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橋鄉(河南省寧陵縣石橋鄉)

石橋鄉(河南省寧陵縣石橋鄉)

石橋鄉位於寧陵縣城北6公里處,東接趙村鄉,北鄰310國道和隴海鐵路,西通邏崗鎮,新建的寧柳高速連線線縱穿該鄉南北,著名的連(連雲港)霍(霍爾果斯)高速公路橫穿東西,並設有上下路口,各村公路連網,交通十分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橋鄉
  • 外文名稱:SHIQIAOXIANG
  • 別名:石橋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級行政單位
  • 所屬地區:河南省商丘市寧陵縣
  • 下轄地區:23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
  • 政府駐地:商丘市寧陵縣陽驛鄉
  • 電話區號:0371
  • 郵政區碼:476700
  • 面積:總面積66.6平方公里
  • 人口:51006
  • 氣候條件:氣候溫和,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石橋萬畝梨園
  • 車牌代碼:豫N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交通環境,經濟發展,生產條件,農業,輕工業,教育,

歷史沿革

公元前5000多年前,葛天氏部落就在該鄉一帶休養生息。夏後帝啟即位後,將治水有功的伯益的大兒子若木封為徐(今徐州一帶)伯,封他的二兒子飛廉為葛(今河南寧陵一帶)伯。據史書記載,夏朝有萬國,因此,葛地也叫葛國,俗稱葛伯國。都城在該鄉西北葛伯屯西側。據劉氏家譜記載,明洪武年間,劉氏始祖澄公率家眷從山西洪洞縣遷至寧陵縣柳園村。明嘉靖年間,甲午科舉人劉氏後代劉石橋北遷於此,村以其名而得,叫劉石橋。老二居住在石橋西北,稱為劉二橋,老三劉一風,號花橋,居住在石橋西,稱為劉花橋。清朝末,為防禦賊寇,此地建堡築寨,形成集會,稱為石橋集,簡稱石橋。
石橋鄉在明代屬長樂鄉,為長五野。民國初期,全縣設5個區,石橋屬中區,為石橋集。民國30年(1941年),日偽縣政權將全縣改設為3個區,石橋屬一區(城關)。民國34年(1945年),石橋、金廂為鄉。1949年,寧陵解放,全縣設5區1鎮,石橋屬四區,時石橋、祁莊、萬集為鄉。五門劉為五區區政府所在地,時坡里、吳良吉為鄉,歸屬五區。1951年,全縣設6區1鎮,石橋屬六區,時萬莊、吳良吉、祁莊、萬集等為鄉。坡里為鄉,歸屬五區(邏崗)。1955年,全縣撤消區建制,合併為32個鄉,石橋、五門劉仍為鄉。1957年,全縣合併為17個鄉,石橋仍為鄉。1958年,全縣撤鄉合併為13個人民公社,石橋為人民公社。1977年,增設金廂人民公社,將所轄董莊、余莊寨、金廂劃歸金廂人民公社。1982年,撤銷金廂人民公社,將原金廂人民公社所轄金廂、董莊、余莊寨重新劃歸石橋人民公社管轄。1983年12月,撤消人民公社建制,改為鄉,石橋公社改為石橋鄉。2009年12月,省政府批准撤鄉設鎮,稱石橋鎮。至今。

行政區劃

全鄉轄大里程村、王行村、何莊村、焦古村、孫遷村、周樓村、祁莊村、喬老村、郭花莊村、萬集村、劉花橋村、石橋村、郭岔樓村、韓莊村、劉樓村、畝前趙村、關莊村、萬莊村、黃蘭芝村、任莊村、陳莊村、金廂村、董莊村、於莊村23個行政村,101個自然村,51006人,耕地面積64000。

交通環境

境內有連(連雲港)霍(霍爾果斯)高速公路、寧(寧陵)柳(柳河)公路、縣級公路2條、鄉村公路16條。35萬千瓦變電站就坐落在該鄉的萬集村。寧陵萬頃梨園風景區就坐落在該鎮,石橋鎮被譽為“花海果洋、中原梨鄉”,其中萬畝生態梨園遊覽區涉及該鎮的石橋、劉花橋、任莊、韓莊、郭岔樓等行政村。而葛伯國遺址、葛天氏陵、老堅決墓等均在境內。

經濟發展

生產條件

該鎮地勢平坦,土質多為沙質。耕地面積67665畝,人均1.12畝。境內有陳兩河、上清水河、吳王溝、黃茶排水溝等主要骨幹河道,水閘5座。支、斗、農溝23條,共長38公里。2007年全鎮有大中型拖拉機57台,小型拖拉機759台,機引犁2325台,機引耙1229台,旋耕機59台,機引播種機441台,排灌機械1053台,聯合收割機39台,機動脫粒機1021台,農用運輸車2269輛,水泵1492台,秸稈粉碎還田機55台,柴油機209部,電動機1294台。擁有機井1064眼,有效灌溉面積達100%。

農業

該鎮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作物為主。1989年,全鄉糧食總產19014噸,棉花總產118噸,油料總產2324噸。1991年以後,該鎮引導民眾調整種植業結構,大力擴大棉花和花生種植面積,改善種植模式,提高複種指數。1995年,糧食總產24090噸,棉花總產440噸,油料總產6074噸,分別比1989年增產5076噸、322噸和3750噸,增幅分別為27%、2.7倍和1.6倍。自此全鎮糧食總產一直穩定在2萬噸左右。2006年突破3萬噸,2007年達到3529噸,比1989年增產15485噸,增幅為81%。自1996年以後,油料總產一直穩定在6000~8000噸之間。棉花總產從1991年起至2002年,總產穩定在400~500噸之間,2002年以後面積和總產下滑,2007年,全鎮棉花面積僅5000多畝,總產不足400噸。全鄉有林地9180畝,植樹121萬多株,圍村林89萬餘株,公路林30萬餘株。果樹主要有酥梨、蘋果、桃、杏、李子、葡萄等。其中酥梨面積達20745畝。經濟林主要有楊樹、泡桐、刺槐、柳樹、榆樹、白蠟條等,其中白蠟條面積達2萬多畝。2007年,蔬菜總產30442噸。農業總產值206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26元。石橋鄉主要支柱產業酥梨、臘桿、花生、綠花菜、棉花,是商丘重點的農業大鄉,酥梨面積3.5萬畝,九九年被省定為萬畝酥梨旅遊景區。

輕工業

自20世紀80年代初,該鎮白蠟桿加工就是鄉鎮企業主導產業,1989年引進白蠟桿工藝生產技術,主要是利用白蠟桿(條)生產工藝家具、辦公用具、裝飾品等,暢銷海內外及大中城市。2000年,圍繞酥梨上馬了紙箱、網套等企業。2007年,該鎮工業企業有白蠟條(桿)加工、木材加工、糧食儲藏、紙箱生產等27個工業企業。全鎮工業總產值達13487萬元,實現財政收入259萬元。
該鎮有專業村2個:喬老莊蔬菜專業村、劉花橋酥梨專業村。一些村民還擅長條編、白蠟桿加工、榨油、花生剝殼等傳統手工藝。

教育

該鎮現有中學2所,27個教學班,在校生1983人,中學入學率95%;國小19所,7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961人,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成人教育學校1所,年平均培訓人次達800人次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