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社會維度與當代社會認識論研究》是一本202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尤洋。
基本介紹
- 書名:知識社會維度與當代社會認識論研究
- 作者:尤洋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1月1日
- 頁數:297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3282715
《知識社會維度與當代社會認識論研究》是一本202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尤洋。
《知識社會維度與當代社會認識論研究》是一本2022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尤洋。內容簡介本書關注並研究了一種新的強調社會維度的知識觀,這種知識觀的研究很多時候被冠以“社會認識論”研究之名。長久以來,知識的產...
國內以歐陽康、景天魁、陳嘉明等學者為代表,大約與西方同時展開社會認識論的研究,並開展了頻繁的學術交流。 認識論立場 2.1 知識概念的社會性 體現社會性維度的交流、溝通與傳播並不只是知識的外部特徵,而是構成知識概念的本質特徵。這涉及知識生產的社會性、知識傳播的社會性以及知識評價標準的社會性。首先,知識是...
第二節 作為當代科技前沿領域的認知科學及其主要特點 第三節 認知研究範式與傳統認識論研究的三大難題 第四節 轉換研究範式助推傳統認識論到現代認識論 第二章 認識機制研究的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認識機制研究的三條路徑 第二節 認知系統中知識信息傳遞流程及其微觀機制 第三節 認知系統中信息加工的主要形式 第三章...
《知識和社會意象》是2001年12月東方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英]大衛·布魯爾。內容簡介 知識、尤其科學知識究竟是來源於潔淨的試管,還是來源於社會的“人間煙火”?表達科學知識的理論和學說本身,也應當和能夠接受科學研究的“審查”嗎?本書提出的論證的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強綱領”,通過系統論述科學知識的社會...
知識和社會意象知識與社會譯叢,這本書提出的論證的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強綱領”,通過系統論述科學知識的社會起源和社會維度、強調科學研究的反身性,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有理有據的回答;它不僅使作者本人成為這個理論陣營的主帥,也使自身變成了當今知識社會學界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知識、尤其科學知識究竟是來源於潔淨...
論STS研究的行動主義範式 技術社會化的單向度及其倫理規約 STS的前沿進展——當代STS研究的社會學進路及其轉向 當代STS研究中的語境進路 科學知識社會學的實驗室研究及其哲學意蘊評析 “強綱領”、科學主義及其他 國內科學文化研究與歐美後SSK“科學的文化研究”之比較 大衛·布魯爾SSK思想演化歷程 “自主的技術”與“...
《當代社會哲學引論——唯物史觀與轉型發展》由楊俊一著,是一部關於當代社會哲學——轉型發展哲學的專題性論著集,強化問題意識與轉型發展。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二十六章,分別為“轉型變遷論”、“轉型博弈論”、“轉型制度論”。全書的學術背景和知識結構體現了五個方面的理論範式和要素:一是唯物史觀的經典文獻,二...
(一)私法文化精神的現代性價值歸依 (二)現代性的反思批判與當代私法文化精神的轉向 (三)私法文化精神培育與法治秩序建立 四 國家—社會關係的現代性嬗變與當下中國的私法秩序 (一)現代性場景中的國家—社會關係嬗變 (二)當代國家—社會關係的重構與私法秩序轉向 (三)促進當下中國的私法秩序 後記 ...
第一章 馬克思哲學的哲學觀及其當代性 8 第一節 理論與實踐關係的顛倒與馬克思哲學觀變革的根本契機 8 第二節 “非哲學”的非難與馬克思理論體系中哲學維度的辯護 20 第三節 “哲學實踐”與馬克思理論體系中哲學維度的特殊表現方式 26 第四節 從特殊的“知識類型”到特殊的“人類活動”:馬克思哲學觀的重大變革 ...
