砩是中國的漢字,簡體部首:石 砩的部首筆畫:5 總筆畫:1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砩
- 拼音: fú
- 注音: ㄈㄨˊ
- 五行:土
基本信息,漢語字典,詳細解釋,古籍解釋,
基本信息
砩繁體字:砩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筆順:橫撇豎折橫折橫折撇豎
五筆86:DXJH
五筆98:DXJH
UniCode:U+7829
四角號碼:15627
倉頡:MRLLN
GBK編碼:EDC9
規範漢字編號:
漢語字典
[①][fèi]
[《廣韻》方肺切,去廢,非。]
(1)以石攔水。
(2)指堤壩。
詳細解釋
fú 形聲。字從石,從弗,弗亦聲。“弗”意為“不平”。“石”指“礦脈”。“石”與“弗”聯合起來表示“不平的礦脈”、“非水平走向的礦脈”。本義:傾斜的礦脈。特指:螢石礦。轉義:從山腰向平地傾斜延伸的石壩(用於攔截和導流山水,以灌溉農田)。說明:中國已發現的螢石礦床多呈急傾斜脈狀,向地下深處延深。
“氟石”舊作“砩石” [fluorite]
砩1
fú ㄈㄨˊ
鄭碼:GYND,U:7829,GBK:EDC9
筆畫數:10,部首:石,
砩2
fèi ㄈㄟˋ
(1)
用石頭攔水。
(2)
堤壩:“~長十餘里,溉田千餘頃。”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午集下】【石字部】砩 ·康熙筆畫:10 ·部外筆畫:5
《廣韻》方肺切《集韻》放吠切,𠀤音廢。以石遏水曰砩。
又《玉篇》扶勿切,音佛。石名。
又《玉篇》扶勿切,音佛。石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