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發掘過程,墓區分布,寶雞名片,考古發現,
發掘過程
2012年,寶雞市石鼓鎮石咀頭村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文物部門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是中國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發現,為探討該區域姜姓戎人與姬姓周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較為系統的資料。
墓區分布
考古人員通過發掘認識到該墓地的墓葬分布似有分區,處於核心區域的有中型墓2座、小型墓5座,分布較為集中;在核心區域西南方向另有小型墓5座,呈聚集性分布特點。
考古人員已完成發掘的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另外有玉飾、石、貝等器。正在發掘的命名為M4的中型墓葬,位於2012年發掘的中型墓M3東南位置。已發現槨室上部的棚木、席紋等跡象。M4與M3的結構相似,形制稍大,在二層台之上約1米位置的東、北、西三側的墓壁,有壁龕8座。墓葬的壁龕已進行了二分之一方式的解剖性清理,共發現青銅器44件、陶器2件,蚌飾等器物。器型沒有什麼意外發現,但對於西周初年的采邑、宗族等研究仍具有重要意義。
2013年12月29日16時許,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葬M4號墓的發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
寶雞名片
寶雞市古名“陳倉”,位於關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明的發祥地,自漢代以來,數萬件青銅器在寶雞不斷出土,數量之巨,精品之多,銘刻內容之重要,均居中國之首,因此,寶雞被譽為“青銅器之鄉”,大盂鼎、散氏盤、毛公鼎、虢季子白盤等聞名於世。
考古發現
陝西省、寶雞市文物部門在對石鼓山西周墓葬區進行考古勘探過程中發現一批重要文物,這是繼2012年3月至6月此處發現三批共289件青銅重器之後的又一重大發現。截至2013年12月24日,考古隊已完成發掘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共出土青銅鼎、簋、鉞、戈、鑿、鏃、鈴等12件,陶鬲6件,陶罐10件,另外有玉飾、石、貝等器物。
經過兩年發掘,共清理出商周墓葬15座,出土各類文物總計230餘件(組),其中的高領袋足鬲改變了以往此類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觀點。出土的92件青銅禮器與26組銘文及族徽符號格外矚目,被稱為中國古代青銅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不僅數量多,種類豐富,而且鑄工精湛,裝飾綺麗,也不乏形制新穎、造型異特之器,特別是青銅禮器中兩座超萌的犧尊,似鹿似羊,憨態可掬。該項目發掘領隊王占奎說:“犧尊作為古人用於祭祀神靈的重器,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和藝術觀賞價值,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商代青銅器珍品。”兩座中型墓是高領袋足鬲文化迄今為止發現的等級最高的墓葬。堪稱陝西乃至全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2013年12月29日16時許,隨著一件長著小翅膀的青銅犧尊的出土,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墓葬M4號墓的發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考古人員經過兩天辛苦工作,從8米深的墓室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銅器,其中包括青銅簠、球腹簋、四耳簋、犧尊和銘文方鼎等罕見青銅器,為商周青銅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四耳乳釘獸面簋:仿佛聽見牛喘氣
當造型雄渾大氣、造型精美的四耳乳釘獸面簋出土後,現場所有考古人員驚嘆不已。這件四耳簋高40多厘米、寬50多厘米,圓體深腹,口沿外折,腹部“長滿”堅硬的乳釘,出土時,其內放置兩個疊在一起的無耳簋,沒有銅銹的部分十分明亮。四隻簋耳分鑄在簋體腹部,頸至下腹飾有精美條紋。令人稱奇的是,這件四耳乳釘獸面簋共飾有28個牛頭,192枚乳釘。簋耳的正面、側面以及背面,分別飾有形態各異的牛頭造型,簋耳上端的浮雕牛頭更是形神兼備,惟妙惟肖。寶雞市文物旅遊局副局長劉宏斌說,湊近牛耳,仿佛可以聽見牛鼻喘出的粗氣。
據專家介紹,除這次出土的四耳乳釘獸面簋外,寶雞地區還出土過兩件簋。其中上世紀80年代寶雞地區紙坊村出土過一件,現藏寶雞青銅器博物院,但體型比這次出土的要小得多。劉宏斌解釋道,四耳簋在歷史上很少發現,較著名的除了寶雞市青銅博物院藏之外,還有一件是從寶雞戴家灣西周墓被盜掘流失海外、存於美國佛利爾美術館的那件,但它們都沒有這件體量大。這件四耳簋在商周青銅簋的考古史上可謂“最牛”。
青銅犧尊:似鹿似羊有翅膀
在這次出土的眾多青銅器中,一件長著小翅膀的青銅犧尊可謂精美絕倫。這件頭部長著鹿角、面部像羊的動物萌態盡顯,可愛的形象令人不忍移開目光。這隻犧尊頭部似食草動物,而四足卻長著食肉動物的利爪。從側面看,這隻“四不像”前腿直立,後腿蹬地,做彎曲狀,一對鳥翼從腹部伸出,似要撒腿狂奔。此外,除了其背部布滿精美的各式紋飾外,犧尊的臀部和腿部也塑造得圓潤渾厚,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
古人用以祭祀神靈的物品,大多要艷麗、華美、奪目,以示虔誠。文物專家王占奎說:“犧尊作為古人用於祭祀神靈的重器,這件犧尊具有極高的考古研究和藝術觀賞價值,是一件非常難得的商代青銅器藝術珍品。”寶雞地區之前出土過牛尊、駒尊、鳥尊等動物形狀的青銅尊,但還沒有與這件犧尊形態一致的,特別是這件犧尊腹部的一對類似小翅膀的造型,更為罕見。因其濃縮了多種動物形態,還無法為之命名,暫且稱之為犧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