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吻鱷(鱷目短吻鱷科動物)

短吻鱷(鱷目短吻鱷科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短吻鱷(拉丁學名Osteolaemus tetraspis Cope),屬於鱷目的短吻鱷科。吻鱷是肉食類動物,棲息在寬廣的水域,如湖泊、沼澤和大河的周圍。其英文名alligator源自西班牙語el lagarto(意思:蜥蜴)。這名稱是早期在佛羅里達州的西班牙探險家和定居者命名的。

現在有兩種短吻鱷,分別是美國短吻鱷(密河鱷)和中國短吻鱷揚子鱷)。中國短吻鱷的外形和美國短吻鱷差不多,但比美洲短吻鱷小,體長一般不超過1.5米,身體呈黑色,有些暗淡的黃色標記。瀕危狀況:IUCN 紅色名錄: VU(1996);保護類型:CITES附錄: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短吻鱷
  • 拉丁學名:Osteolaemus tetraspis Cope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亞綱:雙孔亞綱
  • :鱷目
  • :短吻鱷科
  • :短吻鱷屬
  • :密河鱷(A. mississippiensis) 、揚子鱷(A. sinensis)
  • 分布區域:中國,美國
  • 英文名稱:alligator
物種學史,外形特徵,生活習性,棲息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式,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物種學史

揚子鱷是一種古老的爬行動物,現存數量稀少,已瀕臨滅絕。在古老的中生代,它和恐龍一樣,曾經稱霸地球,後來,隨著環境的變化,恐龍等許多爬行動物絕滅了,而揚子鱷和其它一些爬行動物卻幸免於難。揚子鱷的故鄉在中國的長江流域。它的祖先曾經是陸生動物,後來,隨著生存環境的變化,迫使揚子鱷學會了在水中生活的本領,所以,它具有水陸兩棲動物的特點和廣闊的活動天地。也許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在地球上生活了兩億年,成了生物進化史上的“老壽星”。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能找到早先恐龍等爬行動物的特徵,因此,人們稱揚子鱷為“活化石”。
它是一種現存鱷類中體型很小、行動最遲鈍、性情最溫馴的鱷類。它與美國的密西西比鱷是近親,它們的近祖所處年代可追溯到距今8千萬年前的白堊紀,遠祖所處年代則可追溯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
揚子鱷是中國長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動物,有1.5億多年進化史,與恐龍屬同一時代。

外形特徵

美國短吻鱷一般長約1.8米至2.7米,而根據沼澤地國家公園的網站所說,出現於佛羅里達州的最大短吻鱷有5.3米長,而最大的美國短吻鱷是發現於華盛頓湖邊植物園北邊的濕地島和路易斯安那州,有5.8米長。少許巨型的樣品有被度過重量,最大的可超過1噸重。有圓而寬的口鼻部,上頜每側有齒17-22枚,下頜每側17-22枚;軀幹部背面的角質鱗共有18橫列,其中8列較大;趾間有不完全的蹼。美國短吻鱷幼鱷為黑色,身上點綴無規律的黃色橫向帶紋,到了成年時就會消失,因為黃色斑紋會逐漸被黑色素及藻類遮蔽。成體具有均勻的黑色或橄欖褐色。美國短吻鱷為雙顳窩類,是最高等的爬行類。體長大,尾粗壯,側扁。頭扁平、吻長。鼻孔在吻端背面。指5,趾4(第5趾常缺),有蹼。眼小而微突。頭部皮膚緊貼頭骨,軀幹、四肢覆有角質鱗片或骨板。顱骨堅固連結,不能活動;具頂孔。齒錐形,著生於槽中,為槽生齒。舌短而平扁,不能外伸。外鼻孔和外耳孔各有活瓣司開閉。心臟4室,左右心室由潘尼茲氏孔溝通。有頸肋、腹膜肋。無膀胱。陰莖單枚,肛孔內通泄殖腔,孔側各有1個麝腺;下頜內側也各有1個較小的麝腺。
中國揚子鱷身長1—2m,頭部扁平,吻突出,四肢粗短,前肢5指,後肢4趾,趾間有蹼爬行和游泳都很敏捷。尾長而側扁,粗壯有力,在水裡能推動身體前進,又是攻擊和自衛的武器。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眼睛呈土色。體重約為36公斤。它們的頭部相對較大,鱗片上具有更多顆粒狀和帶狀紋路。揚子鱷鱗甲本質上與真皮鱗類似,而形成方式與鳥類羽毛的發生有相似之處。
2014年8月,美國曾捕到一頭重1011.5磅、15英尺長的巨型短吻鱷。
美國佛羅里達州,曾發現了一隻橙色的短吻鱷。生物學家給出的答案是,那隻短吻鱷可能僅僅是患了白化病而已。但是佛羅里達州魚類與野生動物保育委員會的Gary Morse卻認為,這種現象可能是由於某種環境因素造成的。

