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龍眼(石硤)

石硤龍眼

石硤一般指本詞條

石硤龍眼簡稱石硤(Shixia),別名十葉、脆肉、石圓等,系龍眼的一個品種。分三個品系:黃殼石硤、青殼石硤及宮粉殼石硤。該品種是廣東、廣西的主栽品種,原產廣東南海平洲,是栽培歷史悠久的鮮食品質最優的良種之一。在廣東珠江三角洲地區,該品種8月上、中旬成熟,系早熟品種。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黃殼石硤,青殼石硤,宮粉殼石硤,地理分布,栽培技術,品種傳說,品種評價,

形態特徵

黃殼石硤

植株生長壯旺,樹冠自然圓頭形,開張,枝梢粗壯,樹冠外圍枝梢下垂。每複葉有小葉8~10片,以10片為多,葉呈闊卵形,色澤濃綠,有光澤,葉比略有波浪形。花穗較大,呈圓錐狀,著花密。果實圓球形或扁圓球形略歪,單果重7.5~10.6克,最大的14克;果皮黃褐色,果肉乳白色或淺黃色,不透明;肉厚0.5厘米左右,易離核,肉質爽脆,濃甜帶蜜味,品質極上,果汁較少。種子紅褐色,較小,外種皮有明顯的縱行紋溝。果實可食率65%~70%,果肉可溶性固形物23%~26%,含全糖21%~23%,蔗糖12.6%,還原糖7.23%,酸0.052%,每100克果肉含維生素C65.85~74.47毫克。果實圓球形或扁圓球形略歪,單果重7.5-10.6克,最大的14克;果皮黃褐色,果肉乳白色或淺黃色,不透明;肉厚0.5厘米左右,易離核,肉質爽脆,濃甜帶蜜味,品質極上,果法較少。種子紅褐色,較小,外種皮有明顯的縱行紋溝。
石硤龍眼(圖1)石硤龍眼(圖1)

青殼石硤

與黃殼石硤相比,小葉較黃,葉脈青綠色,花穗和果穗較短,坐果密集,結果率較高,豐產穩產,但果較小,平均單果重7~8克。果皮較薄,外皮呈青綠底色帶黃褐斑,果肉厚,肉質稍軟,果汁稍多,品質中上,果核小,烏褐色。

宮粉殼石硤

與黃殼石硤相比,葉片較大,葉背灰白色。果皮紅褐而被有灰粉,殼厚而脆。果扁圓形,平均單果重8~9克,肉厚爽脆,甜香,果汁量中等。

地理分布

石硤龍眼原種出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平南縣大新鎮。在桂東南各縣為主,另外,在廣東等地亦有引進石硤龍眼品種栽培。
石硤龍眼是廣西平南縣名特優水果.平南石硤龍眼榮獲1995年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廣西平南縣現已種植石硤龍眼20萬畝,是目前全國最大的石硤龍眼商品生產基地,1996年廣西平南縣被農業部評為優質石硤龍眼基地縣.

栽培技術

(1)培養健壯的秋梢結果母枝,主要注意:a.重施速效肥,促發適時健壯的秋梢;b.做好修剪工作;c.掌握好末次秋梢放梢時間。
(2)做好枝梢(主要是冬梢)調控,促進花芽分化,處理方式有:a.化學藥劑(如:控梢促花素)處理,b.機械方法(環割、環扎和深翻斷根)處理;兩者注意結合。
(3)適當做好“沖梢”、花穗處理工作,及時做好保果措施,並適時施好花前肥、壯果肥,以保花保果。
(4)做好病蟲害(主要有霜疫霉病、葉斑病、炭疽病、椿象、角頰木虱、尖細蛾、蒂蛀蟲、亥麥蛾和尺蠖等)防治工作。

品種傳說

傳說,“石硤”是“石夾”的意思,最早的龍眼樹是從大石縫中長出來的,由於樹根被大石夾住,只好往深土層里鑽,樹根吸收了地下的“精氣”,結出來的龍眼果特別好吃。
石硤龍眼母本園位於廣西平南縣大新鎮,南寧至梧州、平南至容縣二級公路從旁邊穿過,距平南縣城30公里,距南廣高鐵占平南站20公里,占地120多畝,始建於1927年。
石硤龍眼始源
相傳在平南大新鎮新和街,有一座高大的石山,石山下有一顆龍眼樹,果質很好,當地人稱為“長壽果”。上世紀20年代,大新上垌村舉人覃竹饒之子覃敬清,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回國後,他帶回一些黃欖、銀稔良種,在大新購置了近千畝土地,闢為果園。一天,聽母親提到新和石山的“長壽果”,他便去察看。來到石山,細看那棵龍眼樹,樹從石縫之間鑽出,樹幹有碗口粗,樹冠像大傘,樹葉青綠茂密,果滿枝頭。摘下幾顆“長壽果”品嘗,果大肉厚,晶瑩剔透,爽脆清甜,而且糖分高水分少,果真為果中珍品。覃敬清如獲至寶。後來,他利用在日本留學時學到的果樹嫁接技術,用石山上的那棵龍眼樹,成功嫁接培植了108株龍眼樹苗。這108棵龍眼樹,便是石硤龍眼的母本樹,現存於母本園中,石硤龍眼因此而得名。
經中外專家考證,石硤龍眼母本園早期嫁接技術及連片開發的遠見實屬罕有。

品種評價

石硤有黃殼、白殼、青殼三個品系,以黃殼石硤為最優(黃殼石硤耐貯藏;焙乾後果肉比率高)。該品種適應性強,粵中、粵東、粵西均豐產、穩產。缺點是果實較小,樹體易感病染鬼帚病。
石硤龍眼(圖2)石硤龍眼(圖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