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紋草鶥

矛紋草鶥

矛紋草鶥(Babax lanceolatus)為鶲科草鶥屬的鳥類。中型鳥類,體長25-29cm。頭頂和上體暗栗褐色具灰色或棕白色羽緣,形成栗褐色或灰色縱紋。下體棕白色或淡黃色,胸和兩脅具暗色縱紋,髭紋黑色。尾褐色具黑色橫斑。相似種大草鶥個體較大,體色較灰,上下體幾全為灰色具黑褐色縱紋;棕草鶥上下體羽幾全為棕色具細的不甚明顯的暗色縱紋。棲息地包括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低地林、亞熱帶或熱帶的高海拔草原、亞熱帶或熱帶的高海拔疏灌叢和亞熱帶或熱帶的濕潤山地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矛紋草鶥
  • 拉丁學名:Babax lanceola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雀形目
  • :鶲科
  • :草鶥屬
  • 分布區域:印度東北部、緬甸西部及北部、中國
形態特徵,生活環境,分布狀況,亞種分布,生活習性,生長繁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羽色變化較大,前額、頭頂至枕栗褐色或濃栗褐色,羽緣灰色或棕色,有的具黑褐色軸紋。上體暗栗褐
色具寬闊的灰色或灰白色或棕色或棕白色羽緣,有的還渲染有淡茶黃色,形成明顯的暗栗褐色縱紋;腰和尾上覆羽栗褐色或橄欖褐色,有的還具橄欖灰色或橄欖棕色羽緣,至尾上覆羽幾純為橄欖褐色或橄欖灰色至橄欖棕色,因而縱紋亦不顯;尾羽暗褐色或橄欖褐色、具明暗相間橫斑,羽基沾染灰色或淡茶黃色;翅上覆羽顏色與背相似,但大覆羽和初級覆羽縱紋不顯著,飛羽褐色或暗褐色,外側飛羽外翈羽緣灰色或淡灰褐色、有的沾染茶黃色或褐白色,內側飛羽外翈羽緣轉為暗棕褐色、有的具隱約可見的暗色橫斑。眼先棕白、灰白或淡茶黃色,有的具黑色先端。頰、耳羽、頭側和頸側棕白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栗褐色縱紋,髭紋暗栗褐色或栗黑色。頦、喉淡皮黃白色或棕白色;、腹棕白或茶黃白色,胸具細窄的黑褐色羽乾紋,胸側和兩脅滿被以暗栗褐色或栗黑色粗著縱紋,縱紋兩側並緣以栗色或栗紅色;尾下覆羽中央灰褐色,羽緣棕白色。虹膜白色、黃白色、黃色至橙黃色,嘴黑褐色至角褐色,腳角褐色。
矛紋草鶥矛紋草鶥
體重♂64-85g,♀65-88g;體長♂225-282mm,♀230-270mm;嘴峰♂22-26.5mm,♀21♂26mm;翅♂90-101mm,♀89-101mm;尾♂109-133mm,♀102-131mm;跗蹠♂34-40mm,♀33-40.2mm(指名亞種)。

生活環境

矛紋草鶥主要棲息於稀樹灌叢草坡、竹林、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和林緣灌叢中,海拔高度從山腳平原一直到3700m左右的森林地帶,在西藏甚至出現在海拔3900-4200m處有稀疏樹木的開闊草地。

分布狀況

中國分布: 國內廣泛分布於長江流域和長江以南各地,北至甘肅陝西南部、四川、湖北,南至福建廣東香港廣西,西至貴州四川雲南西藏東南部。
世界分布: 國外分布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緬甸北部。

亞種分布

中文名稱
學名
分布
Babax lanceolatus bonvaloti
西藏、四川、雲南等地
Babax lanceolatus lanceolatus
緬甸以及中國大陸的甘肅、陝西、湖北、四川、雲南、貴州等地
Babax lanceolatus latouchei
雲南、貴州、廣西、湖南、廣東、福建等地

生活習性

叫聲:為響亮而偏高的嗷叫聲ou-phee-ou-phee,重複多次。
食性:食性較雜,主要以昆蟲、昆蟲幼蟲、植物葉、芽、果實和種子為食。所吃昆蟲主要有金龜甲螞蟻甲蟲鞘翅目鱗翅目膜翅目昆蟲和其他昆蟲,植物性食物主要有野生植物果實、種子草籽、花、玉米蕎麥芝麻高粱等。
習性:喜結群,除繁殖期外,常成小群活動,多活動在林內或林緣灌木叢和高草叢中,尤其喜歡在有稀疏樹木的開闊地帶灌叢和草叢中活動和覓食。性活潑,常在灌叢或高草叢間跳躍穿梭,也在地上奔跑和覓食。一般較少飛翔,常邊走邊鳴叫,叫聲嘈雜,似‘唧、唧、唧’或‘嘟、嘟、嘟’的聲音,群中個體間即通過彼此的叫聲保持聯繫。繁殖期間也能發出響亮動聽的鳴聲,其聲似‘偶-飛、偶-飛…’連續的雙音節聲音。

生長繁殖

矛紋草鶥繁殖期在4-6月,最早在3月末即已開始繁殖,在貴州5月上旬即見有幼鳥出巢。營巢於灌叢中,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莖、葉構成,內墊有細草莖和草根。每窩產卵3-4枚,卵藍色、具暗色斑點,卵為尖卵圓形,大小為27.3mm×20.3mm。

種群現狀

矛紋草鶥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分布較廣,種群數量較豐富。

保護級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