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魚類雌性性別決定和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周林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硬骨魚類雌性性別決定和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周林燕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硬骨魚類雌性性別決定和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周林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硬骨魚類雌性性別決定和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周林燕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Rspondin(Rspo1)信號通路在哺乳動物雌性性別決定和分化過程中有重要作用。然而該信號通路在魚類性別決...
課題一:魚類性別決定與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 初步研究了人工繁殖南方鮎全雌化的原因和分子機制,在魚類克隆了一系列在性別決定與分化通路上起重要作用的基因,提出轉錄因子通過調控芳香化酶的表達、控制雌激素水平從而影響硬骨魚類性別分化方向的假說,並通過離體和在體研究加以證明。未來研究方向:擬克隆羅非魚和南方鮎性別...
本研究不僅有助於闡明硬骨魚類性別決定與分化、卵巢經去分化再分化形成精巢的分子機制以及雌激素在這一過程和對卵巢維持的決定性作用,而且有利於解釋天然性逆轉魚類發生自發性性逆轉的機制,這必將大大加深對整個脊椎動物性別決定與分化分子機制的認識。結題摘要 用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劑長期處理3月齡的雌性尼羅羅非魚,...
比如,在成千上萬的動物中只有很少物種是通過異型性染色體實施性別決定的;就在有異型性染色體或性染色體的物種中,仍有許多物種(如硬骨魚類,兩棲類及爬行類)表現出環境影響或者發育程式性的性別轉換現象。近年活躍開展的表觀遺傳學研究,包括當前受到人們密切關注的ncRNA調控通路,顯示了揭開這些謎團的極大潛力。本著...
以及脊椎動物性染色體形成的融合重組演化新機制; 3. 鑑定了全基因組重複元件和轉座元件及其在染色體的不均衡分布特徵; 4. 系統分析了Tudor家族基因的擴張與收縮,發現Tudor成員存在偏好性複製與丟失; 5. 通過基因敲除等技術,確立了SRY的祖先基因Sox3演化為決定雌性發育的關鍵基因,而SRY基因本身決定了雄性的發育。
《雌激素對斑馬魚兩種kiss基因反饋調節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山大學,由劉曉春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近年的研究表明,Kisspeptin信號是介導雌激素對生殖軸反饋調節的關鍵銜接點,成為脊椎動物生殖生理學研究的新熱點。與哺乳動物不同的是,魚類存在兩種kiss基因,因此,比較魚類與哺乳類kisspeptin信號在介導...
比較基因組學分析發現,羅非魚等硬骨魚的部分Sox基因伴隨全基因組複製而發生複製擴張,其中哺乳動物雄性性別決定與分化相關Sox9基因的同源基因在羅非魚中有Sox9a和Sox9b兩個拷貝。表達譜分析發現,Sox9a基因在羅非魚發育早期(孵化後5天和30天)的精巢和卵巢中都高表達,Sox9b在羅非魚發育早後期(孵化後30天至180天)的...
而可能受下丘腦GnRH的上調;芳香化酶抑制劑letrozole可降低睪酮對黃鱔垂體lhb的刺激作用,表明垂體中芳香化酶可能通過催化雄激素轉變為雌激素,增強雄激素對垂體lhb基因表達的上調作用;腦芳香化酶免疫信號主要分布在雌性黃鱔垂體外周。這些研究結果為闡明硬骨魚類垂體中腦芳香化酶基因表達調控及其作用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不育三倍體魚生長特性的分子機制研究》是依託湖南師範大學,由段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魚類下丘腦-垂體-肝臟(GH/IGF)軸在生長調控和性腺發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用雄性四倍體鯽鯉與雌性二倍體日本白鯽交配形成的不育三倍體湘雲鯽具有生長速度快,肉質鮮嫩和抗病性強等多種優勢。本項目擬對三倍...
