果。
(3)社區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社區實踐中所構建的各種生活方式或樣式。
(4)社區是社區文化的生存地、生產地和傳播地。
從物業管理中的社區文化概念出發,可以管窺到社區文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1)社區文化有著濃郁的企業化色彩。
社區管理者主觀推動,企業在社區文化建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物業管理對小區實施一體化管理之後,
物業管理企業成了社區文化的組織者、創造者與傳播者。
(2)社區文化建設有潛在的功利性。物業管理企業藉此推動物業管理,節約勞動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社區文化旨在改變問題住戶,創造理想住戶。
(3)社區文化具有理性化和世俗化的特徵。社區成員以效率和效能作為衡量與評價日常生活的標準,對事件的處理不太強調鄰里個人感情,而以利益為基本準則。人們講究實效,講究實惠,注重切身利益,重視實實在在的好處。社區成員的人格往往呈孤獨的、冷漠化的態勢。
(4)社區文化具有開放性特徵。這種開放性一方面表現為社區文化的手段對社區外的依賴,另一方面則表現為社區成員對域外各種文化的吸納。同時,社區成員的文化需求呈多元性,除了因年齡、素質、興趣等因素之外,跟社區文化的內外撞擊有很大的關係。
設施建設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上的需求也在逐步提升。所以社區周邊的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必須加強。近年來政府一直強調文化惠民工程的進度要加快。
緊跟著為了回響號召許多組織、機構開始重視起社區周邊的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例如中孚泰文化集團提出的“劇院社區化”就是一種通過改建、新建社區周邊的舊廳堂建築來豐富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工程。在社區文化建設的過程中,文化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這需要更多的人來重視。
內容
社區文化是指一定區域、一定條件下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及其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社區精神、道德規範、行為準則、公眾制度、文化環境等等,其中,價值觀是社區文化的核心。
社區文化不可能離開一定的形態而存在,這種形態既可以是物質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具體來說,社區文化可以包括環境文化、
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環境文化
社區環境是社區文化的第一個層面。它是由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維護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結合,是社區精神物質化、對象化的具體體現。它主要包括社區容貌、休閒娛樂環境、文化設施、生活環境等。通過社區環境,可以感知社區成員理想、價值觀、精神面貌等外在形象。
如殘疾人無障礙通道設施可以充分體現社區關懷、尊重生命、以人為本的社區理念。當然,怡人的綠化園林、舒心的休閒布局、寫意的小品園藝等都可以營造出理想的環境文化氛圍。現在很多社區積極導入環境識別系統(CIS),用意也基於此。
行為文化也被稱為活動文化,是社區成員在交往、娛樂、生活、學習、經營等過程中產生的活動文化。通常所說的社區文化都是指這一類的社區文化活動。這些活動實際上反映出社區的社區風尚、精神面貌、人際關係範式等文化特徵,它如社區之“手”,動態地勾勒出社區精神、社區理想等。
如“中國城市文明第一村”深圳市蓮花北村的物業管理者——萬廈居業公司,自1994年以來,就在該小區組織開展了300多場大中型社區文化活動,涉及娛樂、健身等各個方面,如廣場交響音樂會、元旦千人舞會、重陽節文藝匯演、趣味家庭運動會、游泳比賽、新春長跑等等。
(三)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是社區成員在生活、娛樂、交往、學習等活動過程中形成的,與社區精神、社區價值觀、社區理想等相適應的規章制度、組織機構等。它們對保障社區文化持久、健康地開展具有一定的約束力和控制力。制度文化可以粗略地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物業管理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另一類是社區的公共制度。企業的規章制度和社區的公共制度都可以反映出社區價值觀、社區道德準則、生活準則等。
如獎罰分明可以體現出社區的嚴謹風格,規勸有加可以體現出社區的人性感悟,條分縷析可以反映出社區的細膩規矩等。為保障社區文化活動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現在很多小區物業管理部門都成立了專門社區文化部,負責社區文化活動建設工作。社區文化部在引導、扶植的基礎上成立各種類型的社區文化活動組織,如藝術團、協會、表演隊等,同時還對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時間、地點、內容、方式、程式等予以規範。
(四)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社區文化的核心,是社區獨具特徵的意識形態和文化觀念,包括社區精神、社區道德、價值觀念、社區理想、行為準則等。這是社區成員價值觀、道德觀生成的主要途徑。
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都屬於精神文化的外在體現。這裡,特別將那些指向性強烈、精神性突出的活動等也算作精神文化建設的範疇,如社區升旗儀式、評選文明戶、學雷鋒演講等。由於精神文化具有明顯的社區特點,所以往往要多年積累,逐步形成。
物業管理
一、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關係
