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婆店鎮

石婆店鎮

石婆店鎮,隸屬於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是六安市西去邊境的一個鄉級鎮,素有大別山門戶之稱。其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16°05′65″,北緯31°41′40″,處於江淮分水嶺西側。其西與金寨縣接壤、北與霍邱縣相鄰;距六安市區56公里、梅山鎮45公里、霍邱的姚李鎮30公里,距周邊鄉鎮:獨山鎮(將軍鎮)、鮮花嶺均在10公里以上。現轄16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共199個村民小組。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52.3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3489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婆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
  • 電話區號:0564
  • 郵政區碼:237000
  • 面積:152.30平方千米 
  • 人口:34896人(2017年) 
  • 火車站:六安南站
  • 車牌代碼:皖N
鄉鎮概括,行政轄村,氣候類型,地形地貌,地質特徵,歷史沿革,社會經濟,經濟區劃,觀光旅遊,文化底蘊,環境保護,風土人情,風物特產,人口,

鄉鎮概括

石婆店鎮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絳水量1075.7毫米,蒸發量1450.5毫米;年平均氣溫15.5℃,絕對濕度15.8毫巴,相對溫度80.6%;全年無霜期222天;本區降水充沛,多集中在5~9月份;11月至次年1月降水較少,這枯水期。響洪甸水庫位於本鎮西南方10餘公里處,庫容為27億立方米,是本地區最大的地表水水源。
本鎮屬於大別山前的江淮丘陵區,地形起伏,崗隴溝谷相間,崗頂標高在80~100米,谷底標高在61~82米,地形高差約20米;地熱呈西南高,東北低走向,整個鎮城呈南北帶狀分布。南端及東西兩側為山地,中間為地勢較低的灣畈地區。地貌類型屬構造——剝蝕類型中的丘陵區,分布於大別山外緣,絕對高度70~200米,山脊線不連續,山頂渾圓坡角不大,20°~30°坡地植被茂盛,局部岩層受矽化地段山頂呈尖頂,植被發育不良,常構成光禿的山坡和陡峻的峭壁,有斷層陡崖分布,切割較甚,“V”谷發育。低丘則發育不良,丘體由侏羅系火山碎岩及砂岩,砂礫岩組成。
本區地層屬楊子地層區,大別山地層分區中的六安地層小區,山露地層有震旦系佛子嶺群,石炭——二疊系“梅山群”,中生界侏羅系鳳凰台組,白大畈組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層。
石婆店鎮在清初,曾是荊山縣城所在地,歷史悠久;在土地革命時期,這裡是紅四方面軍的活動地;解放戰爭時期,這裡又是大別山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92年實行撤區並鄉,將原有的石婆店鎮、駱家庵和黃澗河三鄉合併,成立新的石婆店鄉;1998年5月實行鄉改鎮制,建立石婆店鎮。.
石婆店鎮是六安市西去邊境的一個鄉級鎮,素有大別山門戶之稱。其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16°05′65″,北緯31°41′40″,處於江淮分水嶺西側。其西與金寨縣接壤、北與霍邱縣相鄰;距六安市區56公里、梅山鎮45公里、霍邱的姚李鎮30公里,距周邊鄉鎮:獨山鎮將軍鎮)、鮮花嶺均在10公里以上。
石婆店鎮在安徽省內位置石婆店鎮在安徽省內位置

行政轄村

石婆店鎮轄:沙家灣村、三岔村、白雲村、青龍村、鮑沖村、泉水村、石婆店村、街道居委會、汪家畈村、安沖村、童山村、連四塘村、駱家庵村、連沖村、鳳凰山村、銀崗村、資聖寺村

氣候類型

石婆店鎮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絳水量1129.7毫米,蒸發量1450.5毫米;年平均氣溫19.5℃,絕對濕度15.8毫巴,相對溫度80.6%;全年無霜期222天;本區降水充沛,多集中在5~9月份;11月至次年1月降水較少,這枯水期。響洪甸水庫位於本鎮西南方10餘公里處,庫容為27億立方米,是本地區最大的地表水水源。
政府一角政府一角

