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稈較堅硬,直立或傾斜,高40-60厘米,常分枝,具多節;節著地易生根,節上無毛或生短毛。
葉鞘短於節間,無毛或疏生疣基毛;
葉舌膜質,長0.5-1毫米,被纖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5-15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抱莖,無毛或兩邊生短毛,乃至具疣基短毛,邊緣通常具疣基毛。
總狀花序長2-7厘米, 2至數枚呈指狀排列於枝頂,稀可單性;總狀花序軸節間長為小穗的1/3-2/3,密被白毛纖毛。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6-7毫米,質較硬,背腹壓扁;第一穎長約6毫米硬草質,先端尖,兩側呈龍骨狀,具2行篦齒狀疣基鉤毛,具不明顯7-9脈,脈上及脈間具小硬刺毛,尤以頂端為多;第二穎與第一穎等長,舟形,質地薄;第一
外稃長圓形,長2-2.5毫米,透明膜質;第二外稃長3-4毫米,透明膜質,背面近基部處生一膝曲的芒;芒長12-14毫米,基部扭轉;
雄蕊3,
花葯黃色,長2.5-3毫米。有柄小穗披針形,長4.5-5.5毫米;第一穎草質,具6-7脈,先端尖,邊緣包著第二穎;第二穎質較薄,與第一穎等長,具3脈,邊緣近膜質而內折成脊;第一外稃與第二外稃均透明膜質,近等長,長約為小穗的3/5,無芒;雄蕊3,花葯長2-2.5毫米。
主要變種
毛穎藎草(
Arthraxon lanceolatus var.
raizadae (Jain, Hemadri et Deshpande) Welzen),無柄小穗長6-7毫米;第一穎具6-9脈,密被白色絨毛;雄蕊3,花葯長3.5-4毫米。產於雲南、四川;生於海拔2000-4500米田邊、林坡或林緣。分布於印度。
粗刺藎草(
Arthraxon lanceolatus var.
echinatus (Nees) Hack.),稈節間被細短毛;無柄小穗長5.2-6.6毫米,第一穎具明顯7-9脈,脈上從基部至頂端被粗刺狀疣基毛,兩側翼被纖毛。產於雲南;生於山坡荒地溝邊。分布於印度、尼泊爾。
光軸藎草(
Arthraxon lanceolatus var.
glabratus S. L. Chen et Y. X. Jin),稈常直立而堅硬,除葉鞘邊緣具短纖毛外,其餘均無毛;總狀花序軸無毛或頂端疏被毛;花序基部的有柄小穗退化成極短柄,但位在頂部者為中性。產於雲南;生於海拔1100-2000米石灰岩山坡陽處。
產地生境
分布於東非、印度、巴基斯坦至中國東部沿岸,從喜馬拉雅及中國北部至亞洲東南部以及馬來西亞與蘇丹;在中國分布於華北、華東、華中、西南、陝西等地;多生於山坡、曠野及溝邊陰濕處。喜濕潤和疏鬆透氣性良好的土壤,在蔭蔽、荊棘叢中和崖坡、溝沿上生長特別繁茂。分布的海拔高度一般在500-1700米左右。
生長習性
根莖先端較大而柔弱,不尖銳,穿透土壤能力不很強,可於距主莖不遠處穿出地表,形成地上植株。根莖每節的腋芽都可能萌發成新株,植株在生長良好條件下,節數多,在地下部分距地表3-5厘米部位和近地表的各節都能形成
分櫱節。分櫱節長出的新植株一般有2-8個。不論母株或新株都能在株的各節再分枝。在夏、秋生長茂盛時期,能形成繁茂的營養枝和大量的葉片。矛葉藎草的花果期為7-10月。
主要價值
矛葉藎草含蛋白質較多,纖維質較少,飼草品質好。鮮草平均含40.0%的乾物質。以全乾重為計算,平均含粗蛋白質6.20%、粗脂肪2.25%、粗纖維22.72%、無氮浸出物54.03%、粗灰分14.80%。嫩枝多,葉量大,馬、牛喜吃。在中國四川地區,如雅安、樂山等地的農民,為了儲備冬草餵牛,常有打青乾草的習慣。
物種區別
與藎草Arthraxon hispidus(Thunb.)Makino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種穗軸節間有長纖毛;雄蕊3;有柄小穗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