有的學者認為,現代社區成員典型的心理徵候就是孤獨與焦慮。生活在現代都市的現代人類,很容易患上人際關係淡薄這一“現代都市症”。這一病症,像一堵無形的圍牆攔截了社區成員間的溝通與融洽。
而物業管理是人對人、面對面的服務,它的自身特點又決定了溝通和配合是優質服務的必備前提。如何解決這一矛盾?經過十幾年的探索,深圳等物業管理髮達的城市基本上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辦法,出現了像“一手抓物業管理,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萬廈—蓮花北”物業管理模式。下面就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關係從兩個方面予以說明。
(一)社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的互動
現代城市住宅區與傳統的住宅區性質不同。舊住宅區分布散亂、住房狹小、配套不全,住戶工作單位劃一,同質性程度高,集體色彩使隱私難以實現;現代城市住宅區規劃有序、環境良好、配套齊全,既有獨立的私人空間,又有交往的公共場所,住戶來自各單位各行業,異質性程度強,住戶更具獨立色彩。
住戶間的陌生更加造成了交往障礙。業緣關係重於地緣關係,住戶間“關上單元門,個人顧個人”,忽視人際間的交往,繼而引發集體觀念鬆散、社區關懷淡薄等不良徵候。而物業管理是物業管理企業受物業所有人委託,依據物業管理委託契約,對物業的房屋建築及公共設備、設施、綠化、衛生、交通、治安和環境等管理項目進行維護、修繕和整治,並向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綜合性的有償服務。
物業管理的目的是為了發揮物業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並為物業所有人和使用人創造整潔、文明、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環境效益的統一和增長。物業管理的產品主要是服務,而服務是以勞務量來衡量的。物業管理企業的管理就是充分最佳化人、財、物等經營要素,儘可能減少或節約勞務量的輸出,實現最大化的效益和效率。除了無法節約、必須輸出的絕對勞務量之外,怎樣儘可能減少相對勞務量是物業公司追求的管理目標。
減少相對勞務量的一個最主要的通道就是住用戶的大力配合和深層理解。如果服務對象隨意高空拋物、亂丟垃圾、踐踏草地,甚至人為地攀折花木、損壞設施,那么,
物業管理機構勢必事倍功半。相反,如果住用戶恪守公約、遵守公德、鄰里相親、互助友愛,甚至主動維護公共秩序和社區環境,
物業管理單位就會事半功倍。
那么,怎樣才能實現減少相對勞務量這一管理目標呢?除了企業自身深挖潛力、提高效率之外,社區文化建設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社區文化建設搞好了,會增強住用戶之間、住用戶與管理者之間的感情,加強鄰里之間的團結,達成服務主客體之間的共識,形成管理者與對象之間的相互尊重。在這種理想的管理與服務的環境下,管理單位自然會省心省力、省時省物。所以
董日臣先生說“社區文化實際就是
管理藝術,一種減少勞務量的藝術”。
社區文化建設對物業管理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那么,物業管理單位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社區文化建設就是不可或缺的內容。正是這種良性的互動,形成了物業管理的中國特色。1997年頒布的《深圳市物業管理考核評比標準》明確規定:“社區文化必須有制度,有設施場地,有活動記錄,有專職或兼職人員,有相當數量和實效的活動。”這一舉措,更加引導並促成了物業管理與社區文化建設的良性互動,收到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二)物業管理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整合
物業管理企業對小區實行社會化、
一體化管理之後,物業管理企業一方面成了多個產權單位、產權人的總管家,另一方面也為政府各管理職能部門找到了一個社會總代管。原來那種自建自管的分散
管理體制和多個管理部門的多頭為政局面,演化成物業管理企業在授權範圍內實施社會化管理,其中就包含社區文化的組織與服務;同時,物業管理企業為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務水平,勢必不斷滿足住用戶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物業管理以人為本的全方位服務和以鄰里相親為主旨的社區文化建設相輔相成。
社區文化建設首先經歷了一個從住用戶的自覺到管理者的自覺這樣一個過程。社區文化需求是社區居民物質生活改善、環境需求不斷滿足以後的必然結果。居有定所、衣食無憂,社區文化活動就會在社區成員中自發地產生。社區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會出現社區文化,這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關鍵是對這種自娛自樂的社區文化活動如何加以扶植,加以引導,加以整合。物業管理企業因為特殊的身份與角色,凝聚社區成員文化關注的目光,成了社區文化的組織者、實踐者。
如前所述,物業管理企業組織開展社區文化活動主觀上是為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創造品牌,提升競爭,但客觀上卻形成了經濟與文化的互動,改變了以往民眾文化都由政府文化部門一管到底的局面。有人預言,當標準化服務如ISO9002等在21世紀形成物業管理同質化以後,文化的競爭將是最激烈的競爭,文化服務的水平將最能體現物業管理企業的水平,物業管理企業在
社區管理工作中必然會將社區文化建設提高到一個重要的層次予以高度重視。
物業管理是