地形地貌

石婆店鎮屬於大別山前的江淮丘陵區,地形起伏,崗隴溝谷相間,崗頂標高在80~100米,谷底標高在61~82米,地形高差約20米;地熱呈西南高,東北低走向,整個鎮城呈南北帶狀分布。南端及東西兩側為山地,中間為地勢較低的灣畈地區。地貌類型屬構造——剝蝕類型中的丘陵區,分布於大別山外緣,絕對高度70~200米,山脊線不連續,山頂渾圓坡角不大,20°~30°坡地植被茂盛,局部岩層受矽化地段山頂呈尖頂,植被發育不良,常構成光禿的山坡和陡峻的峭壁,有斷層陡崖分布,切割較甚,“V”谷發育。低丘則發育不良,丘體由侏羅系火山碎岩及砂岩,砂礫岩組成。

地質特徵

本區地層屬楊子地層區,大別山地層分區中的六安地層小區,山露地層有震旦系佛子嶺群,石炭——二疊系“梅山群”,中生界侏羅系鳳凰台組,白大畈組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層。

歷史沿革

石婆店鎮在清初,曾是荊山縣城所在地,歷史悠久;在土地革命時期,這裡是紅四方面軍的活動地;解放戰爭時期,這裡又是大別山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92年實行撤區並鄉,將原有的石婆店鎮、駱家庵和黃澗河三鄉合併,成立新的石婆店鄉;1998年5月實行鄉改鎮制,建立石婆店鎮。

社會經濟

石婆店鎮是山、崗、畈兼有的農業鎮,崗畈區主要生產優質糧油、蓮藕和銀魚;山區有農特優產品:茶葉、杉樹、毛元竹、板栗、油桐;另外,本鎮還有優質的花崗岩和礦泉水等礦產資源。
石婆店鎮旅遊石婆店鎮旅遊
石婆店鎮工業以食品加工、建材業為主,全鎮共有792個企業,就業職工3881人,行銷收入6565萬元,創利稅475萬元,其中中日合資的群和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和金苗米酒廠是較為著名的兩個企業。石婆店鎮工農業總產值已經達1.65億元,糧食總產量達1579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680元。
石婆鎮政府在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認真貫徹六安地市三乾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集鎮建設為載體,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先發展交通、文教、電力、郵電、廣播電視和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了集鎮的功能和建設水平,為集鎮的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004年以來石婆鎮用於集鎮建設方面的投入近5000萬元,新建了長400米、寬20米的東大街;拆遷改造長800米、寬21米的西大街;近1000米長的獨(山)鮮(花嶺)路也正在興建,鋪設水泥路面近9000平方米,柏油路11000平方米;興建住宅近60000平方米;新建一處占地20畝的農貿市場;安裝了路燈;栽行道樹500棵。

經濟區劃

針對石婆店鎮山、崗、畈、水兼有的地形特點,規劃將全鎮劃分成以下幾個經濟區域:山區經濟區:主要以鄧沖、紅石、沙家灣、三岔和白去等山村為主,發展山場經濟作物,主要有2.5萬畝的板栗基地;高效名優茶園; ;西汲河沿岸發展萬畝毛竹生產基地。
石婆店鎮古城牆石婆店鎮古城牆
崗區經濟區:是間于山區和畈區的經濟區,主要以崗地村為主,建設千畝銀杏生產基地。
灣畈區經濟區:是非崗地和山地地區的經濟區。主要以優質糧油生產為主,同時發展畜禽養殖;計畫在街道、江家畈、石婆店、馬道等村建立塑膠大棚工程;生產無公害、反季節性蔬菜,以連四塘、駱家庵、馬道村為主,建立蓮藕和勃薺生產基地。
水上經濟區:主要以銀崗咀村廖沖大壩,以九子堰泉水庫等塘、堰、壩、庫建水上養殖場,發展銀魚、螃蟹、黃鱔養殖。

