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 碑為圓首形。高115、寬58、厚11厘米。青石質。 碑文為楷書,共18行,滿行40字。 碑立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膏山重修上中下巳岩碑記
- 所屬年代:清代
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 碑為圓首形。高115、寬58、厚11厘米。青石質。 碑文為楷書,共18行,滿行40字。 碑立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
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 碑為圓首形。高115、寬58、厚11厘米。青石質。 碑文為楷書,共18行,滿行40字。 碑立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簡介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 碑為圓首形。高115、寬58、厚11厘米。青石質...
重修上中下巳岩碑記,位於石膏山風景區。碑為圓首形。高115、寬58、厚11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18行,滿行40字。碑立於清道光三十年(1850)。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碑記內容 重修上中下巳岩碑記 蓋聞傳言名山五嶽,然天寶而地土其翠秀者也。至於名山五嶽之外,莫勝於本邑東南鄉,離城八十里許...
重修石膏山碑記是一個文物,年代是年代。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碑為圓首形。高120、寬62、厚8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24行,滿行43字。碑立於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碑記內容 額文 百世流芳 重修石膏山碑記 蓋聞凡所修寺建塔者而作善降之百祥也。而此釋仙①軸影者如是誘引法門而種善根也。貧僧自幼...
重修杄樹岩碑記是位於石膏山的刻本,高120、寬60厘米。正文 蓋聞靈邑石膏山,即上至書名山者。自古到今廣出真人。古人傳言:唐時有白衣送子觀音菩薩真身坐化上岩,若遇旱澇,祈求靈應,實此方福地者也。至乾隆三十年間,游來介邑綿山龍頭庵意空老和尚養靜。殿宇毀壞,寺中無人燒香普燈,見發虔心補修。金裝...
石膏山雲路碑記,碑為長方形。高45厘米,寬80厘米,青石質。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雲路石崖。碑為長方形。高45厘米,寬80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12行,滿行18字。碑立於清同治元年(1862)。作品原文 上岩雲路山崩路斷,數月之間不能進香,神聖顯靈,理路人設法用鐵匠火燒,石分路開。嘗聞莫為之前...
石膏山有白衣洞一所由來久矣,但歷年久遠,殿宇毀壞,僧人普深目擊心傷,星夜募化。重修中岩一所、門樓一座、上岩石梯道,創建磚窯兩空下岩石梯道。雖不克④大為改觀,亦非繼述之萬一乎,是為序。 邑 庠 生 程 佩 撰 本山募緣修造僧 普深 書 徒 通成 孫 心融 心存 心美 住持師叔 照吟 師兒 普...
靈邑多山水奇麗,石膏山其一也。相傳是山白衣大士化身處,語云怪誕不經。又雲大士像乃石液滴成,歲久大著。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下崖。碑為圓首形。高180、寬70、厚10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23行,滿行58字。碑立於清順治十八年(1661)。碑記內容 土人因而莊嚴之理。或近是奔走一方,人之禱求嗣者踵...
《重修佛殿鐵碑記》是一篇明代嘉靖五年的文言文碑文。內容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天竺寺內。於2005年佚。碑為圓首形。高63、寬43、厚6厘米。生鐵質。碑文為楷書,共15行,滿行26字。碑立於明嘉靖五年(1526)。作品內容 平陽府霍州靈石縣靈瑞鄉東四里石高山萬佛下岩重修佛殿 蓋聞謂此山者,綿山迤①南,尖陽迤北...
石膏山有白衣洞一所由來久矣,但歷年久遠,殿宇毀壞,僧人普深目擊心傷,星夜募化。重修中岩一所、門樓一座、上岩石梯道,創建磚窯兩空下岩石梯道。雖不克④大為改觀,亦非繼述之萬一乎,是為序。邑 庠 生 程 佩 撰 本山募緣修造僧 普深 書 徒 通成 孫 心融 心存 心美 住持師叔 照吟 師兒 普洗 ...
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碑為圓首形。高110、 寬63、厚10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32行,滿行56字。碑立於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正文 蓋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凡事宜然,況功德乎。膏山杄樹岩於道光丁酉年因募化以成功。前施者已經碑誌不喧擬,但後至之施主未曾書名。倘弗述序,未免顯初而掩終也。
有碑記為據。又據《重修公主聖母廟碑記》碑文後所附詩句“曾臨無道秦皇滅”可以推斷,公主聖母廟應創建於秦代之前。公主聖母,當地人又尊稱為公主娘娘。傳說公主娘娘在尖陽山上,焚香迎日出,叩拜送晚霞,樂於施捨蒼生,擅於救助民眾,並下得山來,教喻當地村民煙燻施藥,驅殺蝗蝻,十分有效;又在青石崖結廬而居,...
碑亭開捨身崖徑碑記,立於中華民國九年﹙1920﹚。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碑為園首形。高120、寬60、厚8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24行,滿行49字。碑文 蓋聞此山者系白衣菩薩成道之所也。傳言孝邑如來村人士,坐化上岩,感石滴乳,包裹真身也。言白蛇者非也,諦閱典章乃觀音菩薩之化身也,何以故白蛇者...
