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尾烏鯊

短尾烏鯊

短尾烏鯊烏鯊屬的一種深水小型鯊魚類,現在已經瀕臨滅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尾烏鯊
  • 拉丁學名:Etmopterus brachyur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軟骨魚綱
  • 亞綱板鰓亞綱
  • 角鯊目
  • 燈籠棘鮫科
  • 烏鯊屬
  • :短尾烏鯊
  • 分布區域:西太平洋
基本信息,形態特徵,棲身生態,地理分布,漁業利用,

基本信息

學名
短尾烏鯊
命名者 Smith & Radcliffe, 1912
棲息深度 451 - 900公尺
中文名 短尾烏鯊
有毒魚類 否
科中文名
瀕危狀態:瀕危狀態
最大體長:50cm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模式種產地:6°02'00""N, 120°44'40""E, offJOLO I., Philippines,albatross sta. 5550, 263 [258] fm

形態特徵

全長為頭長之4.3–4.5倍;頭長為吻長之2.2–2.6倍;為眼徑之5.4–6.2倍;發光器前分支為後分支0.7–0.9倍。體型長而為圓柱型,頭型為寬扁狀,前端尖。吻中長,眼前吻長為眼徑的1.5–1.8倍。眼徑小,橫橢圓形,無瞬膜,後端有一缺刻,距吻端比距第一鰓裂為近,眼睛後端約在口長1/2。鼻孔大,中間有一瓣膜,距吻端比距口裂近。口裂成淺弧形,口寬小於口前吻長,口長約為口寬的1/4。噴水孔中大,半圓形,位於眼睛後上方,與眼睛距離為眼徑的1/2。五個鰓孔,鰓裂小。背鰭兩個,各具一硬棘。第一背鰭小,起點約位於胸鰭與腹鰭1/3的地方,背鰭比棘高,由吻端到第一背鰭硬棘之距離小於由第一背硬棘到尾鰭起點之距離。第二背鰭較大,後緣淺凹,棘較背鰭長,起點位於腹鰭基底後1/6尾柄的位置,距尾鰭起點比距第一背鰭基底為近。胸鰭中大,近長方形,基部連線於第五鰓孔之後,約為全長的1/5位置,胸鰭到腹鰭間距小於兩背鰭間距。腹小,基部位於兩背鰭1/2的位置,腹鰭到尾鰭起點之距離短於到胸鰭起點之距離,前後緣連續,呈半弧形,末端尖突。尾柄中長,全長為尾柄長之6.4–7.8倍,無尾前缺刻。尾鰭長小於頭長,上葉發達,下葉約等於上葉的1/2,後緣有一缺刻。盾鱗小,刺狀,末端稍彎曲,軀幹部、兩背鰭與尾鰭上葉起點之間均呈縱行規則排列。但腹部及腹上方發光器,盾鱗均不規則排列,吻端腹部盾鱗緊密,口裂上方有三叉戟狀無盾鱗部位。吻端至尾柄下方皆有發光器,腹鰭上方有一發光器向前後延伸,向前延伸部分至腹鰭起點前方,向後部分分為上下兩分支,上分支到尾柄1/2,下分支比上分支少一點,尾鰭下葉有一較粗的發光器,尾鰭上葉有一較細發光器。上下頜齒不同形,上頜齒三齒頭型,有三行,下頜齒,單齒頭型,齒頭外斜頗劇,邊緣光滑,有一行。體背為深灰色,腹面為黑色。

棲身生態

生活於大陸棚島嶼周遭斜坡近底水深160-1,000公尺處。卵胎生。攝食槍烏賊和小型硬骨魚類。

地理分布

分布於西北太平洋日本南部及台灣東北部及南部;中西大西洋墨西哥灣海域。

漁業利用

偶由底拖網捕獲,非重要之經濟魚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