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砂魚蜥
- 拉丁學名:Scincus scincus
- 科:石龍子科
- 分布區域:沙漠草原區
- 體長:全長18-20公分
- 適溫:23-32攝氏度
- 原產地:北非和阿拉伯半島
基本信息,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地理分布,護理方法,
基本信息
砂魚蜥的體色非常亮,底色為黃色到橘色,橫斑由黑色到棕色當然也有少數背上沒有橫斑。由於它的價位並不高,所以一般人對砂魚斷沒有詳細加以區分,而是都以砂魚蜥來稱呼。
砂魚蜥之所以有這樣一個名字,是因為它可以在沙石中爬行,就像魚兒在水中游一樣自在。這是為什麼?其實這一切都歸功於砂魚蜥完美地利用了自己的大爪子。沒錯,它的爪子比一般的蜥蜴要大,摩擦面更大。砂魚蜥正是利用與眾不同的爪子在沙土上行走,有力地抓住沙土,減少了沙土對自己的阻力。
分布範圍
當然也有少部份背上沒有橫斑的亞種。砂魚蜥共有六個亞種:S.s. scincus; S.s. albifasciatus; S.s. conirostris; S.s. cucullatus;S.s. laterimaculatus; S.s. meccensis大多是以產地來區分,不過因為它們的價位不高,因此一般人並未詳細加以區分,而都以砂魚蜥來稱呼。
生活習性
砂魚蜥之所以會受到眾多爬族的青睞主要就是因為它們可以在砂中遊走自如的特質,宛如在砂中游泳的魚,才有砂魚蜥之名。它們是日行性的中小型石龍子,個性溫和而害羞,所以經常躲在砂中不太現身。通常以各種昆蟲為主食,特別喜歡小甲蟲類,麵包蟲的成蟲,小黑甲蟲就很適合用來餵食砂魚蜥。它們偶爾也會吃種子或植物的果實與花朵。飼養環境很容易布置,底材以爬蟲砂最適合至少要15公分深,需要強烈而長時間的光照,有UVB的燈光是最好的再加一些沉木或石塊就足夠,另外需要放置小水盆提供飲水。冬天如果沒有加溫,在15攝氏度以下砂魚蜥就會進入冬眠狀態,停止活動與進食。
習性:地棲性;沙漠。是很獨特的沙漠品種。喜愛挖穴,大部分時間都在沙堆中挖穴,甚至躲在沙堆下享受日照,當獵物走過時,亦會把它們埋在沙堆下。受驚時,會迅速地竄回沙堆下,因此被稱為「砂魚蜥」。
體形特徵:成年體型 6" - 7"。
食性:蟲食性;多種昆蟲和蟲。
生長繁殖
繁殖方式:卵胎生。在雌雄的辨別上頗為困難,不過雄性的體型通常較大而尾巴根部較粗。需樣多只比較比較可以分辨,雌性每胎可以產下3-5顆蛋大約60-75天可以孵化。基本上砂魚蜥的飼育難度不高,如果飼養穩定,它們一般都可活到10年以上。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北非和中東。
護理方法
飼養箱:可選用較闊而矮的飼養箱,因為它們不太喜歡向上爬 (例如:訂製木櫃,玻璃飼養箱)。墊底物幼沙 (例如:爬蟲沙,鈣沙),砂礫因為它們喜歡掘洞,所以墊底物的厚度應該最小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