城市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總代管的地位自然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擔當社區文化建設的責任。人的一生有2/3的時間是在社區度過的,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影響是深刻的、持久的,對社區成員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等的形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物業管理企業不加引導,聽任消極的、頹廢的、虛無的精神氛圍瀰漫開來,不僅對社區而且對整個城市會產生不良的影響。8小時之外最能體現社區成員的精神真我,沒有掩飾、沒有遮攔,這種情況下最易放鬆自我約束。正是這種現實因素,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擔當起教育人、提高人的重任。
社會的需求、住用戶的需求以及物業管理企業自身需求的高度融合,使得社區文化建設從深層的建構中浮出水面。這冰山般潛在的管理動力和恆久深厚的服務附加值,使得社區文化成為社區精神的載體,成為物業管理的維繫力量,成為一種社區認同的象徵,而這種認同、參與,已導向一個充滿道德秩序和協作關係的
新型社區。
二、社區文化建設的功能
社區文化建設愈來愈為社會、社區成員及物業管理企業所重視,因為社區文化有其特殊功能,這種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為引導功能、約束功能、凝聚功能、娛樂功能、激勵功能、改造功能。
(一)引導功能
社區文化的引導功能是指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思想和行為的取向具有引導作用,使之符合社區理想和目標。社區文化的引導功能既表現為對社區成員個體的思想行為的引導作用,同時也表現為對社區整體的價值取向和行為起導向作用。這種導向作用之所以能夠實現,是因為一個社區的社區文化一旦形成,它就會建立起自身系統的價值和規範標準。如果社區成員在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上與“標準”產生不符的情況,社區文化將發揮引導作用,使之與標準相符合。當然,這種導向是潛移默化和自覺自愿的,是主動認同基礎上的接受和融洽。例如蓮花北村倡導的“家庭責任也是社會責任”、“尊老從自己的家庭開始”等等,對社區成員的價值取向和行為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導作用。
(二)約束功能
約束功能是指社區文化對社區成員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具有約束和規範的作用,主要表現在社區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設上。為了加強對社區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須建立和健全各項規章制度。通過營造社區特有的文化氛圍,制訂行為規範和行為準則來維持社區秩序,調整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使社區居民懂得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產生一種
自我約束作用,從而保證社區文化健康、穩定地發展。群體意識、社區輿論、共同的習俗和風尚等造成強大的使個體從眾化的群體壓力和動力,使社區成員產生心理共鳴,繼而產生行為的自我控制。
(三)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社區成員在共同目標、利益和信念的基礎上,通過共建機制,使社區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從而形成一種特有的集聚、凝結的社區合力和整體效應。社區文化猶如粘合劑,把社區內的成員“粘合”在一起,社區通過多種文化活動吸引居民參與,使他們從生疏到認識,從認識到熟悉,增加認同感和歸屬感,從而產生一種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區就像是一個大家庭,每個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員,社區文化將使他們產生主人翁的責任感,使他們樂於參與社區的事務,發揮自己的才能和智慧,為社區的繁榮作出貢獻。
(四)娛樂功能
娛樂功能是指社區文化能起到給人們的消遣提供一種輕鬆、舒適的環境的作用。人們不僅有物質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區文化恰恰在很大的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區為他們提供了場地。社區居民在緊張繁忙的一天工作中會感到精神倦怠,身體疲勞。社區文化活動將為他們提供一個輕鬆、愉快和舒適的環境,使他們從勞累和壓力中解脫出來,得到精神上的享受,並以飽滿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
(五)激勵功能
社區文化能使社區成員從內心產生一種積極向上和進取的精神。這種激勵表現在正面的引導而不是消極地滿足需求,表現在內在的引導而不是表面的推動。例如,在社區住著
各種各樣的人,其中包括老、弱、病、殘、鰥、寡、孤、獨等人士,他們中有些人由於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對生活和生存產生厭噁心理,為使他們重新找回自信和人生目標,有必要讓他們多參與社區文化活動,通過參加活動使他們重拾信心,積極面對人生。
(六)改造功能
社區文化的改造功能最直接的表現是解決精神方面的社會問題。如居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及活動,只能用科學道理和事實加以解釋和糾正。當前,我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必然伴隨有拜金主義、自私自利、以權謀私、道德滑坡等社會問題,造成社會污染。加強社區文化,開展各種文化活動,則能夠淨化社會環境,改善社區居民的精神風貌,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創造更加有利的社會環境。
建設
一、社區文化建設的原則
(一)老與少相結合
