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婆店

石婆店

石婆店是六安市西去邊境的一個鄉鎮,素有大別山門戶之稱。其地理位置坐標為東經116°05′65″,北緯31°41′40″,處於江淮分水嶺西側。其西與金寨縣接壤、北與霍邱縣相鄰;距六安市區56公里、梅山鎮45公里、霍邱的姚李鎮30公里,距周邊鄉鎮:獨山鎮將軍鎮)、鮮花嶺均在10公里以上。現轄16個行政村,1個街道居委會,共199個村民小組,總人中4.5萬人,轄區面積152.3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石婆店
  • 行政區類別:六安市
  • 面積:152.3萬畝
  • 人口:4.5萬人
自然條件,歷史沿革,地理與交通,綜合規劃,特色經濟,

自然條件

1.氣象、水文
本鎮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年均絳水量1075.7毫米,蒸發量1450.5毫米;年平均氣溫15.5℃,絕對濕度15.8毫巴,相對溫度80.6%;全年無霜期222天;本區降水充沛,多集中在5~9月份;11月至次年1月降水較少,這枯水期。響洪甸水庫位於本鎮西南方10餘公里處,庫容為27億立方米,是本地區最大的地表水水源。
石婆店距離周邊城市地圖
2.地形地貌
本鎮屬於大別山前的江淮丘陵區,地形起伏,崗隴溝谷相間,崗頂標高在80~100米,谷底標高在61~82米,地形高差約20米;地熱呈西南高,東北低走向,整個鎮城呈南北帶狀分布。南端及東西兩側為山地,中間為地勢較低的灣畈地區。地貌類型屬構造——剝蝕類型中的丘陵區,分布於大別山外緣,絕對高度70~200米,山脊線不連續,山頂渾圓坡角不大,20°~30°坡地植被茂盛,局部岩層受矽化地段山頂呈尖頂,植被發育不良,常構成光禿的山坡和陡峻的峭壁,有斷層陡崖分布,切割較甚,“V”谷發育。低丘則發育不良,丘體由侏羅系火山碎岩及砂岩,砂礫岩組成。
3.地質本區地層屬楊子地層區,大別山地層分區中的六安地層小區,山露地層有震旦系佛子嶺群,石炭——二疊系“梅山群”,中生界侏羅系鳳凰台組,白大畈組及新生界第三系,第四系地層。
石婆店

歷史沿革

石婆店鎮在清初,曾是荊山縣城所在地,歷史悠久;在土地革命時期,這裡是紅四方面軍的活動地;解放戰爭時期,這裡又是大別山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92年實行撤區並鄉,將原有的石婆店鎮、駱家庵和黃澗河三鄉合併,成立新的石婆店鄉;1998年5月實行鄉改鎮制,建立石婆店鎮。

