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腳下,又名石足,是位於廣東清遠英德浛洸鎮的一個自然村,位於英城西4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腳下
- 外文名:Shijiaoxia
- 又稱:石足
- 民系:客家 盧姓
- 建村史:三百餘年
- 名人:盧粵仁、盧法鎮等
- 郵政編碼:513036
石腳下,清初建村,名人,盧粵仁,盧法鎮,石足風光,盧氏宗祠慶典,慶典盛況,盧氏宗祠慶典文,字輩,鶴子村名謠,
石腳下
客家讀音:CShi·jiIio·xia3
清初,建村。因在白面石山麓(俗稱山腳下),改今名。聚落建在岩溶谷地中。耕地668畝。主種水稻,兼種木薯、蠶桑、花生、甘蔗等。村西有亞洲大理石廠採石場、石米廠等。有公路通過,交通十分方便。 ·
清初建村
石腳下先民早在清初便在此地開基。
在英德的盧姓中,以青塘盧姓為大支,原居福建上杭,明正(德)嘉(靖)之間由母馮氏攜子盧千、盧萬遷來英德青塘。盧千、盧萬兄弟先在青塘唐屋盧家山創業,其子孫分支後散居於附近的吊水寨、馬石水、欖村、石橋塘。青塘盧姓從第三世開始排輩,其輩序是:本宗學士,奇上廷朝;邦國榮盛,勲{勛}紹元揚;象賢崇德,惠吉恆康。今傳至“崇”字輩(2015年),有6500多人。另一支傳其先祖於唐末南遷入粵定居南雄珠璣巷。至南宋開禧年間,盧明遠(生4子)、盧敏(生3子)為避兵禍,攜室散於英德、花縣、羅定等地。
清初,高傒公80世孫、英瑞公9世孫 罕成公由欖村遷居英德西鄉浛洸馬頭水山,生六男 罩 證 銘 廣 政 勝。六子分別在浛洸墟各地建立六個自然村,罕成公是為浛洸開基祖。其中的一支便是高傒公81世孫盧政公,罕成公之五子,清朝文魁 ,由馬頭水山遷居石腳下,是為石腳下開基祖。其子孫在此繁衍生息,自強自立,如今子孫六百餘,遍布廣東各地,各行各業不乏有蜚聲人物。
名人
盧粵仁
清朝進士,國學士。
曾留下詩《鶴子望》,嵌入石腳下三字。
千山萬水腳下過,紅鵝朗頭石敢當。
馬鞍遐照傾福澤,擔水漣漪溢芳芳。
客謠一聲馳回壁,古榕嶸嶸倒盦鑊。
黃牛拍水載黎曦,多少鶴子霞光去。
盧法鎮
晚清人,曾欽命為廣東鄉試主考 為 文魁。
石足風光
盧氏宗祠慶典
慶典盛況
盧氏宗祠慶典文
作者 盧文
歲在癸巳,祖祠落成。典定仲月初六,盧人籌力,籌資逾百萬,為弘列祖遺德,共慶佳期。村曰石足,乃粵之北,英德西鄉,轄屬浛洸,客家人聚居所。背倚巍巍五指馬鞍,側臨汩汩清泉雖不足道也,然滋毓幾世人。盧政公,本族開基祖也。蓋吾祖政公於茲,悠悠五百載矣,族人勤勉,開拓太荒,躬畝耕耘,在此繁衍生息。
慶日前夕,恰逢周末,假學歸家。歸途經村道,彩旗飛舞,迎風招展,綿延數里,如兵衛通道,包圍整個村落。覺盛況乃空前。
村腹建臨時之棚,且待賓朋,親友,以及共氏支族人。放眼望去,蓋納千人共進佳肴。門上聯曰:
舉杯同醉四海來賓都是客,
把盞言歡五湖親友是一家。
夜幕悄臨,晚宴遂始。無論外出務工者,經商得志者,少長鹹集,共聚一堂,和樂與共,景象恢宏。老友喜上眉梢,人間滄桑,莫過與昔人再聚之歡。耄耋捋髭,垂髫嬉耍。這是故園情,手足莫能忘也。宴罷,村長亞喬致辭,再與眾兄弟商榷接待賓客之具體事宜。偶有厲聲嗷嗷者,意相左,捶足頓胸,但無非力逐儀之詳故。
食後,某與幾人覽新祠。
舊屋流芳,階鋪鵝卵,擔水塘水漪微瀾,與月色輝映。新祠前庭矗兩碑,緬兩望者,中杵三鐵擎,旗幟翻飛飄揚。跨檻上,內堂右牆嵌一碑,銘文功德榜,豐碑著德。
再進主堂,右牆內嵌十餘先祖碑,為盧姓究根溯源。自右而左,自根祖炎帝始,至開基祖政公,配尊相及釋文。皇皇千古,以瞻遺容。
接近零時,眾人共匯新祠門,年長者腰間俱縛紅錦布,內插利仞,肩刺系紅繩銀針。聚首祈望,待祭司大法師作法。
