磐龍寺

磐龍寺

遼陽磐龍寺,位於遼陽市甜水鄉與本溪市連山關之間的山摩天嶺之最高嶺山麓處,背靠雄奇而又逶迤連綿的摩天嶺,前邊是一條盤山古驛道,即古代朝鮮王都通向中原王朝的驛路。左邊是位於遼陽的甜水古驛站,右邊是位於本溪的連山關古驛站。如今的古驛道已修築為鞍山至連山關的公路,磐龍寺正位於鞍連線16.5公里處。

遼東萬山叢中的一方佛家叢林,磐龍寺久享勝名。

磐龍寺建於明成化3年(公元1468年),清嘉慶3年(1798)擴建。擴建時,一本由長秋山人作序、出版於嘉慶25年的《關帝日聖真經》一書,得以流存寺廟,並保存至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磐龍寺
  • 地方:遼陽縣和本溪交界處
  • 得名:後山似一條盤踞的巨龍
  • 類型:寺廟
名山古剎磐龍寺
遼陽磐龍寺,位於遼陽市甜水鄉與本溪市連山關之間的山摩天嶺之最高嶺山麓處,背靠雄奇而又逶迤連綿的摩天嶺,前邊是一條盤山古驛道,即古代朝鮮王都通向中原王朝的驛路。左邊是位於遼陽的甜水古驛站,右邊是位於本溪的連山關古驛站。如今的古驛道已修築為鞍山至連山關的公路,磐龍寺正位於鞍連線16.5公里處。
遼東萬山叢中的一方佛家叢林,磐龍寺久享勝名。
磐龍寺建於明成化3年(公元1468年),清嘉慶3年(1798)擴建。擴建時,一本由長秋山人作序、出版於嘉慶25年的《關帝日聖真經》一書,得以流存寺廟,並保存至今。
當時,寺內建有大雄寶殿、閻羅殿、娘娘殿、關帝殿。東西配房、鐘鼓樓等。寺院整體採用青瓦磨磚木質結構,加以彩繪,雕樑畫棟。殿內牆上繪有“18層地獄”、“西遊記”、“桃園三結義”等壁畫。關公殿內供奉一尊丈余高的關公聖像。聖像上方有清代嘉慶皇帝的太傅(老師)、遼東第一才子王爾烈親筆題寫的“英風萬古”四個鎏金大字。
鎖國重鎮的戰爭文化
名山叢林,互為彰顯。摩天嶺因磐龍寺而盛名益顯,磐龍寺因摩天蛉而寺名遠播。
摩天嶺位於遼寧東部,本溪市區南偏西80公里處,距其西北方向的遼陽市50公里,是本溪和遼陽的東西界山,南北則是連山關和下馬塘鎮的分界點,山高海拔969米,因山高而被稱為摩天嶺,也叫大高嶺、太高嶺或高嶺。
摩天嶺巍峨雄渾橫亘於遼東,自古即被喻為陸上屏障,軍事鎖鑰。
仰視其峰脈,峻峭磅礴、峰壁如削,山高、石險、林密,既有成片的紅松、落葉松,又有柞、樺、楸、椴、槐、曲柳等喬木組成的雜木林,還有名貴樹種黃楊木。灌木縱密、百葷豐茂;野獸穿行、群鳥翔集。
摩天嶺自然環境優雅,四季氣候宜人。春有滿山遍野的山花,舉目遠眺,風景如畫。夏有蔽日的森林,撲面的涼風,盛夏來此,暑氣全消,更無蚊蟲叮咬。金秋碩果纍纍,秋月如鏡,楓葉紛飛。冬季來臨,白雪飄飄,冰凌晶瑩,霧凇奇觀,雪壓冬雲。
摩天嶺除主要峰脈具有特色外,其餘脈峰各顯風姿。在山北面,下馬塘的金家村楊家街小北山上,山高不足百米,而山頭上有一“石人”,夏日藏於密林問間,冬季才露真面目。夜觀,簡直一巨人站在山頂。小北山往西是遼陽的李家村,東邊與八里長山相連。八里長山,山高50米左右,但山脈長4千米有餘。為此人稱“八里長山”,長山腳下是下馬塘通往遼陽甜水鎮的公路,也是從北面摩天嶺的通道之一。