地理與交通

近年來,石婆鎮政府在黨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認真貫徹六安地市三乾會精神,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集鎮建設為載體,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先發展交通、文教、電力、郵電、廣播電視和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了集鎮的功能和建設水平,為集鎮的長遠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年來石婆鎮用於集鎮建設方面的投入近5000萬元,新建了長400米、寬20米的東大街;拆遷改造長800米、寬21米的西大街;近1000米長的獨(山)鮮(花嶺)路也正在興建,鋪設水泥路面近9000平方米,柏油路11000平方米;興建住宅近60000平方米;新建一處占地20畝的農貿市場;安裝了路燈;栽行道樹500棵;鎮區面積已擴展到近0.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7000人,人均建設用地面積71.4平方米,集鎮面貌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
基礎設施建設
公路交通
石婆店鎮位於六安、金寨、霍邱三市縣交匯處,是個山區集鎮。其與外界聯繫主要依賴於公路交通。目前本鎮境內分布的公路主要:六鮮路、六梅路、響龔路、石江路、駱霍路、駱南路、駱獅路等。共有縣級公路總長度達65公里。其中石(婆店)-獨(山)-分(路口)公路是本鎮主要的對外通道,長度約30公里,在分路口接至312國道;在上述縣道中,大部分是改擴建新的路面,交通狀況良好。
供電
目前石婆店鎮有兩大供電電源。一是梅山水電站供電,主要供給原黃澗河鄉地區,電壓等級為10KV;另一是響洪甸水電站供電,主要供給石婆店和駱家庵地區,電壓等級也為10KV。近年來,全鎮共投資165萬元配置變壓器61台套,總容量達3685千伏安,架設10KV高壓線路55公里左右,並投資208萬元建成低壓線路165千米,全鎮實現了戶戶通電,農業生產和企業用電得到了滿足。
郵電通訊
近年來,石婆店鎮共投資862萬元,興建了鎮郵電大樓,安裝了1部主機和5部程控交換機,裝機容量達2000門,開通電話550門,程控電話覆蓋了全鎮21個行政村,已經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廣播電視
石婆店鎮廣播站配備齊全,先後裝配了一付播音台,一隻電子顯示調頻查用接收機,一台錄音機,兩台275W擴音機,一台50W單聲道發射機,一
台30W單聲道發射機,一台50W擴音機,22個行政村均配有一個275W的擴音機,22台錄音機,廣播站的有線電視機房設備達8萬多元,有線電視用戶達200戶、近期還購置了1台數碼調頻發謝機,22台數碼調頻接收機。
用地布局:
生產建築用地:集中布置於集鎮的北邊;靠近公路一側;位於集鎮的下風下游,方便交通運輸,減少對集鎮內部的干擾。
居住建築用地:分南、北兩個組團。北組團布置於生產建築用地南側,中心公園以北,托幼、農貿市場等公共設施獨立配套;南組團布置於現有商貿城和鎮政府四周,新配套一所幼托,農貿市場利用現有商貿城。
公共建築用地:
行政辦公:依據現有鎮政府,在原址擴建,向東、北方向發展,同保留現有土地管理所和電力管理站等辦公用地。
商貿:根據集鎮現有建設情況,規劃將東大街、南北大街作為兩條商業街、西大街為一側商業街,沿西汲河一側為開敞式綠帶;集貿市場近期依託商貿城向外擴展,南邊發展到教師新街。西側發展到南北大街;遠期在集鎮中部,公路一側布置一處大型茶葉、板栗等土特產交易市場;另外在集鎮西南角、石鮮公路邊布置一大型竹木交易市場。
文教、體衛:中學在集鎮南側原址擴建;國小由於現有用地規模偏小,如要擴大又與中心公園爭地,且要填方建設,故規劃將其調整到路南,現有位置對面;文化科技活動中心布置於國小東側,現有鎮政府北面;體育活動中心布置於文化科技活動中心以北;衛生院遷至西大街與教師新街交口處建設,原址作為公共綠地建設。
倉儲用地:
以現有糧站為基礎,集中布置於集鎮的東南角,公路邊,便於貨物集散運輸。
道路廣碭
道路是集鎮的“骨架”,對於集鎮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這是集鎮規劃和建設過程中應給予高度重視。規劃在尊重現狀的基礎上又不為現狀所約束,在東大街、南北大街上開了若干個口子,修建道路使整個道路網路更趨完善和合理。整個路網由商業街、園林路、一般道路三類構成,網路以方格網為基調,同時以環路相溝通,路幅寬度:主要是道路40米,一般道路24米,次要道路18米,過境公路寬30米。在整個路網中,環路克服了商業街交通功能相對弱化的缺點,將集鎮南北組團聯繫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因此,環路是一條交通性道路。
廣場主要布置於集鎮的三個入口方向,環路外側,避免過往車輛穿越集鎮內部;另外在公建集中地區,應當根據公建的性質、規模設定相應的停車場和人流集散廣場,這在詳細規劃中具體確定。
綠地系統
集鎮內部利用現有水面,布置一處中心公園,占地約4公頃;現有鎮衛生院遷址後,原址作為街道綠地規劃,它是溝通中心公園與濱河綠帶的紐帶,另外,公園東路、南路及環路均作為林路建設,兩側各有10米寬的綠帶;除此之外,現有烈士陵園及規劃的南北出入口處另有四塊綠地,這些綠地通過道路兩側的帶狀綠化形成一個完整綠化系統。

綜合規劃

給水
根據石婆店鎮自來水廠項目建議書分析:本鎮供水水源主要地地下水,且必須採用大口井與管井群相結合的方式取水,豐水期用大口井取淺層地下水,枯水期用管井群抽取深層承壓水,並確定將取水點放在西汲河邊。據此,規劃將取水點布置於西大街南端西汲河邊;同時根據集鎮地形特點,將水塔布置於鎮政府與糧站之間,地勢較高之處。用水量根據集鎮人口規模確定,近期為2000立方米/日,遠期為3500立方米/日,人均用水量分別為222升/日和233升/日,均高於1997年全省城市日常生活用水量水平。
排水
採用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統,雨水隨地形採用分散式網路就近排入地表水;污水採用集中式管網收集至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達標排放至西汲河下游;污水處理廠布置於集鎮北端,西汲河岸邊,近期處理能力為1500立方米/日,遠期處理能力達3000立方米/日。
供電
近斯利用現有變壓器進行增容;遠期在現糧站北設一35KV變電所,源仍由響洪甸和梅山水電站供給,輸電電壓應提高至35KV,以滿足集鎮生產和生活方面的需要。
電訊
集鎮現已興建了郵電大樓、安裝了程控交換機,總裝機容量達2000門;開通程控電話550門,每百人擁有電話7.8部;近期可在現有基礎上增加開通電話數量。遠期要在現有基礎上擴大交換機裝機總容量,應達到5000門,使每百人擁有電話數達到30部。
環衛設施
鎮內在北組團內環路邊布置一處生活垃圾轉運站,集鎮內所有生活垃圾均集中於此,由該站轉運至集鎮垃圾處理場進行衛生處理;另外在公共汽車站、商業街、大型集貿市場內均應設定相應規模的公共廁所,集鎮的烘便垃圾應納入污水系統進行集中處理,達標排放。
供氣規劃
集鎮規劃內應普及罐裝液化氣的使用,不斷改變現有燃料結構,為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建立條件。規劃在垃圾運站北側設定一個供電站。
消防規劃
規劃在現糧庫北設定一處消防站。集鎮道路沿線按消防要求布置消防栓,房屋建設需符合消防要求。
管線綜合規劃
管線的綜合排列為:電力線、給水管沿道路東南側布置;電訊線、污水管沿道路西北側布置;雨水管沿道路中心線布置,隨道路修建時同時下設。交口處管網發生交叉時,壓力管應讓重力管;小管徑應讓大管徑;同時,要保證管線間最小垂直和水平距離。
集鎮近期建設規劃
集鎮近期建設的重點是:配套建設,完善功能,增強集鎮吸引力和輻身力;修建集鎮路網骨架,為遠期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特色經濟

