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山是中國傳統的建築表現手法,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外觀呈人字形,兩側山牆平於或略高於屋頂,屋頂雙坡交界處多磚砌瓦壘,山牆兩際或砌以方磚博風板,近屋角處迭砌墀頭花飾。據文獻所載,宋代已出現,似與磚牆的廣泛使用有關。多見於中國北方建築,尤以民居採用最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硬山
- 外文名:flush gable roof
- 出現年代:宋代
- 定義:呈人字形,山牆平於或略高於屋頂
- 分類:大式建築與小式建築
- 組成:基座、柱粱架、牆體、屋面
簡介
![硬山 硬山](/img/8/d95/nBnauITOxQmMygTOyUDM5cjZyAjY2UjNhFmYyEGNmRjMyQmN2EzM0ImZzI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硬山式建築的形式
小式建築
![小式建築 小式建築](/img/8/c78/nBnauczMxMDNykDM2EDMkZjN5UTNiBTOwcTM5I2YxgTYkFTN0MGZkVmNjF2LptWa39yYpB3LltWahJ2Lt92YuUHZpFmYuMmczdWbp9yL6MHc0RHa.jpg)
硬山是中國傳統的建築表現手法,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外觀呈人字形,兩側山牆平於或略高於屋頂,屋頂雙坡交界處多磚砌瓦壘,山牆兩際或砌以方磚博風板,近屋角處迭砌墀頭花飾。據文獻所載,宋代已出現,似與磚牆的廣泛使用有關。多見於中國北方建築,尤以民居採用最多。
硬山是中國傳統的建築表現手法,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外觀呈人字形,兩側山牆平於或略高於屋頂,屋頂雙坡交界處多磚砌瓦壘,山牆兩際或砌以方磚博風板...
硬山頂,即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房屋的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
硬山式是常見古建築屋頂的構造方式之一屋面僅有前後兩坡,左右兩側山牆與屋面相交,並將檁木樑全部封砌在山牆內,左右兩端不挑出山牆之外的建築叫硬山建築。硬山建築...
硬山式屋頂是中國傳統建築雙坡屋頂形式之一。房屋的兩側山牆同屋面齊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間橫向正脊為界分前後兩面坡,左右兩面山牆或與屋面平齊,或高出...
關於硬山這種屋頂形式,在宋代修撰的《營造法式》一書中沒有記載,現存宋代建築遺物中也未見,推想宋代是,建築屋頂還沒有硬山這種形式。明、清時期及其後,硬山式屋頂...
硬山檐口做法是將山牆向上砌成女兒牆,女兒牆高出屋面500mm以上可做封火牆,在女兒牆與屋面的交接處做泛水處理。 1...
硬山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雲縣茶房鄉響水行政村,屬於山區。...... 硬山自然村編輯 鎖定 硬山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雲縣茶房鄉響水行政村,屬於山區。...
硬山隔嶺表示演出過程中多種演出手段或演出情節、片段間缺乏適當的融合或而。...... 硬山隔嶺表示演出過程中多種演出手段或演出情節、片段間缺乏適當的融合或而。...
硬山頂與卷棚頂相結合的屋頂形式,屬於硬山頂的一種,但無正脊,瓦壟直接卷過屋頂。...... 硬山頂與卷棚頂相結合的屋頂形式,屬於硬山頂的一種,但無正脊,瓦壟直接...
清鏤雕硬山頂神龕編輯 鎖定 此藏品為清代文物。長120厘米 寬60厘米 高213厘米。神龕質地為核桃木,頂部為挑檐式,中間四扇隔離門,門外側大邊高出抹頭,門四周皆...
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只用於民間建築,是東亞一般建築中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懸山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其特徵是:各條桁或檁...
懸山也是屬於一種常見的建築,它有前後兩坡,從基座結構、柱網分布到正身梁架、屋面瓦飾、脊飾等與兩坡硬山基本相同,沒有大的區別。所不同的是它的屋面懸挑出...
懸山式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屋頂樣式,也傳到日本、朝鮮半島和越南,日語稱切妻造。在古代,懸山頂等級上低於廡殿頂和歇山頂,僅高於硬山頂,只用於民居,是東亞一般...
諺語說“山牆扒門必定傷人”,這是因為中國傳統硬山式住宅的主梁搭在山牆上的,而山牆常是承重牆,如果在牆上開門會使牆的承重能力下降,主梁有跌落的危險。中文...
他那遠遠伸出的屋檐、富有彈性的屋檐曲線、由舉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翹的屋角(仰視屋角,角椽展開猶如鳥翅,故稱“翼角”)以及硬山、懸山、歇山、廡殿、...
歇山、懸山、硬山式屋頂有一種變化型體,屋頂不置正脊,前後兩坡的屋面在正脊處做成弧形過渡,用製成雙曲面形的特殊版瓦和簡瓦將兩個坡面上的瓦隴聯為一體,...
中國古建築中一種圓脊的屋頂。即將硬山或歇山頂之正脊作成圓弧形曲線。分別稱為“卷棚硬山”或“卷棚歇山”。多用於北方民居、園林等建築。南方常見的“軒”,其...
兩坡頂根據屋頂與山牆的關係分為硬山和懸山兩種,四坡頂一般有四坡五脊的廡殿頂和四坡九脊的歇山頂。在處理大脊上還有清水脊和卷棚脊等形式。此外還有攢尖頂(分...
明德堂“凡五楹,極楣四”,面積630平方米,硬山屋面,北面檐下有圍以木柵的迴廊。明德堂是學宮集會的禮堂,在科舉時代,每月朔望日學子們在此集合,聽訓導師宣講聖教...
趙抃祠建於清道光五年(1825年),坐北朝南,有門廳、前廳、後廳,通面寬11.60米,通進深37.76米,硬山頂。 [1] 中文名 趙抃祠 位置 衢州市柯城區下街街道 ...
後殿麗景軒面闊五間,單檐硬山頂,東、西配殿分別為鳳光室、猗蘭館。 清鹹豐年間,孝欽顯皇后(即慈禧太后)入宮後曾居住儲秀宮後殿(今麗景軒),並在此生下同治...
17、懸山博縫、硬山博縫:琉璃懸山屋面做法與硬山屋面相同,僅琉璃博縫件治懸山的為懸掛式,而硬山的為鑲嵌做法。博縫主要由博縫頭、博縫磚和夾部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