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潭驛,舊在東流縣(今安徽省東至縣西北東流鎮)東部石潭渡,遠處遙望青陽九華山,近處與著名的靖節祠比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石潭驛
- 位置:安徽省東至縣西北東流鎮
相關簡介
石潭驛,舊在東流縣(今安徽省東至縣西北東流鎮)東部石潭渡,驛地東流鎮西制長江,南控堯渡河,扼水陸交通咽喉,唐代曾設東流場。此地遠望青陽九華山,近處與著名的靖節祠比鄰。
靖節祠,又稱陶公祠,坐落在東至縣東流鎮的鱉石山上,為紀念東晉時著名隱士、文學家、詩人陶淵明而建。陶淵明,字元亮,一名潛,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晉書》、《宋書》都認為他是東晉大臣陶侃的曾孫,後人多有質疑。陶淵明自幼好讀書,兼諳玄佛。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官職。陶淵明生在東晉與宋劉交替的大動亂年代。當時北方為少數民族貴族軍閥所統治,南方則有司馬氏統治集團在南京建立的東晉王朝。東晉的統治階級為了滿足享受,恣意兼併土地,徵收苛捐雜稅,使江南人民受到尤其嚴重的剝削和壓迫。陶淵明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不甘於為區區五斗米薪俸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是為“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職,歸隱田園,至死不仕。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許多優秀作品都隱喻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屑於與之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有一些作品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的消極思想。其詩文平淡爽朗兼有,語言質樸精煉,風格獨具。散文以《桃花源記》最為有名。有《陶淵明集》傳世。
靖節祠,又稱陶公祠,坐落在東至縣東流鎮的鱉石山上,為紀念東晉時著名隱士、文學家、詩人陶淵明而建。陶淵明,字元亮,一名潛,私謚靖節,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晉書》、《宋書》都認為他是東晉大臣陶侃的曾孫,後人多有質疑。陶淵明自幼好讀書,兼諳玄佛。曾任江州祭酒、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官職。陶淵明生在東晉與宋劉交替的大動亂年代。當時北方為少數民族貴族軍閥所統治,南方則有司馬氏統治集團在南京建立的東晉王朝。東晉的統治階級為了滿足享受,恣意兼併土地,徵收苛捐雜稅,使江南人民受到尤其嚴重的剝削和壓迫。陶淵明因不滿當時士族地主把持政權的黑暗現實,不甘於為區區五斗米薪俸低三下四卑躬屈膝(是為“不為五斗米折腰”),毅然解印去職,歸隱田園,至死不仕。陶淵明長於詩文辭賦,多描寫自然景色及其在農村生活的情景,許多優秀作品都隱喻著他對腐朽統治集團的憎惡和不屑於與之同流合污的精神,也有一些作品宣揚“人生無常”、“樂安天命”的消極思想。其詩文平淡爽朗兼有,語言質樸精煉,風格獨具。散文以《桃花源記》最為有名。有《陶淵明集》傳世。
晉時,東流一帶屬於彭澤管轄,陶淵明獨愛菊,他任彭澤令時,曾在此種菊賦詩。後人敬慕他清節高風,立祠以祀之。靖節祠始建於明萬曆元年(1573年),清順治二年(1645年)重建,門朝彭澤縣城方向而開,祠前有垂柳五棵,婆娑多姿,象徵“五柳先生”,祠左為學湖,碧光粼粼,右有七里湖,煙波浩渺。遠眺大江,滾滾東流,浪遏飛舟。據《東流縣誌》載:“祠內四面通達,中為龕,供奉靖節神像,前設香案。祠前為廠亭,亭前為月台,寬廣各數丈,周圍壘磚為垣,台下兩南為大門,階級直上數十蹬。臨江為坊,坊外叢植菊。祠亭門窗枋柱,俱塗丹青,規制壯麗、環境清幽。”歷代許多名流前來拜謁,明代兵部尚書于謙有詩曰:“杖履逍遙五柳旁,一辭獨擅晉文章。黃花本是無情物,也供先生晚節香”,詩中充滿對陶淵明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