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矛紋草鶥西南亞種
- 拉丁學名:Babax lanceolatus bonvaloti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鳥綱
- 目:雀形目
- 科:鶲科
- 亞科:畫眉亞科
- 屬:草鶥屬
- 種:矛紋草鶥
- 亞種:矛紋草鶥西南亞種
- 定名人及年代:Oustalet,1891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
外形特徵
本種羽色變化較大,前額、頭頂至枕栗褐色或濃栗褐色,羽緣灰色或棕色,有的具黑褐色軸紋。上體暗栗褐色具寬闊的灰色或灰白色或棕色或棕白色羽緣,有的還渲染有淡茶黃色,形成明顯的暗栗褐色縱紋;腰和尾上覆羽栗褐色或橄欖褐色,有的還具橄欖灰色或橄欖棕色羽緣,至尾上覆羽幾純為橄欖褐色或橄欖灰色至橄欖棕色,因而縱紋亦不顯;尾羽暗褐色或橄欖褐色、具明暗相間橫斑,羽基沾染灰色或淡茶黃色;翅上覆羽顏色與背相似,但大覆羽和初級覆羽縱紋不顯著,飛羽褐色或暗褐色,外側飛羽外翈羽緣灰色或淡灰褐色、有的沾染茶黃色或褐白色,內側飛羽外翈羽緣轉為暗棕褐色、有的具隱約可見的暗色橫斑。眼先棕白、灰白或淡茶黃色,有的具黑色先端。頰、耳羽、頭側和頸側棕白或灰白色具褐色或栗褐色縱紋,髭紋暗栗褐色或栗黑色。頦、喉淡皮黃白色或棕白色;胸、腹棕白或茶黃白色,胸具細窄的黑褐色羽乾紋,胸側和兩脅滿被以暗栗褐色或栗黑色粗著縱紋,縱紋兩側並緣以栗色或栗紅色;尾下覆羽中央灰褐色,羽緣棕白色。虹膜白色、黃白色、黃色至橙黃色,嘴黑褐色至角褐色,腳角褐色。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於稀樹灌叢草坡、竹林、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亞高山針葉林和林緣灌叢中,海拔高度從山腳平原一直到3700米左右的森林地帶,在西藏甚至出現在海拔3900-4200米處有稀疏樹木的開闊草地。
生活習性
喜結群,除繁殖期外,常成小群活動,多活動在林內或林緣灌木叢和高草叢中,尤其喜歡在有稀疏樹木的開闊地帶灌叢和草叢中活動和覓食。性活潑,常在灌叢或高草叢間跳躍穿梭,也在地上奔跑和覓食。一般較少飛翔,常邊走邊鳴叫,叫聲嘈雜,似‘唧、唧、唧’或‘嘟、嘟、嘟’的聲音,群中個體間即通過彼此的叫聲保持聯繫。繁殖期間也能發出響亮動聽的鳴聲,其聲似‘偶-飛、偶-飛…’連續的雙音節聲音。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西藏(昌都、芒康)、四川(白玉、巴塘、木里)、雲南(德欽)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最早在3月末即已開始繁殖,在貴州5月上旬即見有幼鳥出巢。營巢於灌叢中,巢呈杯狀,主要由枯草莖、葉構成,內墊有細草莖和草根。每窩產卵3-4枚,卵藍色、具暗色斑點,卵為尖卵圓形,大小為27.3mm×20.3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