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見不生分

知見不生分

知見不生分來源於《金剛經》,是“知道各種‘見’是‘不生’的”意思。《金剛經》是佛教重要經典。根據不同譯本,全名略有不同,鳩摩羅什所譯全名為《金剛般若(bōrě)波羅蜜經》,唐玄奘譯本則為《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ñāpāramitā-sūtra。《金剛經》傳入中國後,自東晉到唐朝共有六個譯本,以鳩摩羅什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最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譯本,《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共8208字,為鳩摩羅什譯本的一個重要補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知見不生分
  • 出處:《金剛經》
  • 解釋:知道各種‘見’是‘不生’
  • 譯者:鳩摩羅什
  • 正文:金剛經第三十一品
  • 注釋:第三十一品正文
  • 譯文:第三十一品譯文
  • 評析:知見不生
出處,注釋,譯文,評析,

出處

金剛經》中的第三十一品(第三十一分),梁代昭明太子蕭統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每一品為一分,冠名一個小標題使讀者更加快速的了解標題下面的內容。《金剛經》並非只有昭明太子三十二品這一種分法,但是這種分法是最被世人認可的分法。
對一切佛法,應如此知、如此見:所謂佛法,即非佛法,是名佛法。不要自生法的執著相。其次,能產生正確的知見固然重要,但還有那么一個“知見”存在,因此還有會煩惱;如果知見不生,“知”也空,“見”也空,一切皆空,那就是涅盤了。
知見不生分

注釋

正文: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南懷瑾先生注的第三十一品偈頌:
九霄鶴唳響無痕,泣血杜鵑落盡魂。
譜到獅弦聲斷續,為誰辛苦唱荒村。
佛的說法像九重天上的白鶴響徹雲霄,要叫醒世界上所有人的迷夢,可世上許多人是叫不醒的,千里迢迢去學佛,不管是在家出家,都變成杜鵑鳥一樣。佛把真正形而上的道法直截了當,全部都告訴我們了,可有誰懂得他呢?知音難遇呀。

譯文

“須菩提,假使有人談論,佛陀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你的意思怎樣?這個人理解我說這話的意義嗎?”①須菩提回答說:“沒有,世尊啊!這人根本不懂得如來說這話的意義。為什麼呢?因為世尊所說的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破除眾生執著四相而設的假名,並非實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隨眾生的顛倒想假說,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大道心者,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諸法的認識,不外是緣起而性空,應當這樣的了知,這樣的正見,這樣的正信與理解,不執著諸法現相,不生取捨之念。”
“須菩提,所謂法相者,皆是由心而生起的幻相,並不是真有什麼法相,所以如來說並非是法相,只不過假稱共為法相而已。”

評析

“知見不生”——知道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是應該超越的,因為空才是佛法真諦。法是宇宙萬有,法相是宇宙萬物萬象的表現形式,本節從總結性的高度再次闡明不要被表面現象迷惑,歸根結底都是虛無。達到了這種境界,對於各種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也就能夠超脫,這就是“知見不生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