老與少相結合是指社區文化建設應該抓住老人與兒童這兩個大的群體,帶動中青年人參與社區文化活動。這種抓“兩頭”促“中間”的做法是由老人與兒童的特點決定的。首先,社區成員中老人和兒童所占的比例較大,在很多小區,他們的比例占總人口的一半以上,這一群體自然要倍受關注和重視。其次,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必須有充裕的時間。現代都市節奏加快,迫於競爭的壓力和生存的需求,中青年人的大部分時間都用於工作和圍繞工作所進行的學習、交往上,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相反,老人和孩子時間寬裕。特別是老人,除了日常家務之外,有充足的時間參與社區活動。再次,參與社區文化活動必須有強烈的需求。中青年人當然也有,但是他們的渴望為繁雜的事務所限制,需求成了深層次的期盼;而老人和孩子的需求是直接的、顯在的,只要有環境,就可以實現。最後,社區是老人和孩子實現文化需求的最主要的場所,他們的文化更具有區域性,對區域性的關注和依賴遠勝過中青年人。中青年更多的要參與區域外的文化實踐,音樂廳、舞廳、咖啡屋等可能是其主要活動地點。針對這些特點,對老人和孩子自發的、自娛的活動要積極地加以扶植、引導、組織。如上面介紹的蓮花北村成立了“夕陽紅”藝術團和各種健身、娛樂、表演組織,除了自編自演、自娛自樂之外,還走出村門,赴敬老院、福利中心、駐深部隊等慰問演出,與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老人聯誼,成為傳播中國社區文化的“老年天使”。
(二)大與小相結合
這裡說的“大”是指大型的社區文化活動,需經過專門的精心策劃組織,參與者眾,影響面廣,如體育節、藝術節、文藝匯演、入住儀式、社區周年慶等;“小”是指小型的社區文化活動,即那些常規的、每日每周都可能開展的、又有一定的組織安排的社區文化活動,如每日的晨練、休閒、娛樂等,通常由興趣小組組織。大活動和小活動要合理搭配,合理安排。大活動不能沒有,也不能過於頻密。缺少大的活動,影響面窄,影響力小,社區文化建設的進程會減慢,社區文化氛圍會減弱。但是大活動對場地、經費、人員素質的要求比較高,而且要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大活動過於頻密,容易產生倦怠等負面心態,往往適得其反。一般大的活動以2~3個月一次為宜。小的活動要經常性開展,形成制度,以興趣為紐帶,以持久為目標。小活動的面可以鋪得廣一些,琴棋書畫、天文地理、娛樂遊戲、吹拉彈唱等等都可以形成興趣組織,漸進式地滲透發展。小活動的組織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資源,儘可能地節約開支,並且注意不要形成噪音擾民、負擔過重的情形。大小活動合理搭配,形成節奏,小活動時間長了也會演化成大活動。
(三)雅與俗相結合
所謂雅與俗相結合,是指社區文化活動應當注重社區成員不同層面的需求,既有陽春白雪的活動,又有下里巴人的安排,高雅與媚俗同在,崇高與優美並存。社區文化活動忌諱單調乏味,如果總是“炒剩飯”、單打一,再多的活動也不會提起社區成員的興趣,甚至會影響到社區成員對社區其他服務項目的不良評價。社區文化活動也應該百花齊放,滿足不同層次的興趣愛好,兼顧不同類型的文化品味。這就要求物業管理企業要充分做好社區文化調查工作,真正摸清社區成員在想什麼,需要得到什麼樣的文化服務,願意參加什麼樣的社區文化活動。通俗的活動如家庭卡拉OK比賽、迪斯科表演、秧歌、腰鼓等等,高雅的活動如蓮花北村舉辦的交響音樂會、
中國旅遊門票展、榮寶齋書畫珍藏品展、國標編隊舞等等。當然,社區文化之雅也不能曲高和寡,那樣會失去文化的民眾基礎;俗也不可以俗不可耐,那樣會導致社區文化的畸形發育。所以,社區文化的開展一定要做到雅俗共賞,不溫不火。
(四)遠與近相結合
這裡言及的“遠”是指組織開展社區文化建設要有超前的意識,要有發展的眼光,要有整體的目標;“近”是指要有短期周密的安排、落實和檢查。社區文化對塑造社區精神、引導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物業管理單位被譽為新生活方式的“領航者”。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的不斷進步,社區成員的價值觀念、消費觀念等都在悄悄地發生著變化。物業管理企業應當審時度勢,把握時代的脈搏,以敏銳的目光洞察社區將要面臨的變化,超前一步為住戶提供服務。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要有預見性、領先性。例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住用戶已不再滿足單純的吹拉彈唱等娛樂形式,社區文化已從娛樂型向科技知識型發展。深圳萬廈公司把握這一趨勢,在所管理的小區中積極開展諸如克隆科普展、智慧型住宅展等科技含量高的社區文化活動,受到一致好評。他們還在屋村成立社區科協,開設科技活動中心,建立科技圖書館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社區文化建設要有長遠的規劃,對社區文化開展的效果等要進行預測分析。在此基礎上的短期安排也非常重要,每一次大型活動事先都要有計畫,事後都要有分析。只有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才能真正做到切實可行,行之有效。
除了上述幾個原則之外,社區文化活動還要做到教與樂相結合,虛與實相結合,內與外相結合,等等。
二、社區文化建設的方法
(一)關於場地
開展社區文化活動必須有場地,硬體設施是社區文化活動的基本保障。場地的來源首先要有規劃。設計部門將社區文化活動的場地、設施納入規劃;物業管理企業在前期介入階段要積極爭取、合理建議。小區交付使用後,物業管理單位在資金許可的情況下,還要有計畫、有步驟地對社區文化設施加以完善。條件不夠的,要儘可能地提高文化設施的利用率,充分發揮露天廣場、庭院、
架空層的作用,要做到大活動有地點,小活動有場所。物業管理企業還應動員常駐社區的企事業單位及機關、學校將其文化設施對社區成員開放。政府應進行這方面的法規政策建設,使社區文化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關於資金
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資金支持。資金的來源主要有幾個方面:一是物業管理單位每年從管理經費中劃撥一定的比例用於社區文化建設,這是企業辦文化的重要表現。二是尋求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的贊助。熱心於公益事業、關心社區成長的單位和個人越來越多,物業管理單位應處理好關係,把握好時機,掌握好分寸,爭取多方面的支持。三是由社區文化活動的直接受益者出資,如組織旅遊等,資金的主要來源是向參與者籌措。四是以文養文,進行文化經營,將其所得再用於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文化活動經費要厲行節約,開源節流。