增修保全禪院碑記,碑存於石膏山中岩,碑文為楷書,共19行,滿行48字,碑立於大明隆慶五年(1571)。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中岩。碑為圓首形。高153、寬63、厚15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19行,滿行48字。碑立於大明隆慶五年(1571)。碑記介紹 石膏山增修保全禪院碑記 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兵部尚書、侍經...
卷五 碑記雜集 第一章 碑記 第一節 民事碑記 第二節 寺宇碑記 第二章 引、序、跋 同舟捐資引·盧錫嘏 重修天竺寺募緣引·趙子瑗 石膏山天竺寺募緣序·徐嘉言 《石膏山志》序·波羅 參閱《石膏山志》序·任重遠 《石膏山志》跋·波羅 《森林公園石膏山》序·李修仁 《天然畫卷一石膏山風光》序·申維辰...
碑存於石膏山。碑為圓首形。高140、寬60、厚13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14行,滿行39字。碑立於清順治六年(1649)。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碑為圓首形。高140、寬60、厚13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14行,滿行39字。碑立於清順治六年(1649)。碑文 額文篆書 天竺寺①碑記 天下考名山者嘖嘖傳...
天竺寺碑記,碑立於清順治六年(1649),碑為圓首形,高140厘米、寬60厘米、厚13厘米,屬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14行,滿行39字。現存於石膏山。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碑為圓首形。高140厘米、寬60厘米、厚13厘米。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14行,滿行39字。碑立於清順治六年(1649)。碑記介紹 額文 篆書 天...
石膏山十景 石膏山十景是青石質碑,碑為長方形,高30、寬42厘米。簡介 碑存於天竺寺碑林右牆中。 青石質。 碑文為楷書,共11行,滿行8字 碑立於中華民國九年﹙1920﹚。碑文 石膏山十景碑記梵音洞天 養性茅庵石膏疊翠 蓮池淨泉鐘泉澄澈 柏龍空懸羅頂松濤 樹塔玲瓏雲路橫空 龍潭神泉 ...
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 碑為長方形。高35、寬44厘米。青石質。 碑文為楷書,共20行,滿行18字。 碑立於“中華民國九年”﹙1920﹚。碑文 且夫石膏山者,昔觀音菩薩化現白衣居士身度化眾生之處也。俗言姓白,名衣者非也。又言白蛇者亦非也。言白衣者,誠心修道為皈佛道之法門依俗修真,心出塵而身從俗...
石膏山重修公主聖母廟碑記位於峪口村對面山腰公主聖母廟內。作品原文 傳曰:能御大災則祀之,是先王設為祭祀之典豈徒然哉,使人有所報也。粵①若有神默肆靈威掃除斯害功猶大焉,彼民之受其賜者苟非竭誠盡敬之詞致祭,曷足以報其萬一哉。然則神之有功於民者,以不廢其祀也。靈石之東嶽尖陽山,山之下有...
石膏山捐資碑記石碑存於石膏山風景區。石碑為圓首形。青石質。碑文為楷書,共29行,滿行50字。碑立於清光緒九年(1883年)。作品內容 靈石正堂祝大老爺 捐銀四兩 正陽縣知縣 梁奮鏞 貴州守府 吳錫寶 總鎮 董全勝 總鎮 黃厚之 營官 黃星海 內閣中書 吳佩深 提督 何永盛 天津統領 魏嘉祺 洪邑復元當 堯都...
殿西有碑林,記載著石膏山的人文歷史。寺內仍存鐵碑1通和若干通石碑,大都是重修碑記。寺旁有洞,潺潺泉水噴出,稱為龍洞,泉水貫流三洞,叮咚作響。洞旁有鐘泉,鐵鐘置於泉眼之中,故謂鐘泉,其泉水清澈透明,聖潔無塵,四季常流,旱澇不斷,飲之沁人心脾。上岩是石灰岩溶洞,深30米。洞內鐘乳石天然形成...
聖壽寺重修碑記(明代)聖壽寺重修碑記(明代)聖壽寺重修碑記(明代)古鐘銘文(明代)大鐵鐘(明代)經幢(明代)先師菩薩 千手千眼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 地藏菩薩 先師實跡敘碑 四海龍王 茅庵 茅庵山門 密林深處 淨身窯樓閣 皇子李侃像 巒橋(明、清時期)巒橋夜景 巒橋木雕 巒橋斗拱(明、清時期)巒橋挑角 巒橋...
康熙三年(1664年)建造擁翠巷(康熙十八年,即1664年重修),康熙四年(1665年)建造鎖瑞巷(康熙四十四年,即1679年重修),康熙十四年(1675年)建造宜安院(嘉慶元年即1796年大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王氏家族還擴建了祠堂祭殿。之後,又相繼為祠堂立旗竿,建廂房,擴修大門。此時期,王家多在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