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佛殿鐵碑記》是一篇明代嘉靖五年的文言文碑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重修佛殿鐵碑記
- 所屬年代:明代
- 出土地點:石膏山天竺寺
- 文物現狀:2005年佚
- 規格:高63、寬43、厚6厘米
- 材質:生鐵質
內容簡介,作品內容,注釋,
內容簡介
碑存於石膏山天竺寺內。於2005年佚。
碑為圓首形。高63、寬43、厚6厘米。生鐵質。
碑文為楷書,共15行,滿行26字。
碑立於明嘉靖五年(1526)。
作品內容
平陽府霍州靈石縣靈瑞鄉東四里石高山萬佛下岩重修佛殿
蓋聞謂此山者,綿山迤①南,尖陽迤北,名曰石高山。古舊有上中下三岩,白衣菩薩古佛之地。夫白衣菩薩者,汾州孝義人也。其神不知出於何朝,觀音菩薩化身出現,游於此山,岩高萬丈,亦無道路,落於上岩石洞坐化,感得石長抱果真身,至今遺記累歲。境域遠近地方,或遇天高,赤陽下火雲燎處,家家憂容,戶戶懊惱。乃有善信君子之厚祭,必去此山拜祈聖水。至靈有感,隨處普降甘霖,萬民樂業,無伸答報。後於洪武初年,本山下岩起建堂殿三間,內塑正佛菩薩三尊,左右白衣、龍王聖像。經歷歲久,疏漏不堪,舊規狹隘,聖力有感。於嘉靖三年三月中旬,自孝義縣游來善僧圓宗,會同伊縣阭里坊都功德主馬公賢,本縣在城裡糾首張尚禮、張尚傑、馮志有。本山僧圓湛至此一見,遂發虔心。自願授化十方資財,採辦易買套用材料,命工修理殿宇,塑繪金彩聖像,俱各煥然一新。遂頌曰:石膏勝境在重修,景致如同五嶽峰,面對尖陽白衣洞,後連北嶽孝文宮。藏岳後溢千人跡,龍洞幽深魚難存。雲水往來堪覷②觀,白衣但有石佛岩。
大明嘉靖五年立
注釋
⑴迤 往,延伸。
⑵覷 細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