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六韓拔陵起義

北魏正光四年(523年),北魏沃野鎮(今內蒙古五原東北)人破六韓拔陵聚眾反抗北魏王朝統治的起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破六韓拔陵起義
  • 時間:北魏正光四年(523年)
  • 起義方:北魏沃野鎮人
  • 目的:反抗北魏王朝統治
原因,導火索,過程,意義,

原因

魏初,北魏為防禦北方柔然攻擾,在平城(今山西大同東)以北自西而東設定六個軍事重鎮,並派鮮卑貴族任鎮將。六鎮居民多是發配而來的犯人和強迫遷此的各族人民,倍受鎮將奴役和壓迫。加之連年災荒,民不聊生。因此,鎮將與居民的矛盾日益加劇。

導火索

四年二月,柔然饑荒嚴重,求魏援救,未得滿足,遂於四月入魏境剽掠。懷荒鎮(今河北張北境內)居民向鎮將、武衛將軍於景請求賑濟,遭拒絕,遂怒殺於景。不久,沃野鎮居民匈奴人破六韓拔陵聚眾反魏,殺鎮將,改元真王。

過程

鄰近諸鎮各族人民紛起回響。破六韓拔陵領兵南攻,另派部將衛可孤率軍圍攻武川(今內蒙古武川西)、懷荒二鎮。北魏急忙調兵遣將,鎮壓義軍。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鎮將楊鈞以賀拔度拔為統軍,以其3個兒子賀拔允賀拔勝賀拔岳為軍主,率軍抵禦起義軍。
五年四月,高平鎮(今寧夏固原)人赫連恩等反,推舉敕勒族酋長胡琛為高平王,攻高平鎮以回響破六韓拔陵。遭魏軍反擊北走。衛可孤攻陷武川、懷朔二鎮,擒賀拔度拔及其子。
五月,破六韓拔陵與魏臨淮王元或戰於五原(今內蒙古包頭西北),大勝。起義軍乘勝擊敗魏將李叔仁部,占領白道(今內蒙古呼和浩特西北)。魏孝明帝元詡遂以尚書令李崇為北討大都督,率軍進攻起義軍。
七月,破六韓拔陵與魏將崔暹部戰於白道,大敗之。又攻李崇部,迫使李崇退還雲中(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土城子)。遂與之相持。
十月,北魏為鎮壓起義軍,請求柔然出兵。六年,在柔然10萬部眾支援下,北魏軍將破六韓拔陵等起義軍鎮壓下去。

意義

破六韓拔陵等六鎮起義,沉重打擊了北魏的統治,並引發了後來的關隴莫折大提起義和河北杜洛周起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