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門台白絲草

石門台白絲草

石門台白絲草(學名:Chamaelirium shimentaiense Y. H. Tong, C. M. He & Y. Q. Li)是藜蘆科仙杖花屬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短而粗壯,有很多鬚根;葉基生,蓮座狀,一般有10片以上,常綠;葉柄稍對生;葉片橢圓形到矩圓形,邊緣皺波狀,楔形,基部圓形,先端銳尖。花葶從葉基中心產生,平行直立,單生,穗狀花序長8-15厘米,花序軸帶綠色,通常具20-50朵或更多花;花絲稍帶紫色;蒴果倒卵球形,橫切面三角形;種子未見;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期6月。僅分布在中國廣東省英德市石門台自然保護區內,生長在海拔950-1350米的溪流邊、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下邊潮濕的地方。

石門台白絲草是具有較大科研價值的植物。根據IUCN紅色名錄分類和標準的指導方針(IUCN2019),它可能被定為“易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門台白絲草 
  • 拉丁學名:Chamaelirium shimentaiense Y. H. Tong, C. M. He & Y. Q. Li
  • 國際瀕危等級:未評估(NE)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百合目
  • 藜蘆科 
  • :仙杖花屬 
  • :石門台白絲草
  • 命名者及年代:Y. H. Tong, C. M. He & Y. Q. Li,2020 
植物學史,形態特徵,近種區別,產地生境,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植物學史

2017年,石門台自然保護區的李遠球工程師在該保護區拍攝到了一種白絲草,並把照片發給了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的童毅華研究員,讓其幫忙鑑定。此前國內報導的白絲草花被片要么是白色,要么是黃綠色,但這個種竟然具有淡紫色的花被片,因此給人第一反應:該種可能是個新種。於是童毅華研究員請李遠球工程師前往發現地補充採集標本,並關注其果期。該種長在保護區核心區人跡罕至的地方,需要在山上露宿一晚才能到達,採集標本實為不易。連續兩年李遠球工程師因時間拿捏不準,都錯過了果期,第三年才採集到一些已經開裂的果實。在此期間,童毅華研究員查閱了相關文獻和標本,一直到18年綠花白絲草也發表之後,才確定該種與當時世界上已知的其餘10種白絲草均不同,應為一新種。李遠球工程師和其他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得知後很高興,囑託童毅華研究員儘快發表該新種。發表新種的文章於19年下半年寫就並投稿,於2020年1月份接收,3月底終於發表於《北歐植物學雜誌》。石門台白絲草是第一個以石門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命名的植物,是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和科研單位的學者通力合作的研究成果。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全身無毛;根狀莖短而粗壯,有很多鬚根;葉基生,蓮座狀,一般有10片以上,常綠;葉柄稍對生,長0.5-2.0厘米,寬1.5-2毫米;葉片橢圓形到矩圓形,長1.5-6厘米,寬0.5-2.5厘米,邊緣皺波狀,楔形,基部圓形,從葉柄上延伸出來,先端銳尖。
花葶從葉基中心產生,平行直立,單生,長15-40厘米,其下部有5-8個小的橢圓形苞片;穗狀花序長8-15厘米,花序軸帶綠色,通常具20-50朵或更多花;苞片下部無柄,輻射對稱,小;花被片6,很少5或4,最初帶紫色,從基部開始逐漸變為白色,花期後僅在頂端帶紫色,絲狀,長4-6毫米,規則,先端稍鈍;雄蕊6,著生在花被片的基部;花葯基生,腎形,長約1毫米,單室,外生;花絲稍帶紫色,外三片長1.5-2毫米,內三片稍短;蒴果倒卵球形,長約2.5-3厘米,寬2厘米,橫切面三角形;種子未見;花期4月下旬至5月,果期6月。

近種區別

該種具有絲狀花被片和單室花葯,而白絲草Chamaelirium chinense (K.Krause) N.Tanaka)和輻花白絲草(Chamaelirium actinomorphum (Aver. & N.Tanaka))這兩種都有匙形或狹倒卵形的花被片和二室的花葯,因此很容易區分。而本種與南嶺白絲草Chamaelium nanlingense (L. Wu,Y. Tong & Q.R. Liu))區別在於,南嶺白絲草有3個花被片和白色的花序軸,而本種有6個花被片和綠色的花序軸。而與2023年發布的新種九萬山白絲草區別在於,九萬山白絲草的雌雄異株的性系統以及線狀披針形的苞片狀葉,總狀的花序,綠色、深綠色或紫褐色的花被片等特徵而易區別於石門台白絲草。
石門台白絲草
石門台白絲草
而該種因為和十萬大山白絲草Chamaelirium shiwandashanense (Y. Feng Huang & R. H. Jiang) N. Tanaka)及綠花白絲草(Chamaelirium viridifolium Lei Wang, Z. C. Liu & W. B. Liao)都有6個絲狀的花被片,因此形態特徵和親緣關係都最為相近。本種和該兩種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其明顯的波狀,捲曲的全緣葉子(相對於沒有或輕微波動),不明顯的葉脈(相對於明顯),略帶紫色的花被片,先端稍鈍(相對於白色或綠色的花被片,先端尖銳),和略帶紫色的花片(相對於白色或綠色)。下表提供三個物種詳細比較。
三個物種詳細比較
種名
石門台白絲草
十萬大山白絲草
綠花白絲草
葉片形狀
橢圓形到矩圓形
匙形到倒卵形
圓形到長圓形
葉緣
全緣,明顯的波狀捲曲
全緣,無波狀或稍波狀
全緣,稍波狀
葉脈
不明顯
明顯
明顯
葉柄
0.5-2厘米
或多或少有葉柄
0.6-3.8厘米
花瓣顏色
紫色
白色
綠色
花瓣頂端
稍寬鈍的
尖銳的
尖銳的
花瓣長度(厘米)
4-6
5-8
8-11
花絲顏色
稍帶紫色
白色
綠色

產地生境

石門台白絲草僅分布在中國廣東省英德市石門台自然保護區內,生長在海拔950-1350米的溪流邊、常綠闊葉林或竹林下邊潮濕的地方。

主要價值

石門台白絲草是廣東石門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動植物監測10多年來,第一個由工作人員自己發現的植物新種,具有較大科研價值。而其經濟價值有待挖掘。

保護現狀

石門台白絲草僅在石門台自然保護區不到20平方公里的範圍內發現,因此根據IUCN紅色名錄分類和標準的指導方針(IUCN2019),它可能被定為“易危”,但由於它仍未挖掘出經濟價值,而且保護區的保護條件良好,威脅風險較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