觀光旅遊

皖西山川錦繡,人文薈萃,旅遊資源十分豐富,並以其山水兼得、名勝眾多而躋身於安徽旅遊大市行列,成為全省六大旅遊區之一。2001年,接待境外遊客1940人次、境內遊客16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5.75億元。目前,已形成4條主要旅遊線路: 1、西北線古文化攬勝旅遊:壽春古城、八公山、淮南王墓、廉頗墓、珍珠泉、孫公祠、安豐塘、水門公園、李家圩地主莊園。
2、西南線山水觀光旅遊:天堂寨、梅山水庫、金寨革命烈士博物館、胡氏祠、大王廟、銅鑼寨、佛子嶺水庫、小南嶽。
3、東南線休閒娛樂旅遊:萬佛湖、萬佛山、萬佛溫泉、周瑜城、七門堰、啟德文化院。
4、六安近郊旅遊:大華山、洞天湖、東石筍、昭慶寺、皋陶墓、橫排頭、西古城遺址、皋城雙塔、皖西烈士陵園。

文化底蘊

遠在新石器時代,六安就有人類活動。上古時,這裡是偃姓皋陶部族活動和聚居地。“皋陶卒,葬之於六(音lù)。禹封其少子於六,以奉其祀”。故六安又稱“皋城”。至西周,境內形成英、六、蓼、群舒諸方國。春秋、戰國時期屬楚。秦屬九江郡。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取“六地平安,永不反叛”之意,置六安目,“六安”之名沿襲至今。三國時由魏控制。兩晉時,分屬豫周的安豐郡,揚州的淮南郡、廬江郡。隋時,分屬淮南郡和廬江郡。唐時,分屬壽州和廬州,其間置舒城縣和盛唐縣。兩宋時,大致與唐相當。元末,始設六安州。明時,北屬壽州、南屬六安州。清初,屬江南行省右布政使司所轄的壽州和六安州。江南行省改為江蘇、安徽兩省後,屬安徽省鳳潁六泗道的六安州。中華民國初年,壽縣、霍邱屬安徽省淮泗道,其餘縣區屬安徽省安慶道。1931年,六安、霍山(含今金寨縣一部分)和英山、羅田、商城五縣成立工農民主政權,曾稱“五星縣”。1940年,改稱第二行政督察區。1947年10月,成立皖西行署。1949年1月,六安解放,4月,成立六安地區專員公署,隸屬皖北行署。1952年,皖北行署與皖南行署合併為安徽省。此後,廬江縣一度劃入六安專區,後劃歸巢湖專區;肥西縣曾兩度劃入六安專區,後劃歸合肥市。1978年,以六安縣城關及近郊組建縣級六安市。1992年12月,六安市與六安縣合併,稱六安市(縣級)。1999年9月,國務院批准六安撤地設市,原縣級六安市分設為金安區、裕安區。2000年3月,省轄六安市成立。
石婆店鎮領導石婆店鎮領導
六安歷史上是戰略要地。古詩讚曰:“屏障東南水陸通,六安不與別州同。山環英霍千重秀,地控江淮四面雄”。發生在這裡的不少重大歷史事件,對中國的歷史進程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戰國後期,楚考烈王遷都壽春,使壽春成為楚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公元383年10月,東晉迎戰前秦,在壽陽(今壽縣)淝水取得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的勝利,改變了北強南弱的局面,開始了南北朝對峙。辛亥革命時期,壽州崛起的淮上軍,成為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一支勁旅,先後光復了六安、霍邱、潁上、阜陽等23個州縣,推動了江淮地區的革命發展,在近代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六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早在1920年,以辛亥革命老戰士朱蘊山為代表的六安進步知識分子,就組織了“中國革命小組”,從事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和反帝反封建活動。1923年,壽縣小甸集成立中國共產黨特別支部,直屬黨中央領導,是安徽建立最早的黨組織。1929年,相繼爆發了立夏節起義和六霍起義,誕生了紅十一軍三十二、三十三師,創建了皖西革命根據地。皖西成為紅軍的搖籃之一,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2年3月,徐向前在這裡指揮了歷時48個日日夜夜的蘇家埠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圍剿”,取得了鄂豫皖蘇區空前的大勝利。抗戰初期,六安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安徽省首府,國共兩黨的重要機構設駐於此。1938年2月,安徽省抗日民眾總動員委員會在六安成立,董必武曾在這裡指導和推動抗日救亡運動。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成為中國革命戰爭中的重大轉折。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
古往今來,這塊土地英才輩出。上古有輔佐舜禹而勞卒的皋陶,漢有“開巴蜀教化之風”的文翁,三國有“雄姿英發”的名將周瑜,宋有名冠“宋畫第一”的國畫巨擘李公麟,明有我國獸醫學鼻祖喻本元、喻本亨,清有一代帝師孫家鼐。近代有辛亥名傑柏文蔚、張匯滔,抗日名將方振武、孫立人,著名左翼作家蔣光慈。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湧現了以許繼慎為代表的一大批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在五六十年代授銜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中,皖西籍就有108名,占全省130位的85%。全國9個將軍縣,六安就占2個(金寨縣、原六安縣),被譽為“將軍之鄉”。
石婆店鎮特產石婆店鎮特產

