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剛產仔鯊長21-26厘米。成年體長最長70厘米。體延長,較粗大。頭平扁,從頭後至吻端弧形低斜,頭長為全長的1/5-2/9(幼體)。尾側扁,尾長約與頭和軀幹長相等,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吻頗長;背視三角形,前緣鈍尖,側視尖突;口前吻長小於或等於眼與第一鰓孔間的距離。眼大,側位,近圓形,直徑比橫徑稍大,
瞳孔狹而豎直,眼徑約與第三鰓孔寬度相等,
瞬膜發達。
鼻孔斜列,外側位,距口端比距吻端為近;鼻間隔寬,約為鼻孔長的3倍;前鼻瓣後部具2個細小突起,裡面1個較弱,後鼻瓣後部具一半環狀薄膜。口深弧形,口寬比口長為大,與口前吻長几相等;下唇褶細狹,常隱在口內,約為下頜長的1/5,上唇褶很短,只見於口隅處。齒寬扁,邊緣無鋸齒,基底寬,齒頭向外傾斜,外緣近基底處有1凹缺,兩行在使用;上頜具一尖直正中齒,每側每行12齒;下頜每側每行13齒,第一齒較小。噴水孔消失。
鰓孔5個,中大,第三和第四個較寬,最後2個位於胸鰭基底上方。盾鱗殼型,具5棘突5縱嵴。
背鰭2個;第一
背鰭中大,距
腹鰭與距胸鰭約相等,後緣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後端伸達腹鰭起點上方;第二背鰭很小,起點與臀鰭基底後端相對,或稍向前,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基底長約等於與尾基距離的1/3。尾鰭寬長,約等於全長1/4,在幼體稍長,尾椎軸稍翹;上葉位於近尾端處,下葉前部顯著三角形突出,中部狹長後延,中部與後部間有一缺刻,後部小三角形突出,與上葉連線,後端鈍尖,後緣斜直而微凹。臀鰭基底長几比第二背鰭基底長2倍,等於與腹鰭距離的2/5-1/2(幼體),後緣凹入,里角延長尖突。腹鰭比臀鰭稍小,里角鈍尖微突;鰭腳管形,平扁,尖突。
胸鰭比第一背鰭稍小,長比寬為大,後緣凹入,外角和里角圓形,鰭端伸達或稍越過第一背鰭起點。
背面和上側面灰褐色,下側面和腹面白色;背鰭、胸鰭後緣淺淡;尾鰭邊緣暗褐色;臀鰭和腹鰭淡色。
生活習性
熱帶沿岸和大陸架海域常見小型鯊。生活在沿海大陸架和島架水域,水深至少36米。主要以魚類、頭足類動物和甲殼類動物為食。
分布範圍
海域:廣泛分布於紅海、印度洋、西南太平洋,在中國分布於南海海域。
國家:澳大利亞(昆士蘭州、北領地)、高棉、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馬來西亞、巴基斯坦、琉球群島、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
繁殖方式
胎生,有卵黃囊胎盤,每產3-5仔。雄鯊性成熟長29-38厘米,雌鯊性成熟長32-41厘米。具有擁抱的獨特配對行為。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種群現狀
在其分布範圍內的任何地方,幾乎沒有或沒有有關種群規模的數據,也沒有種群數量趨勢的指數。它僅從澳大利亞北部的少數標本中得知,在那兒可能很少見,可能是印度尼西亞水域的遊蕩者。該物種可能在其分布的大部分範圍內被近海手工、自給和商業漁業開發。2002年,Manjaji從
沙巴的魚類市場報告了這一情況。沒有關於漁獲量或捕魚對種群數量影響的數據。
主要價值
在印度、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泰國是普通食用魚,肉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