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徵
附生草本。
根狀莖匍匐,少有直立的,具或不具
假鱗莖。假鱗莖緊靠,聚生或疏離,形狀、大小變化甚大,具1個節間。葉通常1枚,少有2-3枚,頂生於假鱗莖,無假鱗莖的直接從根狀莖上發出;葉片肉質或革質,先端稍凹或銳尖、圓鈍,基部無柄或具柄。
花葶側生於假鱗莖基部或從根狀莖的節上抽出,比葉長或短,具單花或多朵至許多花組成為總狀或近傘狀花序;花苞片通常小;花小至中等大;
萼片近相等或側萼片遠比中萼片長,
全緣或邊緣具齒、毛或其他附屬物;側萼片離生或下側邊緣彼此粘合,或由於其基部扭轉而使上下側邊緣彼此有不同程度的粘合或靠合,基部貼生於蕊柱足兩側而形成囊狀的萼囊;花瓣比萼片小,全緣或邊緣具齒、毛等附屬物;
唇瓣肉質,比花瓣小,向外下彎,基部與蕊柱足末端連線而形成活動或不動的關節;蕊柱短,具翅,基部延伸為足;蕊柱翅在蕊柱中部或基部以不同程度向前擴展,向上伸延為形狀多樣的蕊柱齒;
花葯俯傾,2室或由於隔膜消失而成1室;花粉團蠟質,4個成2對,無附屬物。
分布情況
石豆蘭屬有2000餘種,分布於亞洲、美洲、非洲等熱帶和
亞熱帶地區,大洋洲也有。中國有98種和3變種,主要產於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區。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700-2000米的常綠闊葉林的林緣岩石上。
下級分類
疏莖石豆蘭 Bulbophyllum formosanum (Rolfe) Seidenf.
台東石豆蘭 Bulbophyllum taitungianum
無假鱗莖組 Sect. Aphanobulbon Schltr.
單葉卷瓣蘭組 Sect. Cirrhopetalum (Lindl.) Rchb. f.
短序組 Sect. Desmosanthes (Bl.) J. J. Smith
飄帶組 Sect. Epicrianthes (Bl.) Benth. et Hook. f.
球花組 Sect. Globiceps Schltr.
小花組 Sect. Micromonanthe Schltr.
球莖組 Sect. Monilibulbus J. J. Smith
雙葉石豆蘭組 Sect. Pleiophyllus J. J. Smith
隱序組 Sect. Polyblepharon Schltr.
長序組 Sect. Racemosae Benth. et Hook. f.
大花組 Sect. Sestochilos (Breda) Benth. et Hook. f.
雙葉卷瓣蘭組 Sect. Tripudianthes Seidenf.
代表植物
大葉卷瓣蘭Bulbophyllumamplifolium (Rolfe) Balak. et Chowdhury
根狀莖匍匐,粗6-10毫米,密被膜質鞘。假鱗莖在根狀莖上疏生,彼此相距約10厘米,卵狀長圓柱形,長5-8厘米,中部粗達1.5厘米,乾後黃色,表面光滑帶光澤,頂生1枚葉,基部常被鞘腐爛後的殘存纖維。葉大,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8 (-) 10-21厘米,中部寬達8.5厘米,先端鈍,基部近圓形,具長4-7厘米的柄。花葶1-2個,從假鱗莖基部抽出,直立,長15-30厘米,傘形花序具4-8朵花;花序柄粗3-4毫米,疏生3-5枚緊抱的筒狀鞘;花苞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稍凹的,長8-13毫米;花梗和子房長1.5-2厘米;花大,淡黃褐色;中萼片近圓形,凹的,長、寬約1厘米,具5條脈,邊緣近先端處稍具細齒,先端具1條彎曲的剛毛;剛毛長約8毫米,先端膨大呈棒狀,密被細乳突;側萼片披針形,長4.5-5.5厘米,基部貼生在蕊柱足上,基部上方扭轉而兩側萼片的上下側邊緣除在先端分離外,分別彼此粘合;花瓣卵狀三角形,長4毫米,基部寬3毫米,具1條脈,邊緣篦齒狀,先端具與中萼片相同的剛毛;唇瓣肉質,卵狀長圓形,長約6毫米,向外下彎,先端鈍,基部近心形;蕊柱長約3毫米;蕊柱足長4毫米,其分離部分長3毫米;蕊柱齒鐮刀狀,大而寬扁,高出藥帽之上,長約5毫米,先端具短尖,藥帽前緣先端具齒。花期10-11月。
主要價值
本屬植物的一些植物具有藥用價值,有些植物可以作為觀賞植物供人們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