(三)關於機構
設立機構是社區文化活動得以正常開展的組織保證。物業管理單位開展得較好的城市和地區一般都要求物業管理企業成立社區文化的專門部門,負責落實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執行。社區文化的管理部門對人才素質要求較高,很多人要能做到一專多能。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隊伍,直接關係到社區文化活動的成效。規模大的小區可以專人負責,明確分工;規模小的小區也可以兼職工作,鬆散合作。
(四)關於方案
社區文化建設的管理部門要制訂好社區文化活動的計畫和方案,並及時做好活動後的總結工作。有了計畫與方案,在工作過程中才不會手忙腳亂,才不會影響活動的質量。方案的擬訂要以調查分析為依據,科學合理,切實可行,行之有效。
三、社區文化建設的意義
(一)城市社區的特徵
當世界從工業化向工業化後社會變遷之時,社會便發生一系列的深刻變化,城市社區的界限和特徵變得複雜起來。
(1)人口的高度集中和大規模聚集是城市區別於傳統農村社區的基本特徵。人口集中造成
城市土地價格的昂貴,城市居住格局出現多層甚至高層建築,導致生活空間的單元化、獨立化、封閉化,改變了傳統社區的人文生態,鄰舍間、家族間的交往密切程度減弱。
(2)城市中擇業自由和社會流動性大,造成多次遷移和居住不定,導致人際陌生化、孤立化和群體意識的淡薄。
(3)城市生活中的人口異質化程度高。所謂異質化是指那些與社會行為有關的社會性質,例如教育程度、宗教信仰、經濟能力以及職業、年齡、婚姻狀況等方面的差異影響人們的行為,導致社會行為的差異。造成城市人口的高異質化主要有以下原因:
a.職業結構高度分化造成職業上的異質化;
b.各種職業的收入差異造成人們經濟上的異質化;
c.城市層次差異大的組織結構使居民的社會參與程度以及在社會生活中發生的作用產生差異,造成城市居民在社會地位和權力方面的異質化;
d.受教育程度的不同造成城市居民在文化水平上的異質化;
e.城市居民居住地的區位結構造成城市居民在居住方式、行為方式等方面的異質化。
在高度異質化的大眾社會中,人們不能自然有機地結合起來,只是無機地集會在一起,在其中扮演一個特定的社會角色。個人只有在很狹窄、單調的周圍環境中才能認識他人,與之發生某種交往關係。
(4)網路化使信息獲得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們可足不出門知道天下大事,使人與人之間關係更加淡薄。
(二)社區的“失落”和“衰落”
在城市中,市民在一個急速運轉的社會經濟體系中充當一個螺絲釘般的功能性角色,他們越來越失去自律自主性,變成孤立、被動,彼此之間沒有穩定認同感,對生活環境的變化顯得無奈或者冷漠。這就是現代西方城市生活中的“社區失落”或“社區消失”。人們既喜歡享受大都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又希冀保持自己個人的隱私權;既要獨居清靜,同時卻又渴望廣交朋友,享有歸屬感和認同感。當代社會之所以重視社區的重建,就是出於一種人類心靈深處對精神家園的嚮往,就是一種對現代工業文明的缺憾的補救。
中國社會長期以來是一個農業文明發達的社會,農業社會結構自然具有村社組織的各種特徵。“人情”被視為與“王法”、“天理”並列的規範人們行為的三大原則。“不近人情”、“不懂人情世故”,要被社會批評,“合情”、“通情”,就會贏得讚賞。中國“人倫”關係的核心是家庭,由家庭再擴展出去,就是親屬、同鄉、朋友,以至朋友的親屬、同鄉與朋友,倫理關係的圈子就這樣由此推而廣之。中國傳統社會是重關係、有人情味的社會,這樣的社會是富有社區色彩的社會。但這種社區色彩並不同於西方社會建立在自由、獨立人格基礎上的現代社區的性質。因而,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體制的改革深化,這種重關係、有人情味的“社區”色彩在目前城市社會中就越來越淡薄,難怪有許多人興起“人情淡薄”的感慨。
從社會學角度看,這些感覺所反映的社會事實,概括而言,就是“社區的衰落”。而這一“社區的衰落”,可以歸咎三項因素:
1.市場制度。市場是最不講人情的。具體說來其中有四個原因。其一,市場是“金錢掛帥”,就是以金錢為交易媒介,以金錢計算交易得失,以實現更多金錢為主導原則。其二,講錢是要失感情的,因為講錢就必須計較得失,必須服從“理性”,而理性考慮與感情互不相容。所以,在市場經濟中,最好與陌生人做生意,因為可以“無情”。其三,市場其實就是讓陌生人以金錢為媒介、以價格為指標進行“經濟性交換”的場所,在市場交易中,除了“買家”與“賣家”這兩種身份外,人的其他身份,諸如性別、年齡、宗教、家族、鄉里等都顯得次要,市場的確是不講人情、不帶人情味的。其四,市場因此也是不講道義的,甚至在“利字當頭”影響下,完全可以做出雖然“合理”但卻傷害道義的行為來。
2.都市化。城市人口異質化程度大。城市人踏出家門,就是一個“陌生人的世界”,必須小心提防,有所保留,有所準備。這種防禦性心理機制,使人時刻精神緊張,不敢鬆懈,有意無意用冷漠與敵意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一種安全的距離,使人與人間不會無緣無故發生關係。都市人這樣不近人情,缺乏人情味,實在由環境所造成,是適應環境而不得已採取的一種人生態度,是與人的內在交往的需求相衝突的。
3.
科層組織。現代文明所造就的龐大的科層組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從嬰孩呱呱墜地一直到入學、上班、就醫、娛樂、旅遊……人們無時無刻不在與現代社會的種種科層組織打交道,不能不遵循它們的規矩和處事方式。科層組織要求按規章制度辦事,不徇私情,一視同仁。從積極方面看,科層組織有利於辦事效率,符合公正原則;從消極方面看,科層組織卻是不少“病態”的溫床:因循、保守、膽小、墨守成規、一板一眼、冷漠、不近人情、官僚作風以及舞弊等。甚至那些原先以服務人為宗旨的官辦機構或組織,卻成為“納稅人”頭上的發號施令者,高高在上,盛氣凌人,這種“目標迷失”或異化成為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令人反感。
所有這些,造成當今社會生活中“社區精神的雙重失落”,人們盼望一種溫馨、互助、平等、團結的新型人際關係和精神家園。
(三)開展社區文化的意義