生活習性

短吻鱷挖掘洞穴,用以逃避危險和冬眠。短吻鱷主要捕食那些能一口能吃完的小型動物。但它們也會捕食較大的動物,方法是先抓住獵物,然後將其推進水裡直至該獵物淹死。而那些一口不能吃掉的食物,它們會任由獵物腐壞,或粗暴地旋轉和震動獵物直到把其撕成能咬的小塊,這就是“致命搖動”。短吻鱷是不挑食的捕食者,基本上能捉的都吃。年幼時吃魚類,昆蟲,蝸牛介蟲。長大後,它們逐漸捕食較大的獵物,包括:較大的魚類,例如雀鱔目的魚類,龜,各類的哺乳類動物,鳥類和其他爬行動物。而當它們不夠食物時,更會吃動物腐肉。成年的短吻鱷能捕食牛和鹿,並出了名捕食較小的短吻鱷。在某些例子,較大的短吻鱷也會捕殺佛羅里達美洲豹和熊,令它在整個過程中成為頂上的獵食者。雖然人類侵犯它們的棲息地,對於人類的攻擊也不多,因為短吻鱷不像一般鱷魚,不會立刻把人類當成獵物。
雄的和雌的短吻鱷都會發出嘶嘶的叫聲,雄短吻鱷還會發出響亮的吼聲,很遠的地方都能聽得見。
大型的雄性短吻鱷是非群居的,並有領土的概念,會攻擊侵入領土的其他鱷魚。較小的短吻鱷則會大量聚集一起。而最大的短吻鱷物種〔包括雄性和雌性〕,都會保衛頭等的疆土;而較小的短吻鱷比其他同等大小的短吻鱷有容忍力。
橙色短吻鱷橙色短吻鱷
雖然短吻鱷有笨重的身體和緩慢的新陳代謝,但它們也有短暫的速度爆發,就是一小時超過30英里,雖然這更加適當被分類為短快速刺,而非短跑。

棲息環境

短吻鱷主要棲息在淡水、沼澤、池塘、湖泊、河流、溪流和濕地里,甚至運河溝渠。

分布範圍

中國短吻鱷只生長在長江沿岸的淡水地區。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的洛克菲勒野生動植物公園(Rockefeller Wildlife refuge)現時也有幾隻中國短吻鱷在保護中。
美國短吻鱷則出現於美國的卡羅萊納州至佛羅里達州,和墨西哥灣沿岸地區一帶。大多數的美國短吻鱷棲息於佛羅里達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淡水環境中。

繁殖方式

短吻鱷蛋和初生的短吻鱷短吻鱷的有性繁殖成熟時期是基於它們的體型多於它們的年齡,而一般有6呎長或以上就代表成熟。短吻鱷是季節性繁殖的動物。交配季節是當水轉暖的春天。雌性短吻鱷會在枯委的植物上築巢,並在那裡孵蛋(每次大概產下20至70隻蛋),並會保護巢穴以防有獵食者侵入,和幫助剛出生的短吻鱷進入水中。如果它們仍然在這地方的話,一般會保護幼短吻鱷約一年時間。
短吻鱷(鱷目短吻鱷科動物)
到了繁殖季節,雌短吻鱷用泥土和植物築起窩來,在裡面產下20~70個殼很厚的蛋,並且把它們掩埋好。在蛋孵化期間,它們還會看守著,這也是一件危險的工作。美洲短吻鱷害怕人,見人一般都會逃匿。

種群現狀

現時只有兩個國家有短吻鱷,就是美國和中國。中國短吻鱷瀕臨滅絕美國也是世界上唯一個同時擁有短吻鱷科和鱷科的國家。美國短吻鱷只在維特大沼澤與別的鱷魚一起生活。
短吻鱷短吻鱷
短吻鱷農業是佛羅里達州、德克薩斯州和路易西安那州一種很大和不斷增長的行業。這些州份每年生產總計45,000件短吻鱷皮革。短吻鱷皮革可以賣到很高價錢,而有6至7呎長的皮革,每件更值300美元,雖然價格可每年改變。而市場裡的短吻鱷肉的需求更不斷增加,每年出產近30萬磅。
不幸的是,由短吻鱷導致的人類死亡開始增加。在70年代至90年代的美國,只有9宗因短吻鱷攻擊而致命的個案;但在2001年到2006年,卻已有11人。
安徽宣城建有世界上唯一的中國揚子鱷保護區——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野生中國揚子鱷的數量可能不足200條,其中約有40條為成年揚子鱷。

保護級別

瀕危狀況:IUCN 紅色名錄: VU(1996);保護類型:CITES附錄:Ⅰ
美國短吻鱷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中國已經把揚子鱷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捕殺。
國內於2018年10月9日被核准為1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不含人工種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