環境保護

水環境 保護廖沖大坡,九子堰、泉勝水庫、西汲河等地表水,其水質應保質(GB3838—88)II類標準,位於西汲河沿岸的鄉鎮企業生產廢水及居民生活污水,必須堅持達標排放;同時地下水作為城鎮生活水必須實施嚴格的保護措施。
盆景盆景
大氣環境 全鎮區的總體水平應符合《大氣環境質量標準》(GB3095—1996)一級標準。
聲象環境 應符合(GB3096—93)要求,鎮區環境噪聲平均值低於55分貝,交通於道現兩側及大型農貿市場附近的噪聲平均值低於69分貝。
固體廢棄物 鄉鎮企業廢棄物利用率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均應達到95%以上。

風土人情

六安古老而神奇,民風純樸,風情獨特。美麗的山川,豐富的飲食,尋常的起居,日常的勞作,都演繹成美好的傳說和地方掌故,寄託著皖西人民對真善美的憧憬和追求。
風土人情六安風土人情具有豐厚的歷史沉積和古樸之風。
居住舊時皖西地區以農為本,安土重遷。建宅時,要求前闊後高,“宅坐青山龍虎地,門迎綠水鳳凰池”(後山前水),“寧要青龍高萬丈,不要白虎抬頭望”(左高右低)。門向多取東南或西南,忌正南正北,更忌與山牆、煙囪、水流、廁所、道路相衝。古時城鎮官富宅前倘有路口、巷口乃立一石碣,曰“泰山石敢當”,謂可祛邪消災。
飲食舊時沿淮地區多食麥、豆、山芋,山區多食玉米、小麥、山芋,圩畈丘崗地區多食稻米。城鄉人民均有自己動手加工食品習慣,如清明前醃禽蛋,梅雨季節制豆醬,立冬後醃花菜蘿蔔,冬至後醃魚肉家禽,春節前做糯米年糕。六安人歷來好客,舊時宴席菜餚一般為八樣、十樣,即“八大海”、“十大海”。
婚嫁舊時婚姻之事取決於“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須經以下程式:提婚,又稱“提媒”;訂婚,又稱“下書子”;結婚,也稱“完婚”。完婚當天,男方備花轎、新衣、禮物,由媒人率迎親隊伍送至女家。新娘早起“哭嫁”,吃“分家飯”,後由親人背至轎上,嫁妝前行,花轎隨後。繞至男家,新娘由人攙扶從紅色布袋上至堂前行拜堂大禮,後入洞房,飲圓房酒,鬧新房。為烘托喜慶氣氛,有“贊喜句”之風俗,一人唱賀,眾人道好,賓客也可對新婚夫婦適度嬉戲逗樂,謂“新婚三日無大小”。完婚後,還有回門、會親等事。
禮儀舊時禮儀習俗主要有:迎客,賓至主人出門揖迎,賓前主後,入室後讓上座,獻茶敬煙。坐席以8人或10人為滿,坐次視桌面縫線而定,縫線直對門向,則中堂左側為上,右側為次。敬奉煙、酒、飯、茶等物時均雙手捧呈,神情專一,目不斜視。見面,常見者互相問候,拱手作揖;不常見者免冠致意;幼者、晚輩見親友,應先招呼。
節慶習俗六安節慶風俗多彩多姿,具有濃厚的地域特色。
春節習俗很多,大多屬一些美好、幸福、吉祥、安康之類的祝願和盼望。如臘月十八、十九兩天為“掃塵日”,除舊布新,祈求康健。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為“小年”,祈求平安。臘月的最後一天為“除夕”,貼春聯,掛新畫,結彩燈,放爆竹,點花燈,吃團圓飯,合家守歲,翹盼新春。除夕與次年的正月初一、初二為“過年”,正月初三早晨,便燃鞭炮“送年”。
元宵節“正月十五大似年”,“早過十五晚過年”,是六安的傳統。早餐元宵、餃子,元宵中常裹一枚銅錢或硬幣,吃上者謂可“交財運”。早餐後,或趕會,或觀燈,或逛集,或玩樂。是夜,城鄉大鬧花燈。在城鎮,燈會巡禮時,所經居民、店鋪門前,均要燃放爆竹,致送煙、糖之類;在鄉村,燈歌隊、龍燈隊競相出場表演,載歌載舞,通宵達旦。
