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石佛寺鎮地處武穴市
五十年代建立石佛寺鄉。
六十年代更名為石佛寺人民公社。
1984年改設石佛寺區。
1987年又改設石佛寺鎮。
領導班子
石佛寺鎮黨委書記:
徐楷行政區劃
石佛寺鎮現轄1個社區,29個村:
石佛寺社區、雞公嶺村、李世英村、馮秀村、武山寨村、楊林村、賈家村、胡羅玉村、陳德榮村、湖南販村、魏高邑村、機車下村、蔡啟常村、楊民望村、朱華村、宋巷村、蘇天一村、孫福二村、董官房村、觀音湖村、連湖村、王勝祖村、伊家橋村、董家山村、峨山村、朱河村、張嶺上村、胡壠村、胡福泗村、游家咀村。
石佛寺社區
石佛寺社區位於湖北省武穴市石佛寺鎮
武石大道中段,南北長度2公里,東西兩邊是商戶和居民住宅樓,是大金鎮,
花橋鎮重要的交通樞紐地段,也是
石佛寺鎮新街。
地理環境
位置
地理坐標為東徑115°34′—115°42′,北緯29°52′—30°00′,版鎮區與
九江廬山隔江相望,距59公里,與黃梅
五祖寺相距41公里,與
武穴橫崗山相距44公里,與黃州
東坡赤壁隔144公里,距武漢160公里,離武穴城區15公里。
地形
全鎮丘陵、湖塘各半,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環境優美,境內林地面積約占四分之一,水產、水果面積約占四分之一。
氣候
年均氣溫16.8℃,常年
降雨量1342毫米,無霜期263天
自然資源
石佛寺鎮資源豐富,曾是全國聞名的“油菜之鄉”、“杉林速生豐產基地”,蜜桔被列為
黃岡市之最。
經濟
概況
2012年,全鎮國民生產總值達16.73億元,同比增長28%;全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2億元,同比增長54%;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5億元,同比增長33.2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3億元,同比增長28.21%;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960元,同比增長19.5%。
第一產業
石佛寺鎮是全國聞名的“油菜之鄉”、“杉林速生豐產基地”,
蜜桔品質為
黃岡市之最,是武穴市的糧食大鎮、水產強鎮、油菜大鎮。2011年,農副產品種類多達30多個,糧、油,豬生產享譽省內外,其中油菜籽總產、單產連續五年在全省鄉鎮級奪冠。年產億斤優質稻,四萬斤
油菜籽,百萬斤
皮棉,八百萬斤水產品,千萬斤水果,五萬頭肥豬,農業總產值達5億元,人平純收入3000元。
第二產業
2013年,火車站工業園一期工程已先後引進東金磁材、江隆棉業、佳洪生物、中農華威、金宏合金、巨霸糧油等6家規模企業落戶投產;火車站工業園二期工程正在順利進行。
第三產業
2013年,已有20家規模企業落戶農產品加工園,2013年,園區新增固定資產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農產品加工項目18個,投資總額3.8億元。今年上半年,園區實現銷售收入27億元,預計全年有望突破60億元。
交通
石佛寺鎮地處武穴市中心腹地,位於“三長交匯”、“三省通衢”、“三路相會”之處(“三長交匯”:國內最長的鐵路——京九鐵路,最長的高速公路——
滬蓉高速公路,
最長的河流——長江等3條交通大動脈,在鎮內縱橫交錯; “三省通衢”:是鄂東南、皖西南、贛西北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 “三路交會”:武穴市內的
武石大道、
石松路、石梅路在鎮中心交合,與
220國道、
105國道、
106國道、
318國道聯結成網。)距長江口岸15公里,區位優勢明顯。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2012年全面改造了
石佛寺老街道,高標準建設了鎮區12號路、1號路等主要框架道路,硬化了橫跨九村的石宋公路,全力硬化擴建了
武石大道,使之成為全市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民生計畫
2013年高標準實施了魏高邑村4000畝投資613萬元的國家農田整理項目和宋巷片13個村面積1800公頃投資3250萬元的農田整理項目,開發建設了集商貿、住房為一體的
石佛寺商貿中心,爭取了官橋中心國小建設、計畫生育服務站建設、文化活動中心建設三個社會事業性項目。
教育事業
| | |
武穴市石佛寺孫福二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宋巷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峨山村國小 |
| 武穴市石佛寺朱華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朱河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機車下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楊民望村國小 | |
| 武穴市石佛寺王勝祖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胡家龍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胡福四村國小 | | |
| 武穴市石佛寺蔡啟常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觀湖村國小 |
| 武穴市石佛寺連湖村國小 | 武穴市石佛寺鎮李世英村國小 |
| | 武穴市石佛寺鎮蘇天一國小 |
| 武穴市石佛寺魏高邑村國小 | |
| | |
旅遊景點
鎮裡重點保護文物有樊噲城、女兒城、梳妝檯、王家垴古墓群,龍表山古墓群可供遊覽,
武山湖風景區和
鯉魚寨小島更添雅興。
歷史傳說
很早以前,石佛寺有一地名叫轉山。轉山這一帶旱澇頻繁,草寇橫行,百姓祈禱神仙保佑,企盼人間國泰民安。
盼啊盼!打那年,玉帝大發慈悲遣派一仙翁喬扮成凡間老僧來到轉山。這位老僧來到轉山後,力除邪惡,匡扶正義,普渡眾生。從此,轉山一帶風調雨順,百姓施居樂業,五穀半登,六畜興旺,真是太平盛世。
轉眼幾年,玉帝詔仙翁回了天庭。仙翁留戀不捨,告訴轉山的父老鄉親,翌日駕著祥雲返回天宮。
轉山的百姓為了懷念這位未曾留下姓名的老僧的大恩大德,就在轉山腳下建造了一座廟宇。並請來一位有名氣的石匠,仿照老僧的模樣雕鑿子一尊石佛,豎在廟宇的正中供人頂禮膜拜。人們就將這座廟宇取名為“
石佛寺”。逢年過節,方園幾十里的百姓來到寺內燒香拜佛。天長日久,轉山這個地名就被人們遺忘了,就把石佛寺當著地名,代代相傳。解放後,拆毀了石佛寺廟宇,建起了學校。在政權建設時,仍然沿用了石佛寺這個地名,五十年代建立
石佛寺鄉,六十年代更名為石佛寺人民公社。1984年改設石佛寺區,1987年又改設石佛寺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