性別發育[1]是指人的性別決定後所開始的性。男女之別看起來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但它卻讓科學家們大費腦筋。關於性別發育,人們進行了無數的研究,但還是有很多問題沒有搞懂,而性別也並不是像很多人想像的那樣是簡單的黑白兩色,顏色的調配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還有些人則處於某種“中間地帶”。下面,我們就...
由於這條魚是在靠近沙灘、水深只有一百零五米的地方捕獲,因此科學家接下來要研究的是,印尼腔棘魚的棲息水域是否比非洲腔棘魚的還要淺。腔棘魚生活在海底洞穴中,頭短,鰭呈肢狀,可在海底爬行,以其它魚為食,單條可達1.8米長、90公斤重。生長極為緩慢 研究顯示,腔棘魚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雌性腔棘魚要到...
鸚鵡魚之間不能繁殖後代,大多鸚鵡魚是由紅魔鬼和紫紅火口魚雜交而成,屬雜交種,所以雄性鸚鵡魚不具備生殖能力,而雌性的鸚鵡魚和某些品種的雄性魚,是可以雜交出後代的。鸚鵡魚可做觀賞魚。該魚十分團結,一旦同伴發生不幸,其他魚就會奮不顧身地幫忙。夜幕降臨,其會分泌出黏液,形成薄膜,把全身包裹起來。天亮時,會...
在生殖活動中,雄性先是用頭靠近雌性腹部,大力追趕雌性,然後開始從側面緊貼雌性身體,彎曲尾巴或頭部(緊貼)。最後,雄性擁抱雌性的身體,其肛門靠近雌性(擁抱)。在某些情況下,2~4隻雄性追逐一隻雌性,兩隻雄性同時擁抱一隻雌性。儘管雄性之間沒有明顯的攻擊性行為,但總是最大的雄性最經常接近和擁抱雌性。交配對...
藍槍魚是鱸形目旗魚科槍魚屬魚類,又叫黑皮旗魚,烏皮旗魚。體色呈深藍灰色;腹部逐漸呈銀白色;各鰭均呈青黑色;體側有數條橫帶狀斑紋。體高,側扁,體高常小於胸鰭長;尾部成柱狀,尾柄側各具隆起兩對,尾鰭兩鰭葉叉角甚大;體形較短而肥滿;背鰭高度常小於體高;吻粗且較短。雌性壽命預估可達27年,雄性...
*硬骨魚類性別決定和分化的分子機制研究(重慶市重點實驗室專項經費開放課題),主持 論文著作 Song XH, Shen FJ, Huang J, Huang Y, Du LM, Wang CD, Fan ZX, Hou R, Yue BS, Zhang XY, 2016. Transcriptome-derived tetranucleotide microsatellites and their associated genes from the giant panda (...
研究方向 Rspo1/Wnt/β-catenin信號通路及內分泌調控相關基因StAR對硬骨魚類性別決定與分化影響。學術成果 主持課題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兩種StAR複製基因在尼羅羅非魚類固醇生成中的功能和作用機制研究”,在研,30萬 (2)教育廳重點項目:“黃河鯉和羅非魚內分泌調控基因StAR功能研究和養殖新品系構建”,在研...
1、從硬骨魚類克隆了一系列在性別決定通路上起重要作用的基因,首次提出轉錄因子通過調控芳香化酶的表達、控制雌激素水平而影響魚類性分化方向的假說,並用離體和在體研究加以證明(Molecular Endocrinology 為闡明脊椎動物尤其是魚類性別決定與分化分子機制提供了新思路。2007;BBRC),2004,第一作者;Journal of ...
