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螃蟹(植物)

石螃蟹(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石螃蟹是一種植物,屬蕁麻科,分布四川、貴州、雲南、西藏。花、果期夏、秋季。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石螃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 :蕁麻科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小草本。莖高5-20厘米,通常不分枝,下部有白色疏柔毛,上部無毛,有極稀疏的小軟鱗片。葉多對生,具短柄;葉片草質或膜質,上部葉較大,正常葉斜楔形、斜橢圓形或斜披針形,長0.8-4 (-6.5 )厘米,寬0.4-1.2 (-2)厘米,頂端微尖至漸尖,基部斜楔形,邊緣在上部或中部以上有稀疏尖或鈍牙齒,無毛或近無毛,鐘乳體明顯,稀疏,長0.3-0.7毫米,脈不明顯,三出脈,側脈每側1-2條,退化葉小,橢圓形至披針形,長2-6毫米,通常全緣,莖下部葉小,正常葉近圓形或寬橢圓形,長3-10毫米,全緣,有疏睫毛或近無毛,只在邊緣有鐘乳體,退化葉更小,長2-4毫米。花序雌雄異株。雄花序近無梗,直徑1.5-2毫米,有(1-) 3-10花;花序托不明顯;苞片約2,膜質,卵形,長2-2.5毫米,上部有疏睫毛;小苞片披針形至條形,長1-2毫米。雄花無毛:花梗長達2毫米;花被片4,淡紫色,狹長圓形,長約1.2毫米,外面頂端之下有不明顯的小突起;雄蕊4,比花被片稍長,花葯長約0.5毫米。雌花序具極短梗,直徑2-5毫米,有多數密集的花;花序托小或明顯呈盤狀;苞片少數,寬卵形,長約1.8毫米;小苞片匙狀條形,長約1毫米,頂部有疏柔毛。瘦果有梗,狹長橢圓球形或紡錘形,長約0.9毫米,約有6條縱肋。花期6-8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中、溝邊、陰濕石上,有時附生喬木樹幹上,海拔1900-2800米。尼泊爾、不丹、印度、緬甸北部也有分布。

分布範圍

產西藏南部和東南部、四川西南部、雲南、貴州西部、陝西西南部(留壩)。

主要價值

E-latostema monandrum ( D. Don ) Hara-Procris monan- drum D. Don; Elatostema sur culosum var. elegansHook.F.
藥名:石螃蟹
石螃蟹
來源:為蕁麻科植物石螃蟹的根莖。
功效:清熱利濕,消腫解毒。
主治:可用治紅白痢疾、跌打扭傷、無名腫毒。
性味歸經:微苦,平。入心、肝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 15-30克,水煎服。外用:搗敷患處。
別名:異葉樓梯草(《東北林學院:植物研究室彙刊》)
動植物資源分布:分布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考證: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