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誘導分化卵巢去分化再分化模型研究

人工誘導分化卵巢去分化再分化模型研究

《人工誘導分化卵巢去分化再分化模型研究》是依託西南大學,由王德壽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重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人工誘導分化卵巢去分化再分化模型研究
  • 項目類別:重點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德壽
  • 依託單位:西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好的實驗研究依託於好的實驗動物模型。由於缺乏良好的實驗動物模型,非哺乳類脊椎動物性別分化與決定的研究舉步維艱。我們在長期的研究中發現,用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劑長期處理3月齡的雌性尼羅羅非魚,降低魚體內的雌激素水平,可以誘導其卵巢逆轉為功能型精巢。這是在整個脊椎動物,除天然性逆轉種類外,首次實現人工條件下已分化性腺去分化和再分化的誘導。本研究基於這一獨特的實驗動物模型,通過實時定量PCR、原位雜交和免疫組化等方法研究雌激素在魚類性別決定與分化和卵巢維持中的作用以及其對減數分裂的調控作用,探討這一性逆轉過程中卵巢生殖細胞和體細胞的命運,揭示卵巢逆轉為精巢的動態過程。本研究不僅有助於闡明硬骨魚類性別決定與分化、卵巢經去分化再分化形成精巢的分子機制以及雌激素在這一過程和對卵巢維持的決定性作用,而且有利於解釋天然性逆轉魚類發生自發性性逆轉的機制,這必將大大加深對整個脊椎動物性別決定與分化分子機制的認識。

結題摘要

用雌激素合成酶抑制劑長期處理3月齡的雌性尼羅羅非魚,可以誘導其卵巢逆轉為功能型精巢,使已分化性腺去分化和再分化,我們稱為次發性逆轉。基於這一獨特的實驗動物模型,採用轉錄組測序、實時定量PCR、原位雜交、免疫組化、基因敲除和過表達等方法研究了性逆轉過程的性腺形態變化及其分子機制,取得以下主要結果:(1)證實次發性逆轉中精巢組織的生殖細胞和體細胞分別來自於卵巢生殖細胞和體細胞的轉分化;明確了雌激素在魚類性別決定、分化和卵巢維持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表明次發性逆轉與原發性逆轉、天然性逆轉既有相似的方面,又有所不同;闡明了生殖細胞和體細胞既相互依賴又相互影響的關係;(2)次發性逆轉的本質是少數雌性通路關鍵基因被抑制而雄性通路關鍵基因被激活的過程;通過基因敲除和過表達從功能缺失和功能獲得兩方面證實了雌雄通路關鍵基因的作用;(3)RA在包括硬骨魚類在內的脊椎動物減數分裂起始的作用非常保守,但所涉及的信號通路與哺乳動物不完全一致,且雌激素可能通過調節RA水平決定硬骨魚類減數分裂的起始;(4)在深入認識次發性逆轉模型的基礎上圖位克隆了尼羅羅非魚性別決定基因並證實了其性別決定的功能;(5)通過抑制雄激素合成同時添加外源雌激素,首次實現1月齡(性別分化後)雄性羅非魚的次發性逆轉,為實現羅非魚雌雄性別雙向的自由性逆轉奠定了基礎。已發表與本課題相關的SCI論文16篇,作國際會議大會特邀報告3人次。獲得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申請並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3項。培養博士後3人,博士生7人,碩士研究生共13人,順利完成了相關的研究任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