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信仰與超越》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強
基本介紹
- ISBN:9787301147948
- 作者:任強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月
- 頁數:232
- 定價:26.00元
- 裝幀:平裝
《知識、信仰與超越》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強
《知識、信仰與超越》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強 內容簡介 《知識、信仰與超越:儒家禮法思想解讀(增訂版)》從“道成肉身與道法天命”、“信仰與理解”、“法律與信仰”三個方面,對基督教與儒家思想進行了比較研究,探討了儒家禮法思想與西方法律思想的信仰基礎。接著界定了儒家思想中禮義與禮儀;分析了...
知識、信仰與超越 《知識、信仰與超越》是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任強
信仰,即是你的信任所在。與信任不同:信仰同時是你價值的所在。信仰是人們對生活所持的某些長期的和必須加以捍衛的根本信念。不管科學技術發展到何等程度,人的有限性是不會改變的,雖然我們知道的比2000年前的人們多得多,隨著知識的增加,在一些問題的認識上獲得了進展,可一些新的困惑又會產生,而在有些問題上...
知識論,哲學分支學科,來源於希臘語知識(episteme)和演講(logos),它是探討知識的本質、起源和範圍的一個哲學分支。知識論和認識論之間的關係存在爭議,有人認為它們是同一個概念,而也有人認為它們其實是存在一些密切聯繫的兩個不同概念。知識定義 證實信念 知識即被確證(justified,亦作證成)的真實的信仰。
第三節 超越東方主義91 第四節 理解99 第五節 東西之爭、聖俗之爭與古今之爭118 第三編 信仰的內在與超越 第六章 “宗教”127 第一節 “宗教”的含義127 第二節 “宗教”的外化140 第三節 “宗教”的物化153 第四節 “宗教”的終結173 第七章 “信念”182 第一節 從“相信”到“信仰”...
第二篇 論信仰 章 信仰是什麼 第二章 信仰的形成 第三章 科學與信仰 第四章 知識、文化與信仰 第五章 關於人類對人生的信仰 第六章 人類的宗教與信仰 第七章 關於宗教的形成與發展 第八章 人類的科學與宗教 第九章 真理與信仰 第十章 人類對人生信仰的困惑與超越 第三篇 信仰...
《思考與超越——哲學對話錄》是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俞吾金。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探求超越性思考這一哲學問題的專著。全書在結構上分為導言、哲學與現實世界、哲學與知識世界、哲學與內在世界、哲學與行動世界和結束語共六個部分。作者把哲學這一看似玄虛高妙的學問放到周圍的環境中去研究,給人以...
一切活的事物都在尋求更加美好的世界。《通過知識獲得解放》是1998年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卡爾·波普爾。本書講述人、動物、植物,甚至單細胞機體永遠是積極主動的。它們在試圖改善自己的處境,或者至少避免它的惡化。即便在睡眠時,有機體也在積極維持睡眠的狀態:睡眠的深度(否則是淺度)是有機體積極...
《超越信仰》是2003年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V.S.Naipaul 內容介紹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奈波爾享譽國際的作品: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馬來西亞等四國見聞錄。在印尼,奈波爾發現村野中人,他們在回教和科技的影響下,喪失了自己的歷史。在伊朗,他發現一種宗教專制,這種制度對人民的迫害和沙皇殊無二致...
超自然一般同宗教信仰和形上學緊密聯繫,有時跟超常現象一詞同義。基本內容 超自然現象:超越自然科學常規和可知性範圍的一種極端現象,超越了當代自然科學知識的極限而被認為不可能產生或無法解釋的現象。這些真實性並未確定的現象,通常不被主流的科學家所承認。這些難以再現的超常現象被認為是偽科學,有一部分是...
超越信仰 《超越信仰》是2019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平、楊波。
它也可能是貢獻社會方面的,像是幫助他人,或對某一領域的知識有所貢獻。這些都是我們心中真正願望的一部分。但社會趨勢常會影響個人的願景,社會輿論也常會褒貶個人願景的好壞。這也是為什麼實現個人願景需要勇氣,而自我超越層次高的人,便能遊刃有餘地處理自己的願景。正如日本人對於此高超的境界所作的描述:“到...
第一節 自然神學與兩種超越 1.1 道與理兩種超越 1.2 從境界論看自然神學、天道與自然 第二節 信仰與理性——不要證而要做 2.1 西方看信仰與理性 2.2 關鍵不是存在論之證明而是上帝的屬性 2.3 境界論對理性與信仰張力的超越 第三節 懸置奇蹟的超越 3.1 有違反自然律的奇蹟嗎 3.2 懸置奇蹟的超越 ...
1.本書以通俗性介紹五蘊心理學範式為主。本書對範式的理解是:與對象的自然物理結構和規律相結合的知識體系。基於這種理解,把五蘊緣起視為關於心理機能體系的系統知識。2.本書把釋迦牟尼佛視為發現心理機能結構和緣起規律並創立五蘊心理學範式的心理學家。3.五蘊的概念,不人主蘊涵著建構的關係,也帶有對心理功能...