端午節盛行包粽子、賽龍舟之俗。粽子有火腿粽、棗仁粽、肉餡粽、豆沙粽等,有葷有素,花色繁多。至於賽龍舟,更是一種氣勢壯闊的水上競技活動,下水龍舟扮成青龍、黃龍、白龍諸色。舟上劃手身著彩衣,結紮齊整,雙手執槳,分坐船舷,擊鼓者則立船頭。一聲令響,數舟齊發,水上群情激昂,岸上歡聲雷動。
中秋節有“早過端午晚過節(中秋節)”之俗。若中秋之夜天高氣清,月輪慢轉,家家在庭院、門前或樓台擺上桌椅,備齊月餅、水果和茶水,邊吃邊敘,親情融融。在農村,除了賞月、品嘗食品之外,青少年們多到村外打火把、撂火球、舞火龍火獅,天上人間,飛彩流霞。待一切平靜之後,三五成群的孩子們便悄悄地去“摸秋”了,所謂“摸秋”,就是借月光偷摘莊稼,摸著不同的莊稼就有不同的兆頭,是一種充滿神秘、冒險和人生嚮往的樂事、趣事。
吉祥數字在皖西,平常的家居,也寓含著吉祥的數字,寄託著美好的願望。
桌不離九吃飯桌,俗稱大桌,分為簡易方桌和八仙桌兩種。大桌的邊長尺寸,不能離開“九”這個數字,如二尺九寸、三尺一寸九分或氣尺八寸九分等,最後一個數字必為“九”。“九”與“酒”諧音,意即吃飯不離酒,“桌上無酒難留客,心口不一難做人”。
凳不離三條凳,亦稱大板凳,其長度最末數字一定要是“三”,如三尺三寸或三尺零三分等。這樣做,主要是取“桃園三結義”的典故,意為坐到一條板凳上的人都是朋友和兄弟。
床不離半床不論是雙人或單人的,其寬度都少不了“半”,即五寸、五分。如二尺九寸半、三尺半或四尺二寸半。因為“半”音同“伴”,即伴侶,“少年夫妻老來伴,兩情恩愛苦也甜”。
門不能五堂屋大門都是雙扇,每扇門的寬度不能有“五”的數字出現。據說若不如此,就會引來“無常鬼”,“無常”即“五敞”。如果將兩扇門關上,就是“十道”,聽起來為“失盜”。
譽滿江淮的三大名酒六安名酒頗多,源於皖西獨特的氣候和水土條件,來自六安人民的精心培育。其中,迎駕貢酒、其中華玉泉酒、龍津啤酒為安徽三大名酒,馳名省內外。
迎駕貢酒產自霍山縣佛子嶺。相傳公元前122年,漢武帝巡狩霍山,官民至城西二十里外,捧淠水釀瓊漿奉獻,帝飲後大悅。“迎駕貢酒”因此得名,至今已2000餘年。“迎駕”系列白酒沿襲傳統製作方法,依託大別山無污染泉水,借用“五糧液”的酒麴和工藝,採用泥池老窖製作,入口醇香甘洌,回味無窮。1999年獲is0質量體系認證,主導產品有星級系列迎駕貢酒、百年迎駕和尚書紅等。
迎駕酒業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以酒為主,多業並進”的發展格局,組建了實力雄厚的迎駕集團。2001年,銷售收入近6億元,利稅1.1億元,蟬聯全市第一利稅大產,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最佳經濟效益先進單位”。
中華玉泉原名臨水玉泉,產自霍邱縣臨水鎮。臨水釀酒,歷史悠久。唐貞觀年間,臨水就有“酒坊數十處,居民愈千戶”。而“臨水玉泉”的取名,則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少時流浪淮西一帶,替人放牛。一次中暑垂危荒野,被一位名叫玉潔的村姑汲廉泉水相救。後來朱元璋當了皇帝,派欽差到臨水尋找救命恩人,村姑玉潔不知去向,遂賜廉泉為“救駕泉”。朱元璋飲酒思源,便取玉潔、廉泉首尾二字,賜名臨水酒為“玉泉”。明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在朝廷大宴群臣,特詔臨水酒為皇家貢酒。