研究波蘭尼默會認識論的主要內容,探討波蘭尼默會認識論對客觀主義認識理想的批判和對個人知識理想的建立,考察波蘭尼默會認識論對科學發現問題和對宗教、藝術領域問題的解答,揭示波蘭尼努力將自然研究和人的研究在默會認識的框架下統一起來的嘗試,闡釋波蘭尼默會認識論對於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發展的重要意義。
一、表征主義課程知識觀的危機與超越:走向生成主義課程知識觀 二、課程知識即經驗:杜威超越表征主義知識觀的現代嘗試 (一)杜威經驗自然主義對表征主義認識論的改造 (二)課程知識即經驗:超越表征主義知識觀的願景及其實踐 三、課程知識即情境:第二代認知理論對表征主義知識觀的當代重建 (一)第二代認知理論對...
毛澤東生態思想的四個基本維度及其價值 江麗 賀祥林 論中國共產黨人的底線思維和極限思維 尚文杰 唯物辯證法的普遍智慧與簡約話語 嚴小成 中國馬克思主義早期啟蒙說視域中的王船山研究——以呂振羽、侯外廬、蕭萐父為中心的考察 王蕊 ·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葛蘭西國家治理理論中的知識分子問題 吳昕煒 資本主義勞動...
對於社會的科學教育指導思想來說,由於涵蓋內容多,涉及哲學、政治、社會學等知識,不便於理解、傳播和直接套用於實踐;而科學教育觀念簡明地闡述了應該怎樣做,便於理解、傳播和套用。如當代科學教育流行的觀念有:科教興國,科學教育要提高全體公民的科學素養,應注重科學方法教育,應注重理解科學本質、養成科學精神,要...
列寧從哲學認識論上分析了19世紀末放射性的發現引起的物理學革命。1962年,T.S.庫恩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出版,引發了當代科學哲學和科學社會學對科學革命問題的進一步深入研究。庫恩的科學革命觀點是“範式”理論(較早大陸譯本譯為“規範”,台譯本譯為“典範”,“範式”是2003年北大出版社的新譯中所使用的...
第一節 社會本體論研究的復興 第二節 “事件”根隱喻的本體建構 第三節 語境的社會本體論構造 第四節 社會科學語境本體的合法性辯護 第三章 社會科學中語境的話語結構與特徵 第一節 對“主體-世界”關係的重構 第二節 語境視角下的現象與觀察 第三節 社會科學中語境的主體間性 第四章 社會科學知識的語境建構...
其最重要弟子海德格爾,根據老師胡賽爾的理論,再度修正,提出跟當年的笛卡爾完全相反的哲學理論“我在故我思”,認為哲學不應先從“知識”入手,而應先從“此在”入手,此在不只涵蓋傳統理性,他是全人,是有情感、有時間、有歷史的主體。從此哲學界封閉性的本體論研究不再囿限於人的理性。新的認識論肯定想像、...
他的思想為當代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相關領域,帶來重要的啟示。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實踐感:具身化的社會分類 第二節 社會學反思:“誤識”與洞察的對立 第三節 知識追求:科學事實與價值關懷的矛盾 第二章 社會學反思與方法建構 第一節 布迪厄與經典社會學傳統 一 布迪厄與涂爾幹 二 布迪厄與馬克思 ...
有些學者試圖把對於女性主義認識論的研究與當代中國知識女性聯繫起來,探討性別知識的建構問題。還有學者嘗試性地直接概括女性主義哲學方法論特徵,例如相信哲學從來就不是中立的;主張哲學不應成為理性,尤其是被性別化了的“理性”一統天下;強調哲學是差異的和多元的,而不是普遍的和單一的話語等等。另有學者著文對...
第六章 實用主義的知識論和真理觀/224 第一節 探究型的知識論/225 第二節 實用主義的真理觀/230 第三節 “有根據的可斷言性”/233 第四節 杜威和羅素關於真理問題的爭論/236 第五節 當代探究型認識論/243 第七章 探究的社會維度/251 第一節 教育探究/252 第二節 倫理探究/266 第三節 社會...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認知科學哲學、社會認識論研究。主要成就 主編參編著作 1.《知識社會維度與當代社會認識論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年11月,專著。2.《底線思維》,商務印書館,2023年4月,專著。3.《愛思維爾科學哲學手冊:人類學與社會學哲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12月,譯著。4.《命名...
