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氏牌樓

傅氏牌樓

靈壽傅氏牌坊,又名透雕石牌樓,建於公元1641年(明崇禎14年),為明思宗朱由檢為了表彰當朝兵部左侍郎傅永淳的功績,賜封其祖孫三代“三世如其官”而敕建的,故牌坊中間書刻“三世中樞”四字,1954年被列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傅氏牌樓
  • 景點級別:省級重點保護文物
  • 建於:公元1641年(明崇禎14年)
  • :12米
概述,文物保護,

概述

傅氏牌樓簡介
傅氏牌樓傅氏牌樓
石牌樓南北坐向,高12米,寬8米,進深2.6米,為四柱五樓三重檐仿木結構透雕而成。牌坊的四柱東西排列,組成中枋兩側配枋,在四柱南北向兩側夾柱石上,雕有八個大獅子和38個小石獅子,大獅子滿頭漩渦狀的鬣毛,張口露齒,眼呈蛋形,回首俯視既威武勇猛,又微帶笑意,乖巧可愛,既渲染了門第富貴威嚴,又製造出一種喜慶祥和的氣氛。形態各異的小獅子分別置在大獅子身上,或立、或臥、或蹲、或伏、或驤首雄視、或躍撲嬉戲,形態傳神,栩栩如生。牌樓的柱面及橫樑之間勻布流雲及各種線刻花飾圖案,這些圖案,靜中有動,同中有異,使整個石牌樓似置於空中,飄飄欲仙,增加了更多的神秘。牌樓最上端主間正脊之上,以神獸馱負寶瓶為頂飾,頗有南亞風格,反映出當時宗教對北方的滲透。牌樓中枋上最高一層出檐和兩配枋上的出檐構成五樓,每層檐下均有石雕斗拱承托,中枋六朵,配枋三朵,布局勻稱,靈巧而莊嚴,每層檐兩邊各有鴟吻裝飾一對,三對對稱,使得整個石牌樓高大而不死板,華麗而又威嚴。三層檐大小額枋上精雕各式流雲,飄然若動。上層明間檐下正中豎匾,額題“皇恩寵錫”四個楷書大字,顯示出明皇對大臣的寵愛之意,亦為牌坊建造之由。其下一幅“丹鳳朝陽”石刻,寓意太平盛世,繁榮富貴。中層主間通間橫匾正書“三世中樞”四個巨大楷字,刀筆剛勁流暢,力透石上,為石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匾下六隻瑞鶴翔雲,寓意天下太平及傅氏家族品格高潔,超凡脫俗。再下為雙龍騰飛,採用鏤雕技藝,其刀法細膩逼真,根根龍鬚如竹筷與流雲相連,達到了形態傳神與力學相宜的完美統一。下層主間通間橫匾恭書三行楷字:首行“誥贈通議大夫兵部左侍郎傅承訓淑人胡氏張氏傅承問淑人康氏趙氏”;次行:“誥贈通議大夫兵部左侍郎傅鋌淑人李氏”;再次:“吏部尚書前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左侍郎傅永淳夫人彭氏”。通匾銘刻了建牌坊之人的官位,也涵蓋了“三世中樞”的內涵。兩側次間檐下各豎刊記一塊,一刊監造官員的職銜、姓名,一記建造牌樓的年月“大明崇禎拾肆年歲次辛巳吉月吉日建”,兩側兩層配枋橫樑上亦是透雕吉鳳和祥麟,東西對稱,雕刻精細。通觀石牌樓,圖物擺布得當,雕刻細緻精妙,雖是全石結構,但在框架結構建築力學和裝飾圖案上又都為仿木結構,從外觀上石料之間看不到明顯的結合縫隙,好像一塊通石雕成,做工精巧,藝術價值很高,加之屬於敕建牌坊,還具有一定的考古價值。傅氏牌樓
傅氏牌樓細節傅氏牌樓細節

文物保護

石牌樓所有各個部位,都精細雅致,不管是圖物的擺布,還是雕刻的精妙,都充分顯示了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匠心巧手的石雕藝術,民間曾流傳說,如遇颳風的夜晚,可以聽到牌樓上石雕算盤珠被風吹動而發出來的清脆的響聲。足見人們對石牌樓工藝 的讚美。
至今,除邊柱缺一個大獅子外,保存情況基本完好。1981年縣文物主管部門在牌樓四周修建了鐵欄桿,常年有觀者,照像留念者絡繹不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