1980年,在全國名白酒評選會上,專家品評中華玉泉:“色清透明,窖香濃郁,甘洌爽口,尾子較淨,濃香型風格”。1988年在全國首屆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銀獎,1992年在香港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特別獎。近年開發的皇家宴、皇家慶宴品質優異,深受消費者青睞。
龍津啤酒產自舒城縣,採用柳抱泉水和優質原料精心釀造,清亮透明,泡沫潔白細膩,酒體豐滿醇柔,掛杯持久,口感清爽,1997年通過了iso質量體系認證。
龍行四海,津潤九州。安徽龍津集團下控12個子公司,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3.6億元,利稅突破5000萬元。現為安徽省重點扶持的30家大型企業之一。
綠茶之五朵金花皖西是我國茶葉產地,產茶歷史悠久,名茶薈萃,品質優異,譽滿中外。其中被譽為“五朵金花”的是:
六安瓜片中國十大歷史名茶之一。唐稱“廬州六安茶”,為名茶。明始稱“六安瓜片”,為上品、極品。清為朝廷貢茶。六安瓜片沿襲傳統工藝,在穀雨前後十天採摘。早上采,下午扳片,去梗去芽,而後炒生鍋,炒熱鍋,拉毛火,拉小火,拉大火,直至起霜有潤,香味撲鼻。此茶形似瓜子,單片不帶梗芽,葉邊背卷順直,色澤寶綠,附有白霜,湯色碧綠,清流明亮,香氣清高,味鮮甘美。
霍山黃芽產於霍山海拔600米以上的金竹坪、金雞山、金家灣、烏米尖等山區。史書記載,“壽春之山,有黃芽也,可煮而飲,久服得仙”。從唐至清歷代舉為貢品,色綠微黃,形似雀舌,白毫顯露,湯色黃綠,滋味醇厚,沁肺益神。
金寨翠眉外形眉狀勻齊,纖秀多毫。沖泡時芽頭直立杯中,猶如萬筍林立,杯麵霧氣結頂,湯色碧綠,口感鮮爽,回味甘甜,乃茶中精品。
舒城蘭花形似蘭花初放,色澤翠綠顯毫,滋味鮮醇回甜,香氣清鮮持久,品質優異o1958年9月16日毛澤東視察舒城,在舒茶品飲後,連聲稱讚,並號召“以後山坡上要多多開闢茶園”。
華山銀毫產自六安南部大華山與東石筍一帶。獨一芽蕊,細秀如毫,銀白翠綠,每500克有芽蕊12萬之多,被評為基尼斯之最,可謂色香味形俱佳。
八公仙山出豆腐被稱為世界之最的八公山豆腐,產於壽縣八公山。相傳2000多年前,淮南王劉安與蘇非、左吳等八公在北山(今八公山)上論道煉丹,以求長生不老之術,結果仙丹未成,卻制出了豆腐。從此,山民們也都學會了製作豆腐,一直流傳至今,傳至各地。
八公山豆腐潔白細膩,清爽滑利,鮮嫩味美,營養豐富,燴、炸、燉、煮、拌均可,能製作出幾十道佳肴。明景泰年間十才子之一的蘇平詠八公山豆腐詩曰:“一輪磨上流瓊液,百淋湯中滾雪花,瓦罐漫來蟾有影,金刀剖破玉無瑕”。
如今,隨著城鄉人民對八公山豆腐需求量的迅速增加,八公山下的八公山鄉成了遠近聞名的豆腐之鄉,僅大泉一個村就有400多產人家磨豆腐,遠銷周邊地區,形成了“中國豆腐村”。近年來,還專門開發了“八公山豆腐宴”。
“軟黃金”之稱的霍山石斛霍山石斛,簡稱霍斛,又名米斛,屬蘭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極其名貴的中草藥。石斛,全世界有1500多種,我國有57種,而霍斛則是藥用石斛中的極品。
霍斛,產於霍山境內的山谷、水旁、石上,以乾燥莖(又名霍楓斗)或鮮草藥用,性微寒,味甘淡,具有生津益胃、清熱養生之功效,主治陰傷津虧,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及筋骨萎軟等症。《神農本草》、《本草綱目》均有記載。史書《增補本草備要》稱:“斛出霍山,養胃清熱,功勝全面”。《百草鏡》稱:“乾之而不槁,嚼之且無渣,味濃厚而富脂膏,確為無上妙品”。現代研究成果表明,霍斛能抑制肝臟細胞中膽固醇的合成,降低血漿膽固醇濃度,對肺癌、胃癌、卵巢癌等腫瘤細胞也具有明顯抑制作用。