摩天嶺因是朝鮮通向中原王朝的必經之道,古驛道盤山而來因而成了交通要衝,鎖國重鎮。並留下了豐富的歷史文化。
戰國時,在連山關建有驛站,給今人留下了數千年前的瓦當遺物。
唐王朝時,太宗征東,高麗王曾鎮守摩天嶺,後被大將薛仁貴率兵攻破,這段歷史不僅史書有載,在占典小說《說唐》、《薛家將》等書中都有傳奇故事。在當地民間至今還流傳著“唐二主征東”、“薛仁貴擒拿蓋蘇文”等傳說。
磐龍寺
明王朝時,圍繞摩天嶺的遼東戰事,綿延持久。
甲午戰爭,在中國連敗之下,將軍聶士成堅守摩天嶺,一度以磐龍寺為指揮所,以勇守之,以計勝之,夜襲連山關,智戰草河口,奔襲鳳凰城,在失敗中書寫了中國人民不甘屈辱的一面。
14年抗戰,東北抗聯繼承聶將軍遺志,在摩天嶺痛擊日軍,獲得摩天嶺大捷,可惜,一代英雄李敏煥英魂長留摩天嶺。
名勝景觀的文學流芳
明清之際,朝鮮使臣往來於驛站,明清朝官或因軍事、或因奉命往訪於朝鮮,驛路賓士,絡繹不絕。沿途風景,令他們歌之詠之,為磐龍寺留下雋永詩篇。
明初,遼東巡撫王之浩巡視遼東,過摩天嶺大高嶺,觀磐龍寺琉璃碧瓦,賦有《高嶺》五絕一首:“連山青嶂合,車馬亦能通。涉獻凝登漢,穿森乍蔽空”。夏季的美景,青山隱隱,車馬行於窄窄的山路,如行於山陰道上,岧嶢處如與天接。在古人的眼中,摩天嶺之美絕於天下。
巡撫相當於今天的省長,明代的官品位從二品。
磐龍寺
王之浩是一個非常有遠見的官員,他在遼東做巡撫時說:“遼......中國得之,則足以制胡;胡得之,亦足以抗中國。故其離合實關乎中國之盛衰”(《全遼志序》)。
東北之重耍.朝鮮李氏工朝中有識之士也這樣評論:“天下安危常系遼野:遼野安,則海內風塵不動;遼野一擾,則天下金鼓互鳴......此所以為中國必爭之地,而殫天下之力守之,然後天下可安也”(”遼東大野記》)。
心繫天下安危的王之浩,給摩天嶺、給磐龍寺留下的這首詩,是這一方山川的財富。
清康熙年間,左都御史、詩人揆敘曾過摩天嶺吟詩“炎官過山火當空,峻岭摩天地勢雄,區磴迴環青靄處,亂山高下綠萌中。沈沈雲台渾忘暑,栩栩身輕想御風,卻笑白衣勞轉戰,只因異域暑來同”。
揆敘是什麼人?康熙稱讚揆敘:“翰林院學士甚屬緊要,自揆敘沒後,朕再四思維並不得稱此職之人。”
揆敘是清初左都御史、翰林院掌院學士。學問甚好,為人甚是謹慎敦厚。
民國年間,詩人張之漢游摩天嶺留詩道:“摩天群峭郁蒼蒼,勒馬來登萬仞風。山里桃花山背雪,-般風景有炎涼。”這並非文人誇張,而正是夏曰對摩天嶺的客觀描述。
磐龍寺
其實,匆忙於驛道的朝鮮使臣應有更多的詩篇,為磐龍寺增色,只可惜手中缺乏這方面的瓷料,但朝鮮使臣喜歡留詩於勝境的習慣讓筆者的推測當有出處。
涅槃後的美麗
名山古剎,解放後破“四舊”,遭到毀壞,“文革”期間被徹底損毀,但當地百姓卻難忘護佑了一方平安的叢林,以為姓李的老人,在毀壞的舊址上砌了一座一米高的小廟,長年供奉,香火不斷。
