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樓

石牌樓

泛指建國中路、建國南路與清泰待交叉處地域,現為區片名。此地舊名崇新巷,清乾隆年間關槐住此。關槐,為乾隆四十五年(1780)傳臚,授編修,以少宗伯典試福建,回家省親時,地方官投其所好,在關家門左邊建石坊牌樓。石牌樓遂代崇新巷名。民國23扣(1934),建東街路時拆石牌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牌樓
  • 位置:建國中路、建國南路
  • 時間:1780年
  • 地位:縣級文物單位
石牌樓由來,歷史典故,

石牌樓由來

平和縣城九峰鎮東門外城隍廟口,有一座牌坊,名龍章褒寵坊,俗稱石牌樓。石牌樓高10米、寬0.7米、為三層三間仿木建築,均為花崗岩構件,用材粗大,氣勢雄偉。石牌樓建於明隆慶元年(1567),系表紀南京兵馬司指揮曾璋之父曾宗齡、母張氏的功德牌坊。整座建築至今保存完好,1986年,平和縣人民
政府批為縣級文物單位。
石牌樓為什麼要建在城隍廟口?九峰人娶親隊伍為什麼不從石牌樓下經過呢?說起來是有一番來頭的。
曾璋,字德尚,號石溪,九峰人。“十四歲補邑弟子員,進游太學”,後從戎,屢次“平賊寇有功”,授南京兵馬司副指揮使之職,後升指揮使。史稱曾璋致仕後“飭家規,貧窮,修列祖瑩域,刻為善最樂以勤鄉人”。享年78歲。

歷史典故

曾璋幼時聰穎,在縣學讀書,學業很好。一日,同學遺失用筆,疑曾璋所偷,爭執未己,扯到城隍廟,請城隍爺神鑒。誰知曾璋連擲了個“受杯”,有口難辯,落個偷筆的罪名。小曾璋蒙冤之後,發下誓願:城隍爺冤枉好人,枉為神明,我曾璋日後出人頭地時,一定要出口氣。
後曾璋仕途順,官至五品,授職南京兵馬指揮使,一日,奏過皇上,衣錦還鄉,為表紀父母親功建,在家鄉建一牌坊。坊址就選在東門外城隍廟口,碑坊上刻有自己的官階。曾璋的用意是要讓城隍爺每次“出巡”時,都要從他腳下經過,以消夙怨。
據民間傳說,牌坊建後,城隍爺每次出巡,都不敢也不願從牌坊經過,惹不起,躲得起,繞道走就是了。因此,當地娶親的人也不走此道,直到今天,九峰人還有這個忌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