由於功效奇特,資源稀少,價格昂貴,霍斛素有“乾金草”、“軟黃金”的美譽。國務院頒布的《野生藥材資源保護條例》將霍斛列入42種保護管理藥材之中。自20世紀80年代初,霍山縣與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開始研究霍斛栽培,取得了野生改家種的試驗技術,並建立了種源基地,擴大了加工規模。目前,正在實施霍斛產業開發,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走向世界的六安名品六安產品出口歷史悠久,早在清代,一品齋毛筆、龍舒貢席就行銷海外。20世紀80年代,以霍山桂紹松為代表的八大產農民,把大別山山珍異寶加工成產品對外出口。全市現有出口產品約20大類、40多個品種。
羽絨及製品皖西羽絨質量佳,絨朵大,譽為世界之最。其製成品羽絨服、被、枕等輕軟柔和,保暖性強,倍受國際市場青睞,是目前六安出口的主導產品。全市現有20多家生產企業。
機電產品出口的機電產品主要有:世林燈泡——質量可靠,經久耐用,先後通過了is0質量體系認證和歐盟ce認證。應流鑄件——製作精密,先後通過了is0質量體系認證和德國多種質量認證。長江手拖——操作簡便,性能好,效率高,並以其優質服務長期受到海外客戶的讚譽。
柳編製品採用沿淮低洼地帶宜種的杞柳,精心編製成提籃、提包、坐椅等多種工藝品。製作考究,品質優秀,品種豐富,融觀賞性與實用性為一體,遠銷世界各地。
果蔬食品六安果蔬食品品質好,製作優,無污染,國際市場十分看好。出口品種眾多,有速凍蔬菜、山芋、草莓和龍蝦,有板栗罐頭、西瓜醬、蘆筍,有香菇、木耳、野生薇菜乾等。
香精香料主要有諾伊牌甲基環戊烯醇酮、乙基麥芽酚及香草香精等。其原料天然優質,具有抑酸、抑苦、去腥膻、除刺激之功效,產品通過is0質量體系認證,達到了fcc—iv國際行業標準,銷往美國、日本等地,國外多家企業指名認購。
傳奇的太子降生路霍山縣城至湖北交界的回頭嶺百餘里山路上,一個神奇的傳說灑落一串有趣的地名,寄託著人們扶弱人們扶弱揚善的美好祈願。
據傳元末,某天師託夢與皇帝,某日某地,太子降生,元朝江山不長矣。皇帝命巫師一算,降旨霍山一帶緝拿末出生的太子。縣官便將境內懷孕8個月以上的婦女一個個破腹取胎,回稟皇上。皇上再焚香回問天師,天師曰:“天子未獲”。皇帝旋即指派邵穆將軍帶兵再去捉拿,臨盆在即日的朱元璋之母當時恰在霍山縣城,急忙向西南大山疾走,來到淠河之濱,水浪滔天,追兵快至,情勢十分危急。忽然,水上漂來一方黑石,渡著朱母平安過河。從此,這裡名曰“黑石渡”。朱母又急行十數里,一峰聳立,山高坡陡,難以逾越。正焦慮間,山林中忽跳出一頭梅花小鹿,低頭一口一口吐液,頓時化成步步石階,讓朱母安然登上山頂,
這便叫“鹿吐石鋪”。又走一段,朱元璋降生,此地便名“落兒嶺”。再走五里,是太子降生後的洗澡處,稱之為“洗兒塘”。再往前走,大雨將至,朱母暫息一座廟中,此乃“太子廟”。朱母冒雨前行,穿過一個泥濘山坳,這裡就叫“爛泥坳”。翻過一座山嶺,朱母氣喘吁吁,唉聲長嘆,驚動了土地神,土地神教朱母倒穿鞋走以造成假象迷惑追兵,此嶺便叫“土地嶺”,嶺下的山沖便稱“倒靸沖”(現諧音名“道士沖”)。朱母繼續前走,又一條大河阻路,正猶豫間,河水斷流,河心顯路,朱母渡河之後大水依舊漫河而流,這裡就叫“漫水河”。再說邵穆將軍,追不到朱母蹤跡,走投無路,站在嶺頭拔劍自刎,此嶺便稱“將軍嶺”。朱母回頭再也不見追兵,坦然走向湖北地界。這皖鄂分界的山嶺,人們叫它“回頭嶺”。

