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藎草

西南藎草

西南藎草,是一種雙子葉植物綱禾本科藎草屬植物,拉丁文名:Arthraxon xinanensis S. L. Chen et Y. X. Jin. ,多年生。稈基部傾斜,多分枝,具多節,節上疏被毛,節著地易生根。葉鞘短於節間,疏被疣基毛及邊緣被纖毛;葉舌膜質,被纖毛;葉片披針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抱莖,邊緣被疣基毛,兩面被毛。生於山坡、沿岸邊灌叢中。產於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文縣)、陝西(略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西南藎草
  • 拉丁學名:Arthraxon hookeri (Hack.) Henr.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Monocotyledoneae
  • :罌粟目Papaver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藎草屬Arthraxon
  • :西南藎草
  • 分布區域:遼寧省, 四川省,錫金
  • 海拔區間:500-1800
  • 是否中國特有:否
  • 是否引種栽培:非人工引種栽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植物鑑別,屬下變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稈基部傾斜,高30-60厘米,多分枝,具多節,節上疏被毛,節著地易生根。葉鞘短於節間,疏被疣基毛及邊緣被纖毛;葉舌膜質,長0.5-1毫米,被纖毛;葉片披針形,長3-6厘米,寬0.5-1.5毫米,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抱莖,邊緣被疣基毛,兩面被毛。
總狀花序長3-10厘米,2至數枚呈指狀排列於枝頂,花序下部疏被毛;總狀花序軸節間長為無柄小穗的2/3-4/5,密被白色纖毛。無柄小穗披針形,長5-5.5毫米;第一穎披針形,草質,長5-5.5毫米,背腹壓扁,先端尖,兩側呈龍骨,具1行篦齒狀疣基鉤毛,具7-9脈,近頂端的脈上及脈間具硬刺毛;第二穎與第一穎等長,舟形,質薄,邊緣具脫落纖毛;第一外稃長約4毫米,透明膜質,先端2裂;第二內稃狹披針形,長為外稃之1/3;雄蕊3,花葯長約3.5毫米。有柄小穗披針形,長約4毫米;第一穎草質,具5-7脈,先端尖,邊緣質較薄;第二穎與第一穎等長,具3脈,邊緣近膜質易內折成2脊;第一外稃與第二外稃均透明膜質,長約為穎的3/5,無芒;
雄蕊3,花葯長約2.5毫米。花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山坡、沿岸邊灌叢中。

分布範圍

產於四川、雲南、貴州、甘肅(文縣)、陝西(略陽);模式標本采自四川丹巴。

物種區別

植物鑑別

本種介於貴州藎草A. guizhouensis S. L. Chen et Y. X. Jin與矛葉藎草 A. lanceolatus (Roxb.)Hochst.之間。第二外稃先端2裂及葉表皮細胞結構同貴州藎草,但不同為無柄小穗第一穎兩側具1行篦齒狀疣基鉤毛,該特徵又接近於矛葉藎草,但兩者葉表皮細胞結構完全不同。
(資料來源:中國植物物種信息)

屬下變種

疏序藎草(植物研究)圖56: 11
與原變種區別為:小穗在總狀花序軸上排列稀疏,總狀花序軸節間較長,長超過無柄小穗或等長子小穗。
產於四川、貴州;生於河邊草叢中。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北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