改革開放後,甜水鄉古家村王守武因佛菩薩和關帝爺的護佑,在外買賣順暢,獲得大利,並躲過劫難,因而發起重修磐龍寺,釋寬法和尚和釋明性法師住持日常佛事活動。2008年5月16日,由遼陽市佛教協會大德和尚們為寺院建成及全寺佛菩薩聖像的落成住持了盛大開光典禮。國民14年《遼陽縣誌》記載其名為“蟠龍寺”,石碑刻載為“盤龍寺”,重建寺院後,為了避免與其寺院重名,鑒於摩天嶺形如龍磐虎居,文理講:“磐”通“盤”,遂改今名“磐龍寺”。
如今,磐龍寺由明性法師主持。甜水鄉黨政對磐龍寺的建設十分關注,多次研究磐龍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視聶士成在此成功抗擊日軍的這段史實,欲發掘並建立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市、縣、鄉以磐龍寺為中心,開發李家村——摩天嶺地區人文歷史景觀。
磐龍寺是甲午中日戰爭唯一有處陸戰勝利遺址,聶士成將軍在摩天嶺粉碎日軍經此進占遼陽和奉天圖謀,為彰顯聶士成將軍的功德,寺院擬修建聶士成將軍紀念廣場。天遂人願,考古文化民間愛好者於武先生尋得聶士成將軍功德碑碑身,與寺院保存的威震夷狄,德沛軍民碑首相聚合。遼東地區唯一的一處紀念聶士成將軍紀念廣場和塑像,已在磐龍寺2014年奠基興建施工,寺院法師們正在募化四方,期有德者、有愛國之心的國人和有能力的人們給予資金支持。
遼東地區唯一的一處紀念聶士成將軍紀念廣場和塑像,已在磐龍寺2014年奠基興建施工,寺院法師們正在募化四方,期有德者、有愛國之心的國人和有能力的人們給予資金支持。
屆時,在現有的大雄寶殿、關公殿、左右配殿、鐘鼓二樓、山門、齋堂、居士樓、護法堂、土地廟、龍王廟的建築上,將又有一座在近代史上抵禦外來侵略的聶士成將軍功德碑亭。將軍威武塑像閃爍著中華民族堅強不屈、抵禦外來侵略的紀念聖地落成,將留給後人緬懷英烈、認識歷史,這裡將成為集佛教文化、民族傳統文化、愛國主義教育、歷史文化、人文景觀、民間傳說和旅遊觀光於一體而名揚天下的又一勝景。
山門裡第一重院落,正殿是關帝殿,也稱財神殿,建在青磚築起的平台之上。殿分3楹,四面朱紅色立柱支撐畫梁,朱紅窗門,四周過廊,門上懸匾,鑲嵌“英風萬古”四個金字;殿為單檐,筒瓦通頂,起脊,脊上置二龍戲珠,脊中置立灰雕寶塔,脊端置護寺神獸。上12級台階,進入殿內,正位奉祀關帝像,紫面,身穿翠綠征袍,手捻五綹長髯,端坐在虎皮椅上,氣宇軒昂;左面關平捧印,右面周倉持刀,分侍兩側;在關帝像後,立韋陀菩薩像,手執降魔寶杵,護持寺院。
磐龍寺
寺院後面,有兩棵千年古杉,叫姻緣樹,香火繚繞,不少香客前來許願,寓意百年好合。據說是建寺時所栽,凌空矗立,古色古香,見證這磐龍寺年代的久遠和曾經的繁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