風物特產

八公山豆腐 八公山豆腐為西漢淮南王燒藥煉丹,偶以石膏點豆汁而成,因此八公山是豆腐的發祥地。
八公山豆腐製作精細,營養豐富,風味獨特。
頂山奇竹,舒城貢席 舒城貢席為皖西歷史傳統名特產品,明天順年間,舒城籍史部尚書秦民悅將舒席帶回京城,奉獻英宗皇帝深得讚許,隨即御批:“頂山奇竹,龍舒貢席”。
舒城貢席以高超的技藝和獨特的風格蜚聲中外,曾在巴拿馬國際商品博覽會上獲一等篾業獎,在南洋物產會上獲銀質獎。
皖西名茶——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國家級歷史名茶,中國十大經典綠茶之一。
六安瓜片(又稱片茶),為綠茶特種茶類。采自當地特有品種,經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過獨特的傳統加工工藝製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葉。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早在唐代,《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里稱“六安州之片茶,為茶之極品”;明代李東陽、蕭顯、李士實三名士在《詠六安茶》中也多次提及,日“七碗清風自六安”“陸羽舊經遺上品”,予“六安瓜片”以很高的評價;“六安瓜片”在清朝被列為“貢品”,慈禧太后曾月奉十四兩;大文學家曹雪芹曠世之作《紅樓夢》入竟有80多處提及,特別是“妙玉品茶(六安瓜片)”一段,讀來令人盪氣迴腸;到了近代,“六安瓜片”被指定為中央軍委特貢茶,開國總理周恩來同志臨終前還念嘮著“六安瓜片”;1971年美國前國務卿第一次訪華,“六安瓜片”還作為國家級禮品饋贈給外國友人。可見,“六安瓜片”在中國名茶史上一直占據顯著的位置。
“六安瓜片”馳名古今中外,還得惠於其獨特的產地、工藝和品質優勢。

人口

2017年,石婆店鎮常住人口34896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