中國十大名茶【六安瓜片】
六安瓜片是我國綠茶中的一朵奇葩,其色、香、味、形的品質、風味在全國十大名茶中別具一格,是六安歷史文化遺產之一。作為國家級名茶,六安瓜片及其系列品種是六安山區茶農收入的重要來源,是六安經濟富有特色的傳統支柱產業。2008年5月,由安徽省六安市人民政府主辦,裕安區政府承辦的第八屆六安瓜片國際茶葉文化節在省城合肥隆重舉行。名列“中國十大名茶”的六安瓜片繼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被評定為中國名牌農產品後,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隨著六安瓜片傳統工藝得到恢復和傳承,更使六安瓜片以質取勝的觀念深入人心。茶葉質量提高,價格連年攀升,占有的市場分額也在逐步擴大,利潤空間進一步增加,茶葉的經營和投資空前火爆。“六安市黃府茶業有限公司”、“六安瓜片有限公司”等專營茶葉的龍頭企業相繼誕生。石婆店鎮是六安瓜片主產區之一,茶農生產積極性高漲,市場前景廣闊。
石婆店鎮位於裕安區西南邊陲,素有大別山門戶之稱,處於江淮分水嶺西側,其西與金寨縣接壤,北與霍邱縣毗鄰。全鎮總面積152.3平方公里,轄17個村(居),人口4.5萬人,人均純收入3600元。目前有紅色旅遊線—獨鮮路、戰備路—羅鮮路和白西路穿越鎮內,合武鐵路、寧西鐵路穿鎮而過。鎮域中心距312國道僅有15公里,交通便捷。境內有5個村產茶,茶園面積達1.7萬畝。六安瓜片產區地處大別山北麓,屬淮河水系,海拔一般在100-600米之間。由於流水切削作用,地貌呈深山、谷地、低山或丘陵,茶園坡度在25度以上,外山區與丘陵相接,峰園坡緩,四季分明,季風明顯。氣溫總體溫和,但各地溫差較大,雨量適中,且分配不均,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沙質土壤,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且通透性好,非常適宜茶樹生長,更有利於茶葉品質的提升。茶葉栽培和製作銷售歷來是石婆店鎮山區和崗區的傳統支柱產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基礎。1997年,六安市在獨山鎮和石婆店鎮進行試點,恢復六安瓜片傳統製作工藝,石婆店鎮以鄧沖、紅石茶廠為試點,專家現場指導評定。目前,石婆店鎮年產茶葉量達80萬斤,擁有茶葉製作機械達1600台(套),大小茶廠60餘家,其中註冊商標的茶廠有8家。以【黃之江】牌六安瓜片為主要代表,基地分布在紅石埂、沙家灣、鄧沖。茶農茶葉的價格也由過去的均價30元提高到現在100元/斤,茶農戶均增收3000元。但以戶為單位,小規模、小作坊或分散經營模式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更不利於六安瓜片的提升,同時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差,這就是制約六安瓜片走入市場、走向世界的不利因素,因此要加大對老茶園和低產茶園的改造;建設上規模的綠色有機茶基地,加強對茶農的科技培訓,提高科學的生產經營管理水平,走產業化、科學化、國際化之路勢在必行。
“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農政全書》里稱“六州片茶為茶之極品”,茶葉屬綠色天然飲品,又逢現代人的飲食理念,六安瓜片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在形、色、味、香上堪稱一絕,它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在茶葉生產經營過程中,政府協同工商、質檢、農技等部門負責監督,規範市場運作程式,走政府引導、技術部門指導、茶農自覺的科學化管理的良性軌道,從而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使六安瓜片產銷兩旺,順利進入市場走向國際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