在許多人看來,物業管理只是一些日常維修、園林綠化、保全、清潔等與人們日常生活相關的事務,卻忽略了物業管理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最突出的是在社區文化方面。作為物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社區文化開展得好與壞,不僅可以直接反映出
物業管理公司的管理水平,還能夠綜合地反映該小區的形象和精神風貌,以及反映該小區居民的素質、精神境界和道德規範等。人們已經接受了買房子是買70年生活方式的觀念,而這種生活方式直接體現於社區文化中,積極、健康、向上的社區文化反映了小區的生命力,關係到安居樂業,關係到房子的升值和保值。
在經歷了房地產從盲目到理智的變化過程中,我們不難發現房地產市場發育的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人們追求有樓住就行了,是房子總有相應的買家;第二階段是追求居家的完美,裝修、功能、布局、朝向等因素進入購房者的考慮範圍;第三階段是追求家之外的居住環境的優雅,規模大、配套完善、環境優雅的小區備受市場追捧。人們一旦在一個優美的環境中安置一個優雅的家這一目標達到之後,人們對社區的人文環境便會提出新的要求。社區文化是人們對高品質生活追求的一種體現。
綜上所述,社區文化的開展和營造對於
物業管理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要體現在:
(1)社區文化的開展有利於形成一種和睦、融洽、安寧的氣氛。良好的社區人文環境是建立在相同的品位、相同的社會地位之上的和睦的社區人際關係,鄰里之間守望相助、互相友愛、健康向上,現代人由此可以從普遍存在的壓抑感和不安全感中解放出來,社區文化建設工作,有助於這樣一種和諧的鄰里關係的形成。如通過組織球類比賽、卡拉OK、檯球比賽、運動會等形式,密切了往來,為互相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渠道,能營造一種和諧、友好的氣氛,也能為用戶帶來無限商機。
(2)通過開展社區活動,有利於加強用戶與管理公司的溝通,化解矛盾。目前,在房地產投訴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來自物業管理方面的投訴。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是個別物業管理公司自身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也在於管理公司和用戶之間缺乏溝通。通過設定
宣傳欄及開展各種社區活動,有利於加強管理公司與用戶溝通,增進相互間的了解,使物業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
(3)社區工作的開展有利於喚起全體業主的榮譽感,製造名牌效應。社區文化的開展,對培養用戶的忠誠度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往往會使業主有一種自豪感。在重大活動組織時,他們會呼朋喚友前來參與。有了自豪感,自然增加了忠誠度。這就是為什麼眾多的白領甘願每天上下班花費近兩個小時、每月的生活成本高居不下而矢志不移的居住在具有優秀物業管理水平的小區的原因之一。通過足球隊、旅行團、音樂會、文娛康體活動等,一方面喚起了全體業、用戶的參與意識和為大廈(小區)爭光的榮譽感,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大廈(小區)的知名度,並將為大廈(小區)帶來可觀的商業效應。
(4)通過開展社區文化,宣傳
社會主義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保證了大廈(小區)的“安全文明”,為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奠定基礎。
(5)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對於營造社區高雅的文化藝術氛圍,提高小區的檔次,形成小區的格調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只有形成高檔次和格調的小區氣氛,才有可能吸引高檔次的用戶,而高檔次和高品位的人群,既是小區強有力的潛在消費群,同時可以提高小區的格調,相得益彰,起到良性循環的作用。
(四)社區文化目前所存在的問題
社區文化雖然已搞了許多年,但它在物業管理行業中運作狀況卻還差強人意。因為它目前還沒有得到有關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僅僅停留在物業管理的有限空間和思維下,為物業管理所利用。如果對物業管理沒有多大創意和幫助,社區文化就形同虛設,一片空白。目前在物業管理中,社區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專業人員少。形象好、會說、會寫、會跳、會唱,有
組織協調能力,是社區文化工作人員基本要求。但目前許多社區文化工作人員達不到這些要求,給社區文化工作的開展帶來不利的影響。
(2)人員數量太少。社區文化工作如果全面開展起來,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夠全面動作起來的,而是需要很多不同專業人員才能開展起來。現在許多住宅區,只配置一個社區文化工作人員,許多工作沒有人乾。
(3)由於物業管理經費的吃緊,社區文化活動不得不走形式。有物業管理公司搞社區文化活動僅僅是為了達到宣傳企業、樹立企業形象的目的。一些公司在實施物業管理時,往往只重視物質方面的工作,而忽視了精神文明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樣一來,社區文化工作任務就會加重和艱巨,物業管理工作也會越來越不輕鬆。
(4)政府和社會對物業管理工作支持的力度不夠。社區文化運行得比較完善的企業,如深圳萬科的
桃源村、萬廈的蓮花北、大眾的松坪村等名牌住宅區,一般都是虧本運作的。計畫生育工作、出租屋管理工作、“三無”人員的清理和整頓工作、地方病的防疫工作等等,實質與物業管理毫無利益和權責關係,但社會把這許多項工作交給物業管理公司做。像以上幾個大型住宅區的管理處,雖然明白這不是自己分內的事,但為了一個住宅區的整體利益和住戶(用戶)的切身利益,他們還是不得不貼出這一筆開支。
