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砂鎮硃砂片

硃砂,因鎮境內硃砂嶺(古名胭脂嶺)而得名。硃砂鎮地貌為高丘陵。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主要礦藏資源有高嶺土、花崗岩、雲母石、金、銀、錳、銅、鐵、石灰石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硃砂鎮硃砂片
  • 地理位置:信宜市北部
  • 自然環境:硃砂鎮地貌為高丘陵
  • 人口民族:全鎮總戶數9149戶
【歷史沿革】 硃砂,因鎮境內硃砂嶺(古名胭脂嶺)而得名。明朝萬曆年間,屬信宜縣信豐都。清朝改稱大勝堡。民國21年為信宜縣六區硃砂鄉;民國29年為三區大勝鄉。新中國成立初期仍為大勝鄉;1952年12月為信宜縣第六區,後稱硃砂區;1957年2月改為硃砂鄉;1958年秋成立硃砂人民公社;1961年6月改為硃砂區,轄硃砂、里五、安莪、貴子、旺沙、平民6個人民公社;1963年1月撤區復為硃砂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復為硃砂區;1986年冬,建制為硃砂鎮。
【地理位置】 硃砂鎮位於信宜市北部,距市區東鎮30公里,東與旺沙、懷鄉兩鎮接壤,南連池洞鎮,西與安莪鎮交界,西北同廣西容縣毗鄰,北與廣西岑溪市相連。地處北緯22°30΄9.7˝~22°38΄44˝,東經110°53΄8.8˝~111°0΄52.4˝。全鎮總面積109.461平方公里。
【自然環境】 硃砂鎮地貌為高丘陵。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降雨量1800毫米。主要礦藏資源有高嶺土、花崗岩、雲母石、金、銀、錳、銅、鐵、石灰石等;植物有馬尾松、杉、楠木、紅椎、竹子、肉桂、沙田柚、八角等;野生動物有山豬、黃猄、果子狸、貓狸、穿山甲、龜、蟒蛇、石蛤等;水能資源可開發裝機容量3000千瓦。全鎮有山地7990公頃,有耕地868.07公頃。
【人口民族】 2000年末,全鎮總戶數9149戶,總人口36257人,漢族,其中農業人口34998人,非農業人口1259人。此外有旅居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24758人。
【行政區劃】 硃砂鎮行政轄古泮、燕水、里五、埠頭、硃砂、雙砥、白土、蓮塘、溪蘭、石根、平寨、旺科等12個村委會、68個自然村。
【鎮區建設】 硃砂鎮鎮區面積約0.5平方公里,主要街道5條,總長1.2公里,全部硬底化,有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郵電大樓,程控電話裝機容量600門;有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的綜合貿易市場;有年供水量100萬噸自來水廠1座。2000年末全鎮人均住房3.5間,面積35平方米。
【對外交通】 國道207線和省道352線南北貫通鎮境,機動汽車日流量500多車次,每天有開往廣州、深圳、珠海、汕頭、肇慶、高州、湛江和廣西岑溪等地的客運班車(含經過硃砂鎮)100多車次。鎮內12個村委會都通公路。
【經濟狀況】 2000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4.49億元,其中工業總產值2.83億元,農業總產值1.66億元;糧食總產量1.35萬噸;鄉鎮企業總收入3.42億元。
硃砂鎮有工業企業619家,從業人員3247人,工業產值28398萬元。主要企業有交通運輸、機械配件、建築材料、橡膠製品、玻璃製品、竹器編織、陶瓷業、鑄造業、竹木器加工、糧油加工、花崗岩加工、玉雕工藝、服裝加工等。其中悅豐工藝品有限公司、朝健陶瓷有限公司、硃砂古銅鍋廠、牙籤廠等4間為主要企業,2000年產值分別為3800萬元、1500萬元、200萬元、250萬元。2000年硃砂鎮又創辦第二工業園區,工業繼續較快發展。
農業在繼續抓好以糧食為主的傳統農業的同時,發展種水果、山地雞養殖。2000年全鎮水果種植面積1200公頃,山地雞出欄量1250萬隻,生豬飼養量25600頭、出欄量21600頭。2000年全鎮有林面積6533.4公頃,活立木蓄積量48.9萬立方米。
2000年底,硃砂鎮有個體工商戶588戶,從業人員1874人,有商業網點120多個,從業人員1500多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3866萬元。
【文化狀況】 硃砂鎮有中學2所,國小15所,分教點4個,2000年在校學生8081人,其中中學生2002人,小學生6079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4.3%;幼稚園5所,在園兒童120人。