法師手持銅幣劍,身披紅蓬。忽而,法師一聲厲呵,昭祭始。香米揮天,雞血灑地,念念有詞,無非欲通天靈,儀仗必需耳。法畢,由前庭東向出。眾人尾隨,舞獅領隊,樂隊斷後,攝影師在旁俱錄全程,炮仗一路此起彼伏,響徹碧霄。直出逕口大榕樹下,其年逾百齡,三人合抱之徑,乃視先靈。致咒語,再拜。于山腳,奉山神,獻雞血,再拜。至暫安靈位處,取舊靈位牌,法師令眾摧其廬,眾壯士合力,奮力竭喝,即倒。再出,紅炮紙鋪道,周村走一遭。
至於清水河,眾族人圍橋而立。法師下河畔,啟新香爐焚香火,遂持劍起舞,口念咒,祈泰安,禱富貴。其後,扔象卜卦,求天時。然後將舊牌位付水東流,望其逐波遠去。再立新牌,開光祭祖。繼而禮畢,回祠。
俄而,璀璨煙花劃破天際,經久不息,概持續一個多鐘。
慶日初晨,惠風和暢,天朗氣清。瑞光略地,祥雲托彩,淵魚起舞,新燕銜喜,桂露欲滴。巧婦忙內外,兄弟齊分工,以待賓至。
到十時,始有賓至。皆獅頭領隊,以示何方來客,哪族黨人。後舉牌匾,四人共抬金黃烤豬,賓客絡繹紛至。霎時鑼鼓宣天,鞭炮齊鳴。兩方盡賓主之儀,我族儀司亞寶攜獅來迎,迎入東庭門。黃獅長九尺,頭寬半米,瞳珠炯炯,雙獅人幹練,亞寶手挽獅頭,與賓獅互舞。兩獅碰頭,對舞而歡,角英姿,比舞技。一番對舞,定獅。亞寶單膝著地,雙目凝神。遂對即興之歌,操客家歌曰:
阿鑼鼓打來滴哚猖,
艾廳下轉伙篷壁光,
獅頭起舞人醒醒,
山長水遠永流長,
今日親朋好友到,
艾請親朋乾杯酒。
好茶好酒好周到,
愛讓親朋喜泱泱。………
歌聲嘹似鴻雁,婉轉悠揚有風韻,情至高處,眾奇之,喝好。唱罷,獅揚,賓旋即即興起歌。盤旋幾回合,以賀新禧。精彩之至,吾心亦異然盛喜。賓入贈匾,客入門來。賓再入祠門獅拜,獅舞九轉,龍精虎猛,如蛟龍升天。司秉香燭舞,共慶新禧,再拜。拜畢,迎匾,豬,炮禮入堂。
再於政公靈位再九拜,或獻歌。禮畢,迎賓兄弟迎賓入宴,舉杯共歡。共進佳肴。
每族賓客皆以此禮相迎。兄弟莫不開懷接待,熾情於喜。
慶典即夜,焰火沖天,光射牛斗。盧人以火光於星夜寄良辰長駐,祈五穀豐登,求兄恭弟友,望平安山高水長。
一日之內,有各地盧氏以及周村睦鄰,總計 21345人出席祠堂入伙之典。納匾十餘副,炮禮不勝數,煙花共費三萬餘,真可謂大手筆。
啟新之典,吾者共見。恐逸事詳情隨匆匆歲月而去,不復見也,故今者屬文以紀之,但為後人能見昔事晃晃也。
世事沉浮,最不應忘故園情;草木枯榮,亦不能忘舊芽卷土根。百年能有幾回盛事,能合眾兄弟齊力舉之。當惜往者,亦求展望未來。後世子孫,若能存朝氣以搏生機,充熱血以馳騁天涯,便不負父母恩,不負故土日月山川之孕育。
謹以此文獻家鄉,留後世,願昔事雖去仍可再追,後人視之如今之視往也。
文記2013年12月8日盧氏宗祠落成
字輩
- 本宗學士
- 奇上廷朝
- 邦國榮盛
- 勲紹元揚
- 象賢崇德
- 惠吉恆康
{泛英德盧氏同宗字輩}
鶴子村名謠
過去在逕背鶴子的村民,為了易記鶴子54個自然村村名,把其編成村民謠如下:
先算三江上一路,丹竹坑過蓮塘下。
鍋耳樓邊大藍屋,塘尾兩園數無差①。
黃狗坑村多雜姓,計計埋埋幾十家。
又算三江下一路,陳盧謝姓住樓下②。
鐘屋樑屋並趙屋,齋堂又有張王爺。
行下雜地深坑口,蕉園林姓數十家。
九牛陂上有一寨,林頊祖父看管它。
麻竹坑過蔡劉張,細逕腳下塹子下。
劉黃謝姓山邊住,單角牛地圍繞它。
增塘一落系橫榔,亞婆園過爛坑塘。
新村正坑有何李,何排水上新屋場。
彭江兩姓張同卜,田寮石下過浮江。
界板山中來馬洞,木排灣過石頭塘。
蒲蘆山上黃牛洞,黃泥塘下利市塘。
朗頭盧公石腳下,張陂鶴子山雙社③
矮肚何陂過衝下,稍田背後春龍塘。
獨江門塘近朱江,金釵嶺過灌草塘。
坑尾嶺背欖樹下,蒲蘆逕腳牛角塘。
蓮塘洋坑山麻逕,大路下村是姓張。
註:①兩園。含塘尾、松樹園。②指陳屋、謝屋、樓下三個村莊。③“雙社”指社江、社邊兩個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