學習是基本的認知活動,是經驗與知識的積累過程,也是對外部事物前後關聯地把握和理解的過程,以便改善系統行為的性能。學習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是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結構突觸的可塑性變化,已成為當代神經科學中一個十分活躍的研究領域。突觸可塑性條件即在突觸前纖維與相聯的突後細胞同時興奮時,突觸的連線加強。1949年,...
1. 李 俠.《斷裂與整合——有關科學主義的多維度考察與研究》,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年1月。2.李 俠. 《喧囂與凝視——透視轉型期的科技政策與公共生活》,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7年8月.。主要論文 第一部分:對科學主義的批評 1. 李俠, 邢潤川. 論科學知識社會學對科學主義的消解.《廈門大學...
作為浪漫主義的論辯敵手,作為社會邊緣貧困小人物的代言,現實主義理論強調披露真實,戳穿偽飾現狀的意識形態。也就是說,現實主義抵製作為布爾喬亞知識分子話語形態的浪漫主義,轉而追求客觀性,為那些墮入貧困被邊緣化的弱勢群體發聲。顯然具有素樸的人間情懷和人道精神。現實主義“客觀再現當代社會現實”的理論涵義在盧卡契...
在社會科學領域,不同社會文明的空間排列,反映了社會文明從本質到現象發展的時間歷史。在意識科學領域,不同學科、同一學科中不同學派的空間排列,反映了人類知識、各學科發展從本質到現象的時間歷史。五維空間不僅是方法,而且是模式,它更全面更系統地揭示了事物的本質和結構。從五維空間觀看來,概念和概念體系是客體...
39.“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信念維度”,《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人大複印資料“哲學原理”2004年第7期轉載。40.“馬克思生產方式概念的潛在空間與當代資本主義批判”,《南京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馬列主義”2004年第12期轉載。41.“鄧小平的經濟哲學:方法與理論”,《南京社會科學》2004...
”現代科學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綜合相統一的時代特徵,使辯證思維與科學研究的相互依賴性更加密切。一方面,辯證思維方法是現代科學思維方法的方法論前提。首先,辯證思維的基本精神滲透在現代科學研究方法之中,廣泛作用於現代科學研究,以致離開辯證思維方法,科學研究就寸步難行;其次,辯證思維方法不僅是實現經驗知識向科學...
”艾森斯塔特則將這一突破稱之為超越秩序對世俗秩序的積極構建,“一種新類型的知識分子精英意識到按照某種超越眼界而積極建構世界的必要性。此種概念和眼界的成功的制度化,導致對於社會的內部輪廓形貌及其內部關係的廣泛重新安排。而此種重新安排改變了歷史的動力,並且導入了世界歷史或世界諸歷史的可能性。”無論是...
4.《當代新儒學的民族性、現代性與當代性主題及價值研究》(15BZX059),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5年參加。5.《中華美學精神與20世紀中國美學理論建構》(17JJD720010),教育部重大項目,2017年參加。6.《形上學之思背後的知識探尋——論全球化視域下的中國現代哲學知識論》(08CZX012),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人類二次創業理論,突出了人在“社會——自然”統一系統五度空間中的主體地位,用人的主體性重新定位整合人所活動於其中的一切系統的各個要素之間的相互關係,使之符合人的全面發展、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知識運營學的五度空間方法,就是在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時代,以人類二次創業理論和系統論的方法為指導,以...
[2] 新時代社會公共信任建設的倫理基礎,《理論導刊》2020(6),1/2.[3] 倫理正義:公共精神培育的中國進路,《南昌大學學報》2017(5),1/1,被《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重要論點轉載。[4] 知識分子群體社會主導價值認同的問題發展軌跡,《理論與改革》2017(3),1/1.[5] “道德冷漠”的“被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