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碳增匯
- 所屬學科:環境學
- 定義:二氧化碳的增匯和碳儲
碳增匯指對二氧化碳的增匯和碳儲。《京都議定書》規定了各國政府在規定時間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的指標,同時也明確了促進可持續森林管理的做法,要造林,再造林,同時促進可持續農業方式,這就明確了各國政府不僅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同...
本書圍繞竹林碳過程、碳監測、碳增匯三條主線,基於多角度、多維度、多尺度方式,採用多過程結合、多手段聯合、多技術融合,用14 章的篇幅全面系統地介紹了竹林碳生成、轉化、分配、遷移等全過程特徵,碳儲量碳通量動態監測方法,以及竹林...
陸地碳增匯是低碳經濟與減緩全球變暖的主要方向之一,多年生能源禾草作物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具有顯著的生物固碳增匯效應。本項目的研究思路是通過皇竹草高生產力、皇竹草內生固氮菌、皇竹草化感作用、土壤有機質積累(碳匯)的...
第十一章北方人工林生態系統碳增匯技術途徑及其潛力 第十二章南方喀斯特生態系統碳增匯技術途徑及其潛力 第十三章中國溫室氣體排放及區域分布和影響因素 第十四章中國農業、林業和其他土地利用的溫室氣體排放及其管理途徑和效果 ...
要強化森林生態系統碳匯主體作用,穩固耕地生態系統增匯功能,提升濕地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草原生態系統增匯能力,保護凍土生態系統碳匯功能。要發揮天然林保護修復工程、國土綠化工程、自然保護地建設重大工程、國家儲備林建設工程、黑土地保護...
《竹林生態系統碳匯監測與增匯減排關鍵技術及套用》,是依託於浙江農林大學、國際竹藤中心、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等單位,主要由周國模、范少輝、姜培坤等人完成的科研項目。參與情況 主要完成人:周國模,范少輝,姜培坤,杜...
《南亞熱帶馬尾松人工林碳增匯減排經營技術規程》是2017年1月1日實施的一項行業標準。適用範圍 本規程規定了造林地選擇、造林技術、撫育管理、間伐套種、採伐利用和檔案管理等方面的技術要求。起草單位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
《內蒙古草原碳儲量及其增匯潛力分析》是2015年06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趙吉。內容簡介 本報告以評價內蒙古草原的固碳能力、碳匯潛力及碳匯價值為基礎,分析草地管理措施對草原碳匯功能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探索建立草地碳匯...
青海高寒草地地表水熱碳通量時空變化及碳增匯對策 《青海高寒草地地表水熱碳通量時空變化及碳增匯對策》是2020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固碳增匯:研究基於高固碳種質資源培育、農田水肥管理、生物質炭化還田、覆蓋作物、有害生物防控、新造林結構設計、低效林精準撫育、林相改造等增匯技術,研發城市生態空間格局最佳化、既有綠地和濕地生態系統固碳功能保育修復與管控技術,研發...
(九)固碳增匯強基行動 堅持保護優先和自然修復為主,系統打造生態保護各要素共同體,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提高生態系統碳匯增量。1. 鞏固生態系統碳匯成果。全面推進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著力...
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有承擔相應的減排增匯的義務。廣東是經濟大省,也是碳排放大省,作為全國低碳示範省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省,減排增匯的責任十分重大。減排主要途徑:一是使用清潔能源、轉變經濟成長方式;二是增加碳匯,其中林業增匯...
造林增匯 鼓勵企業捐資造林增匯,志願減排 企業由於其生產、服務或交易活動排放了大量溫室氣體,因此企業有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責任。而植樹造林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吸收二氧化碳,因此,有必要為企業構建一個捐資造林獲取二氧化碳、提前儲存碳信用...
《方案》明確,統籌布局和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持續提升生態功能重要地區碳匯增量,突出森林在陸地生態系統碳匯中的主體作用、增強草原碳匯能力,整體推進海洋、濕地、河湖保護和修復等5項內容,提升生態系統固碳增匯。《方案》提出,...
固碳增匯 2023年4月,自然資源部、發改委、財政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鞏固提升實施方案》,生態碳匯行動開始。方案圍繞提升生態碳匯能力、有效發揮森林草原等生態系統的固碳作用等內容,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的主要...
碳匯創新中心以昆明中心為依託單位,雲南大學、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和北京千予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為共建單位,以鞏固和提升自然資源碳匯能力作為主要目標,確立了不同碳庫間的碳源/匯過程監測技術、不同地質背景下生態系統固碳增匯...
——科技支撐、數字賦能。用好科技變數,開展固碳增匯機理、方法及標準等基礎研究,加強海洋碳匯鞏固提升關鍵技術研發及推廣。完善海洋碳匯監測體系,打造“藍碳地圖”套用場景,實現海洋碳匯整體智治。——改革牽引、雙輪驅動。有效發揮政府和...
本基金會是中國第一家以增匯減排、應對氣候變化為目的的全國性公募基金會。該基金會由中石油和嘉漢林業等企業倡議建立,前身是2007年成立的“中國綠色碳基金”。自2010年成立以來,已獲得境內外捐贈資產4億多元人民幣,先後在中國20多個...
探索林業碳匯鞏固提升經營模式和關鍵技術,構建以提升森林碳匯能力為主的多目標經營模式,研發森林、草原、濕地保護修復固碳增匯關鍵技術。開展森林、灌叢、草地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匯機理、分布格局、潛力預測等基礎研究。開展高固碳樹種的選育...
該研究與全球碳計畫中的區域、局地碳收支研究、區域發展模式對碳源/碳匯的影響研究、城市和區域碳管理相呼應,不僅為全球碳循環研究提供城市區域的研究案例,而且對制定城市碳減排/增匯的生態系統管理對策具有指導價值,進而為城市規劃及生態...
成果兼顧了我國經濟林栽培的降碳增匯和經濟效益,對指導和規範國內經濟林碳匯項目開發的相關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意義價值 在應對氣候變化和社會經濟方面,“經濟林碳匯項目方法學”完善了林業碳匯交易品種,進一步擴大了碳交易市場規模;充分發揮...
第三節 農田增匯途徑 第四節 農田碳增匯技術與效應 第八章 濕地與海洋碳匯 第一節 濕地定義及分類 第二節 濕地生態系統碳收支模型 第三節 濕地生態系統固碳潛力的估算 第四節 不同管理方式下的濕地增匯 第五節 海洋碳匯 第六節 ...
積極謀劃濱海濕地和紅樹林增匯、生態漁業養殖增匯、海洋微生物增匯、貝類藻類固碳、海洋碳中和示範等負碳技術示範性項目,培育、發展和壯大以“減排增匯”為核心的海洋生態旅遊、海洋休閒漁業、海洋碳匯技術服務、碳金融等相關產業發展,打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