(5)認為社區文化就是簡單的出板報或開展一些文娛活動,形式單調,無新意。出板報、宣傳欄或小區內的期刊,逢節日或紀念日開展一些文娛(體)活動,內容比較單一,使居民提不起興趣來參加,不能調動其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或者就是請專業的表演團體來表演,從而忽略了業主的參與性,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的目的也就達不到。在開展活動時,不能充分利用小區或周邊的
配套設施,使得活動場地及設施受到限制。
文體
一、公共文體設施管理的一般要領
1.社區內文體設施一般包括:網球場、游泳池、兒童活動中心、兵乓球室、檯球室、棋牌活動室、圖書室、健身房、宣傳欄等項目。
2.小區文體設施一般不收費或只收設施維護費,目的是為住戶提供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
3.住戶使用文體設施時,一般憑業主證、住戶證入場活動。
4.小區公共文體設施一般只為本區內住戶提供服務,不對外開放營業。
二、網球場、健身房管理
1.開場前的準備工作
(1)管理員應於開場前10min到崗,不得無故延誤。
(2)清潔球場、健身房衛生,特別做好休息椅的清潔,檢查設施完好情況。
(3)打開網球場、健身房門迎接住戶入場。
2.網球場、健身房入場一般程式
(1)網球場、健身房入場消費對業主採用會員制形式,對非業主採用購票入場形式。
(2)小區內業主應於每年12月10日前憑業主證辦理會員證。
(3)業主進入網球場、健身房消費時:首先向文化管理員出示會員證;文化管理員核對會員證與使用人本人是否相符,如有疑問應驗明其他證件直到無疑問;填寫文體活動消費登記表,請業主在相應欄目內簽名確認;請業主進入網球場健身房進行消費活動;活動結束後,文化管理員請業主在文體活動消費登記表相應欄目內簽名確認。
(4)非業主進入網球場、健身房消費時:到管理處收銀處購買入場活動門票;入場前向管理員出示門票;管理員將門票副券小心撕下妥善保管,正券交消費者本人保管;持票人進入場內消費。
(5)業主可採用電話預約或親自填寫網球場、健身房訂場登記表,預約活動時間,管理員憑訂場先後順序準予業主使用網球場、健身房,在不影響業主活動的前提下,方可讓非業主進場活動。
3.網球場、健身房公眾管理規定
(1)所有人員進場時必須穿運動鞋,嚴禁穿皮鞋進場;愛護網球場、健身房內的公共設施,因使用不當而損壞的設施應照價賠償。
(2)講究場地衛生,不得亂丟、亂吐、亂塗,違者除負責清理恢復原狀外,處以一定罰款。
(3)網球場、健身房內只能進行健康的娛樂活動,不準進行賭博等違法活動。
(4)參加活動者必須服從管理員管理,不強行延長活動時間。
每日活動結束後,文化管理員應收拾好各類設施,整理該日內入場活動記錄及相關票據副聯,無誤後方可鎖門下班。
三、游泳池管理
1.開場前的準備工作
(1)管理員應於開場前半小時到崗。
(2)做好游泳池場地的清潔工作,檢查設施設備完好情況,補充水源,協助專業消毒人員做好泳池消毒工作。
(3)迎接泳客入場。
2.游泳池入場一般程式
(1)到管理處收銀處購票,業主可憑(業主證)到收銀處限購優惠票。
(2)憑票及本人區級以上衛生防疫站核發的健康證進場,文化管理員必須嚴格執行入場須知,嚴禁不符合入場條件人員進入游泳池內,凡有皮膚病、傳染病、心臟病、癲癇病等及酗酒者,一律禁止下池游泳。
(3)到物品保管處領取貯物牌,將自己隨身攜帶物品鎖入保管櫃內,不得把貴重物品存放在更衣室內,以免遺失。
(4)更衣淋浴,再經消毒池洗腳入池。
3.游泳池注意事項
(1)必須憑票憑證入場,嚴禁強行沖入或爬欄入場。
(2)按時進場和出場。
(3)凡進入游泳池游泳者,必須整齊穿著泳衣泳褲,嚴禁在池內玩球、打水、跳水、潛水或有其他影響他人游泳的行為。
(4)下池前應看清池邊水深標識,凡身高在1.4m以下或不會游泳者,不得進入大池游泳,游泳不熟練者不得越過分區線入深水區游泳。
(5)注意公共衛生,不在池內吐痰、大小便和丟雜物,愛護公共設施,節約用水,隨手關閉水閥。
(6)入場者必須服從工作
人員管理,自覺遵守游泳場一切規章制度。
文化管理員應於每場結束後清場,統計該場泳客數量及票據,並填寫每日工作匯總表。
四、兒童活動中心管理
1.兒童遊樂場專供兒童使用,謝絕成人在設施上活動。
2.小孩活動時,家長或保姆要保護孩子的安全,不要從滑坡往上爬,盪鞦韆時幅度不要過大。
3.講文明禮貌,互敬互讓,不在場內爭執、吵鬧。
4.保持環境衛生,不亂丟雜物,不玩泥沙,不隨地大小便。
5.愛護場內設施。
6.管理員負責兒童活動中心的具體管理,凡進入兒童活動中心的人員必須聽從文化管理員的安排。
五、兵乓球室、檯球室、棋牌活動室管理
1.開場前的準備工作
(1)文化管理員應於每日活動室開放前半小時到崗。
(2)清理活動場地的衛生、擺放好桌椅、清理球具。
(3)迎接活動人員入場。
2.入室活動一般程式
(1)到管理處收銀處購買相應類別活動門票,業主可憑(業主證)到收銀處購買優惠票。
(2)在各活動室開放時間內持票進入活動室內。
(3)管理員根據入場先後順序,安排好各類活動的時間場次,並負責各類活動用具配置及監督使用情況。
(4)每場活動結束後,活動人員應整理好棋牌、球具類,經文化管理員清點無誤、無損壞後離場。
3.活動室內注意事項
(1)活動人員必須憑票到相應活動室內活動,不得串崗或到處走動。
(2)室內不得有大聲喧譁、隨地吐痰、吸菸、亂丟雜物等行為。
(3)愛護室內設施和活動器具,不得將球具、棋牌亂丟,不得在台面、牆面上亂畫、坐或站在球檯上,損壞設施或器具照價賠償。
(4)活動人員必須服從文化管理員管理,依照排定的時間場次進行活動,不得無理取鬧。
(5)管理員於每次活動結束後應清理現場,收拾好球具類、棋牌類並擺放好,統計該次活動的門票收入情況,認真填寫每日工作情況匯總表。
六、圖書室管理
1.圖書閱覽室是為豐富社區居民業餘文化生活,便於小區居民查閱資料、學習而設立非盈利性學習場所。
2.凡欲進入圖書閱覽室學習的住戶,需在規定的開放時間內持相關的有效證件進入圖書室。
3.閱覽室內注意衛生,不亂丟雜物、不隨地吐痰。
4.自覺維護室內秩序,不大聲喧譁,保持室內安靜。
5.愛護圖書及公共財物,不得撕毀、塗改圖書,不得將圖書帶出圖書閱覽室。如確有需要,欲帶出室外的,住戶應提前憑有效證件辦理《借閱證》,憑《借閱證》做好詳細登記後方可帶出。
6.文化管理員負責閱覽室的清潔衛生,維護秩序、桌椅及圖書整理工作,每次開放時間結束後,文化管理員應將圖書歸類擺放整齊,清點有無圖書丟失,並將該圖書室開放情況詳細填寫在每日工作情況匯總表內。
七、報刊宣傳欄、公告欄管理
1.社區宣傳欄、公告欄是為了向住戶宣傳有關法規、法令、小區新人、新事、新風尚而設定的,由文化管理員具體負責收集宣傳資料及定期更換。
2.根據月工作計畫及宣傳需要,指定文化管理員擬定宣傳品。
3.應及時收集相關資料、製作圖文並茂、形式生動活潑的宣傳製品,張貼到宣傳欄上。