自休謨與洛克以來,客觀主義的認識論認為真正的知識必須經得起經驗的檢驗,不得超越經驗,如果知識與經驗衝突,人們必須隨時準備拋棄這種“知識”。依據這種認識論,我們必須盡力排除求知過程之中的個人係數,才能達至完全客觀的理想該書認為,這種以主客觀分離為基礎的認識論不僅是錯誤的,而且還是有害的。事實上,求知是...
《關於知識階級》是魯迅先生於十月二十五日在上海勞動大學的演講。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上海勞動大學《勞大周刊》第五期,是魯迅在該校講演的記錄稿。由黃河清記錄,發表前經過魯迅校閱。作品原文 我到上海約二十多天,這回來上海並無什麼意義,只是跑來跑去偶然到上海就是了。我沒有什麼學問和思想,可以...
第二節 認識旨趣,知識生產的動力 第三節 在自然中超自然的技術世界 第四節 技治主義,共在空間的工具理性化治理 第五章 公平性 第一節 以權利為規定的主體,法權人格 第二節 權利論 第三節 抽象人格被等同承認,形式平等 第四節 承認政治與形式民主 第六章 實在性 第一節 人被理解為物,...
2008年:《知識、信仰與超越——儒家禮法思想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獲第一屆中國法律文化研究三十年成果獎(1978.12-2007.12)三等獎,評獎單位: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中國法學會法學教育研究會、中國法律史學會、全國外國法制史研究會、曾憲義法學教育與法律文化基金會 2005年:《...
9.溝通與融合:中西法律思想之間的精神漫遊——評任強《知識、信仰與超越:儒家禮法思想解讀》,《學術研究》,2008年第5期。譯 作 1、編譯影印版法學基礎教材《法理學基礎》,武漢大學出版社,2004年。2、法官是說謊者嗎?——對德沃金《法律帝國》的維根斯坦式批評,《法制與社會發展》,2005年第5期。(第...
(1)總論 (2)境界與利益 (3)境界與真 (4)境界與善 (5)境界與美 (6)境界與超越(7)心境 (8)境界與知識 君子與小人 (1)區別 (2)君子與自省 (3)小人 (4)小人與自我 軍事 (1)防衛與安全 (2)武器與美、生 (3)軍事與國家、人類、文明 科學 (1)總論 (2)科學與人 (...
儒家禮法思想的理想類型解讀——《知識、信仰與超越》評介 異域書品 女治——法律互動的國際視閾——熊■《無政府狀態與世界秩序》述評 “二元角色”認知框架下的律師——評《訴訟掮客:律師與普通訴訟》專業化的行為證據分析藝術——《犯罪心理畫像》掩卷餘味 財產理論的多元主義視角 反潮流的歷史之聲——《論立法與...
3.知識與超越 六、現象與知識的增長 1.現象、場景與主觀建構 2.科學革命與發現現象 3.建構現象與主觀心靈 七、知識、智慧與價值 1.人類把握世界的兩種方式 2.從智慧到知識 3.知識的價值 小結與補充 第4章 道是善、美:對價值的形上學研究 一、價值與人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二、價值判斷的對象:故意與...
英國的泰勒(Taylor)曾經說過,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後來美國的克魯克洪和克虜伯將其概括為:“文化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式樣的系統”。;巴格比則將文化定義為“社會成員的內在和外在的行為規則”。;德國的李凱爾特...
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行為能力及行為能否產生預期結果所抱的信念。自我效能感產生於基礎信念中對自我效能的覺悟,信念相關本能中的自我效能包括個體自身的稟賦、知識、經驗、技能、習慣習性等,當自我效能與一定的目標任務相聯繫時就會喚醒自我的效能感。自我效能感依賴於行為行動中體現出來的行動實力,而由於一切...
斐洛對神的觀念不作擬人的描述,而把神的概念抽象化,稱其為超越人的頭腦所能想像的,超越知識與品德以及善與美之上。人的智力只能知道神的存在,而無法加以形容;由此產生神與物質世界如何相通的問題。對此,斐洛運用希臘哲學中的邏各斯作為中介,融合柏拉圖的“理念”與斯多噶派的“胚胎理性”,認為它瀰漫全宇宙。道既...
構造論將知識視之為“被構造的”,因為它並不反映任何外在的超越的實在(純粹的符合論會抱有此觀點)。真理觀念更應被看作隨習俗、人類的感受和社會經驗而定。構造論者相信對人類體質和生物學事實的表述,包括對種族和性別的表述,是由社會構造的。維柯、黑格爾、Garns和馬克思是這一雄心勃勃地擴展社會決定論的先驅...
法師說修行就是要修正自己不好的行為,從不圓滿到圓滿,從不成功到成功,從痛苦到幸福。結果是必然的,但一定要享受修行的過程。出家者,大丈夫之事,非將相之所能為也。要做到佛教清規戒律是不容易的,那么怎么去執行呢。法師說,一個真正富有的人,一個真正幸福的人,一定是信仰與知識同重,接受與施捨並行。...
第二部分 後現代與信仰 信仰之維的初綻 信仰是一種深度,還是一種高度?知識與信仰 神聖敬畏 信仰與後現代思潮 後現代、上帝已死與多元社會 結束語 廢虛上翱翔的彩羽 哲學的黃昏,還是黃昏的哲學 第一樂章 斑駁陸離的林中路 林中陸 哲學從根本上說是西方的,還是東方的?古希臘與先秦 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過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