2006-200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0571430)“鋸緣青蟹性別決定和性腺發育分子機制的基因晶片分析”。主持人 2005-2008 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 (B0510027) “雜色鮑抗氧化防禦系統相關基因的克隆與分析”。主持人 2005-2007 廈門市科技計畫項目(502Z20055024)“海洋環境污染檢測基因晶片的研製”。主持人 2005-2006 廈門大學海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發展聯合基金項目“大黃魚刺激隱核蟲抗性性狀的遺傳解析及抗蟲育種分子基礎研究”(2022-2025)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政府間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鯉異源四倍體的性別決定基因鑑定及功能分化研究”(2020-202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極端鹼性環境中硬骨魚類碳酸酐酶基因的適應性進化和遺傳機制研究”...
細胞分化 細胞衰老和死亡 〔生物化學〕〔代謝物質〕糖類 脂類 胺基酸 蛋白質 核酸 酶 葉綠素 維生素 激素 次生物質 新陳代謝 有機物代謝 糖類代謝 脂類代謝 胺基酸代謝 蛋白質代謝 核酸代謝 能量代謝 生物氧化 糖酵解 三羧酸循環 磷酸戊糖途徑 氧化磷酸化作用 呼吸鏈 生物光 〔植物學〕植物 〔植物主要類群和...
西北工業大學生態環境學院王文、王堃團隊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和昆明動物所張國捷等團隊合作,發現硬骨魚祖先已進化出了陸生適應性相關的初步遺傳基礎,在肺魚代表的肉鰭魚內得到進一步加強,到四足動物最終完善而成功登上了陸地。Science報導該成果揭示了“隱藏在現生魚類中水生到陸生演化的遺傳奧秘”;瑞典科學院...
對於開發海峽兩岸黃鱔的遺傳資源和新品種培育具有重大的基礎研究價值和套用意義。主要研究內容1. 黃鱔的亞群結構及海峽兩岸黃鱔的起源1. 染色體結構及其與基因表達和功能的關係3. 黃鱔等硬骨魚類Fs染色體鑑定與演化4. 性別決定遺傳機制的演化5. Rab37通過與Atg5互作和GTP/GDP循環調控細胞自噬重要結果1. 認識了黃鱔...
卵子成熟調控的分子機制現有的證據表明,在卵母細胞的發生過程中,起調控作用的是一些細胞質因子,有些位於卵的特定區域中,對卵核產生正的或負的效應,改變和決定基因的表達特性。在卵母細胞的分化過程中,細胞質因子仍起著調控作用。其中主要的調控因子是細胞周期蛋白和促成熟因子。活化的促成熟因子能使卵母細胞的...
黃鱔生殖季節約在6-8月,在其個體發育中,具有雌雄性逆轉的特性,即從胚胎期到初次性成熟時都是雌性(即體長在35厘米以下的個體的生殖腺全為卵巢);產卵後卵巢逐漸變為精巢;體長在36-48厘米時,部分性逆轉,雌雄個體幾乎相等;成長至53厘米以上者則多為精巢。黃鱔產卵在其穴居的洞口附近,產卵前口吐泡沫堆成...
海馬屬,Hippocampus(Rafinesque, 1810),棘背魚目海龍科的一屬。小型海棲魚類,包括冠海馬、刺海馬、日本海馬、克氏海馬、管海馬和三斑海馬等。大多數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及溫帶海域,其中70%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簡介 海馬,海馬屬動物的總稱,屬於硬骨魚。頭部像馬,尾巴像猴,眼睛像變色龍,還有一條鼻子...
進入繁殖期的雄性金魚在鰓蓋邊緣和胸鰭上會出現白色的追星,這是辨別金魚性別最準確的時刻。辨別雌雄金魚的另一個重要差別是泄殖孔,一般雄性的小而狹長,呈凹形;雌性的大而略圓,向外凸。傅毅遠根據金魚外部形態特徵將金魚分為五類29型,即金鯽類、文金類、龍金類、蛋金類和龍背金類(見圖1)。外部形態的...
中華鱘由於它們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徵,表現出它們既是介於軟骨魚類(鯊魚等)與硬骨魚類之間的類群,又是硬骨魚類中較原始的類群,在魚類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中華鱘在分類上占有極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