4.任何外單位(個人)未經許可不得在小區宣傳欄內外張貼宣傳品,特別是不良宣傳品,違者一經查處將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5.文化管理員負責每月更換宣傳欄內容,保證無陳舊、過期的宣傳品,並負責對宣傳欄的清潔與養護工作。
6.文化管理員必須將每期的宣傳內容、版式材料收集彙編好,拍攝照片並歸檔保存。
八、卡拉OK室
1.凡需租用卡拉OK室者,先在諮詢服務台辦理手續,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進入該室。
2.不準播放yin穢錄像和不健康的節目,禁止從事一切違法活動。
3.注意室內衛生,不隨地吐痰、丟果皮雜物,不準酗酒、吵鬧。
4.設備和器材只能由工作人員操作,來賓不得擅自使用,以免損壞。
5.進場和離場時需清點唱片及器材,如有遺失,照價賠償。
制度
一、社區文化工作制度的主要內容
1.管理處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或若干次)大型的社區文化活動。
2.社區活動負責人根據以往經驗和具體情況,於年初擬定本年度社區文化活動計畫,報管理處主任審批。
3.管理處主任根據實際情況予以同意或做適當調整後,報總經理批准。
4.活動開展前,先徵詢各用戶意見,並根據意見結果,擬定活動實施方案,報管理處主任審批。
5.將具體實施方案徵詢業主委員會意見並報其審批或備案。
6.物業部組織、協調其他部門完成活動前的準備工作,並負責及時向用戶及有關單位發出舉辦活動的通知。
7.根據開展活動的形式,物業部負責安排有關人員做好安全防範工作,防止意外事件發生。
二、社區活動負責人主要職責
1.全面負責社區活動工作,協助做好物業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宣傳工作。
2.負責擬定社區活動的工作計畫和工作制度,報管理處主任審核。
3.根據工作計畫制定社區活動方案,報管理處主任或總經理審核,根據審批要求,組織實施,並做好“社區活動記錄”。
4.負責組織開展與業主、租戶的聯誼活動和體育比賽,加強與業主的溝通。
5.負責對文體場所及其設備設施進行管理,落實各項管理規定和員工
崗位職責,協助辦公室對本部門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三、社區活動工作人員主要職責
1.負責對文娛體育場所及其設備設施進行管理。
2.負責對活動場所的賓客進行登記和指引,按標準收費並及時上繳營業款。
3.負責完成公司和管理處安排的參觀、來訪以及各類會議的準備工作。
4.負責監督檢查社區活動場所及設備和器具的清潔、綠化工作。
5.負責登記每天服務項目的營業情況。
6.服從社區活動負責人的工作安排。
四、社區文體活動意向調查
1.每年的年中及年底,分別向住戶做一次文體活動意向調查,並分析、總結調查結果。
2.文體活動意向調查主要採取以下方式進行:
a.投遞文化活動調查表;
b.電話採訪;
c.預約採訪。
3.文體活動意向調查具體操作應按照有關住戶意見徵集、評價作業規程進行。
五、社區文體活動計畫與實施方案的制定
1.根據開展的每半年一次的居民活動意向調查結果,結合社區文體活動設施情況,於每年的6月及12月前,制定出社區文體活動計畫與實施方案。
2.計畫與實施方案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a.舉辦文體活動的目的;
b.開展文體活動的項目與活動方式;
c.需要配置的文體活動設施的裝備、配備情況;
d.開展文體活動所需經費的預算;
e.開展文體活動的組織及實施方案。
3.文體活動計畫與實施方案應報管理處主任審核後,匯入管理處半年度、年度工作計畫,報公司總經理審批。
六、社區文體活動開展與組織要領
1.根據審批過的文體活動計畫,主管於每次活動前半個月,制定出一個詳細活動組織方案及相關物品採購計畫,呈報管理處主任、公司總經理審批。
2.管理處主任應召集各部門主管討論文體活動組織方案的可行性、獎品設定情況及活動經費的落實情況。
3.管理處主任應提前10天召開有關組織人員的籌備會議,落實文體活動組織的具體事宜,如各類比賽的裁判工作會議、文藝演出活動的主持人會議等。
4.應提前1個星期,將舉辦文體活動通知以海報形式張貼在社區公告欄、宣傳欄內,對於重要文體活動,應做到每家每戶均通知到。
5.提前1個星期做好以下準備工作:
a.文體活動場地準備;
b.獎品及所需物品準備;
c.組織人員分工準備;
d.活動場地所需設施設備的準備。
6.管理處主任於每次活動舉辦前2~3天,召集相關組織人員,做一次模擬組織安排或相關演練工作,確保文體活動組織工作無漏項。
7.文體活動舉辦當天,管理處人員應全部調整好班次,相關組織人員均應進入活動場地,進行現場布置及相關工作安排。
8.在整個文體活動組織與進行過程中,管理處主任必須親自抓各項工作,確保組織工作質量。
相關
今年以來,街道高度重視社區文化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完善基礎設施,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活動,努力提高轄區居民幸福指數。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成立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解決文化建設方面的重要事項和相關問題,制定文化建設工作實施意見,明確權責,為推進街道文化建設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立完善各村居社區圖書閱覽室、農村書屋、文化大院等文化場所。今年在辦事處一層東側,與區文化館聯繫新建圖書站點,派專人管理,配有專業的借閱系統、防盜系統,方便市民借閱還書,全區的圖書站點可以通借通還。
三是壯大社區文化隊伍。創新社區文化責任機制、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以柔性化管理,培育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意識,推動文化團隊不斷完善,形成良性的“區文化生態圈”。目前,街道共有梨園呂劇社團、秧歌隊、廣場舞隊、太極隊、銅管樂隊等文體隊伍18支。
四是開展特色文化活動。依託社區文化活動室、街道綜合文化站等文化陣地,積極開展各類文體活動。今年以來,還先後舉辦京劇京韻知識免費培訓活動、“唱響歷下”—第二屆春之聲合唱比賽和舞蹈比賽、村居免費放電影等一系列文體活動,進一步豐富了轄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