2000年全鎮有文化站1個,文化室16個,文化娛樂場所20個,電視廣播站1個。鎮有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47人,有農村醫療站12個,鄉村醫生53人。2000年硃砂鎮衛生院被廣東省評為廣東省百家文明衛生院之一。
【圩集】 硃砂圩 位於硃砂河西面,國道207線從圩旁通過。原名硃砂白石圩。因硃砂圩靠白石崗,故稱硃砂白石,二者合而為圩名。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余廷藩創建,商店47間,圩期為每旬的三、六、九日,是信宜北部硃砂、安莪、旺沙一帶及懷鄉鎮部分村莊的商業中心和農產品集散地。硃砂鎮盛產松脂,勾山陶瓷和南玉桂頗有名氣。硃砂鎮政府駐此。
大勝圩 又稱新圩,位於硃砂圩西南,民國31年(1942年)陳參天倡議創建,有店鋪20餘間,瀕硃砂河,因上游有安莪圩,下游數百米有硃砂圩。建成圩之後,逐漸失去圩集的作用,遂成為住宅區。
【歷史事件】 雙砥之戰 清朝鹹豐十一年(1861年)正月十五日,大洪國南興王陳金率部隊從岑溪縣水汶進入信宜硃砂境內,他的部將鄭金、劉超帶兵於十六日輕取雙底任姓堡,屠殺200餘人。二十日,都司楊紹能帶郡兵勇急馳救援,但不敢直接與陳金戰鬥,只在安莪駐紮。清兵千總陳輔龍勇也趕來助戰,陳金與之一戰,清兵大敗,退守豐埇。陳金遂圍攻蒲竹徑堡,經過酷戰,二十三日夜,陳輔龍勇餘部突圍奔逃,陳金遂順利攻破蒲竹徑堡,斬殺地主豪紳余廷諤、余廷儀、余樹勛,武生余廷鎮及其以下地主兵600餘人。
【特產名產】 高嶺土〔AL2(Si4O10)(OH)8 〕 硃砂鎮勾山高嶺土和古泮村高嶺土,儲量豐富,勾山儲量1500萬噸以上,古泮2000萬噸以上。
“山菱”牌系列裝飾陶瓷 硃砂陶瓷廠生產,用勾山瓷土和古泮瓷土調配精工燒制

6 F, A3 s5 o4 K) t* Q* \, j( J5 X% U3 z, i0 ~
而成。硃砂鎮瓷器生產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產品以堅固耐用著稱。近年,通過技術改造和工藝革新,硃砂陶瓷廠生產的“山菱”牌園林陶瓷系列,年產量20萬件和20萬平方米。
【文物名勝】 敕書樓 位於雙砥蒲竹逕自然村。詳見本志古建築。
尚書墓 位於硃砂國小東南面的將軍下馬崗山麓。詳見本志古墓。
錫三公祠 位於雙砥村。詳見本志古建築。
【名山秀水】 硃砂嶺 位於硃砂鎮政府西南,海拔325米,屬白堊系紅色砂岩沉積,因內含硃砂(HgS)而著稱。光緒《信宜縣誌》載:“上有三峰,石多赤色,古名胭脂山。”舊硃砂甲各地多產朱土,亦稱硃砂,藏量甚豐。市內橫茶、懷鄉、琶垌、茶山、勾山等各陶器廠用以飾盤盅及繪花紋彩釉的赤色釉料,皆取之於此。硃砂鎮以此而得名。
石根山 位於石根村,是信宜與廣西岑溪的界山,海拔988米。山似塔狀,全石質,極蒼秀,登上山頂,向南可眺望信宜市區東鎮,向北可一覽連綿起伏的群山。山上奇石怪石甚眾,石人、石龍、石柱、石室、石凳、石泉、石壁、石岩、石林、石鼓等。山上有名墳——羅傘遮太子、石林村、光明街、黑暗谷、迎客岩、鐘鼓石等。石根山礦藏豐富,土產藥材眾多。
南瓮頂 位於硃砂鎮西北部,是信宜與廣西容縣的界山,海拔1054米,十二火灶是南瓮大山的主峰。南瓮大山橫崎如屏,山腰以下,森林茂盛,動植物豐富,山上有連片天然大草場。
子母(澗) 位於雙砥村與白土村交界處,風景秀美。當人們步行至頭時,會聞到一股蒜頭的香味,故又名“香蒜”。谷小溪中有石升、石斗、石水缸,阿婆灣中有一塊露出水面的大石頭,儼若一頭水牛臥在水裡。溪兩旁清山翠綠,流水潺潺,清澈見底。子母還有一段動聽的民間神話傳說。
【人物簡介】 余應曉詳見古建築之敕書樓。
陳國柱,男,里五村人。1946年在馬來西亞出生,1949年回國。1953年後,先後在硃砂鎮裡五國小、硃砂中學、懷鄉中學讀書;1965~1969年在華南農業大學就讀至畢業。1970年後,在羅定任農業技術員,蠶種場副場長、場長、黨支部書記,區委書記,1984年後任縣委常委、羅定縣副縣長、縣長、市長,高級農藝師,1994年後任雲浮市(地廳級)委常委、組織部長、政法委書記,市委副書記,雲浮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4年,陳國柱被廣東省委、省政府授予“綠化廣東”先進工作者,1999年被國務院和全國僑聯、僑辦評為“全國先進歸僑僑眷先進個人”。
陳序澤,男,1938年1月出生,蓮塘村人。華南農業大學本科畢業,歷任佛岡縣農業局局長、縣科協主席、佛岡縣副縣長,佛岡縣委書記,清遠市(地廳級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廣州市林業局黨委書記,廣州市政協常委,全國林業經濟研究會理事,廣東省技術經濟和現代化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森林旅遊和森林公園分會常務理事,著有《城市林業文集》一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