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蓮目

睡蓮目

睡蓮目(Nymphaeales) 由於莖維管束散生、無維管束形成層、根系由不定根組成、不含芳香油等特徵而被置於古草本群中,是最原始的被子植物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睡蓮目
  • 拼音:shuì lián mù
  • 學名:Nymphaeales Salisb. ex Bercht. & J. Presl (1820)
  • :植物界
  • 亞界:綠色植物亞界
  • 總門:輪藻總門
  •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 亞門: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 木蘭綱(被子植物綱)
  • 亞綱:睡蓮亞綱
  • 超目:睡蓮超目
  • :睡蓮目
沿革,睡蓮科,科的特徵,相關,

沿革

1981年克朗奎斯特分類法里,睡蓮目屬於木蘭綱(即雙子葉植物),置於木蘭亞綱之下,該分類法的睡蓮目下有5個科:
1.睡蓮科 Nymphaeaceae
2.蓴菜科 Cabombaceae
3.蓮科 Nelumbonaceae
4.合瓣蓮科 Barclayaceae(後來被併入睡蓮科
5.金魚藻科 Ceratophyllaceae
1989年Dahlgren分類法裡,睡蓮目屬於木蘭綱木蘭亞綱之下的睡蓮總目(Nymphaeanae),蓮科已被獨立劃為木蘭總目之下的蓮目(Nelumbonales)(後來1998年APG分類法中,蓮科被歸類為山龍眼目),因而睡蓮目只包括三個科:
1.睡蓮科 Nymphaeaceae
2.蓴菜科 Cabombaceae
3.金魚藻科 Ceratophyllaceae
1992年Thorne分類法中,睡蓮目屬於木蘭綱木蘭亞綱睡蓮總目,金魚藻科則被獨立劃分為木蘭總目之下的金魚藻目(金魚藻科1998年被AGP獨立分出,2003年被APG II列為真雙子葉植物分支的旁系群),睡蓮目只剩兩科:
1.睡蓮科 Nymphaeaceae
2.蓴菜科 Cabombaceae
在1998年APG分類法及2003年APG II分類法,被子植物種系發生學組(APG)根據遺傳學資料,將睡蓮科直接置於被子植物之下,並建議將蓴菜科睡蓮科合併。
2007年以來的研究發現,原先被歸類為禾本目獨蕊草科睡蓮科蓴菜科的近親,並擁有形態學胚胎學證據的支持[1]。
另外,雖然睡蓮科蓴菜科之間的差異很小,但依然可以明確將兩者區分,因而在2009年的APG III分類法之中,兩者繼續分開並列,和獨蕊草科一起列在睡蓮目之下。

睡蓮科

睡蓮科(Nymphaeaceae ,Water Lily Family)
實景——睡蓮實景——睡蓮
本科為水生植物,約8屬70多種,廣布世界各地。我國約5屬10餘種,產南北各地。Engler系統採用廣義的睡蓮科,含8屬100多種。Hutchinson和Judd 系統將之分為蓮和睡蓮2個科,Cronquist系統分為蓮(Nelumbonaceae)、睡蓮、蓴菜(Cabombaceae)3個科,而Takhtajan(1997)則分為3目4科(增加萍蓬草科,Nupharaceae),置於睡蓮和蓮兩個亞綱中。

科的特徵

水生草本。有根狀莖。葉互生或對生,葉片心形、戟狀或盾形,沉水葉(如存在)叉狀細裂。花單生;花萼常4~12,有時花瓣狀;花瓣缺或8~多數,常過渡成雄蕊;雄蕊3~多數;雌蕊心皮3~多數,分離或合生成多室子房,胚珠1~多數,層片狀胎座。果實漿果狀或堅果狀,海綿質。染色體:X=12~29。
睡蓮屬(Nymphaea ) 葉柄、葉脈和果實無刺;子房半下位,花多色,晝開夜合,故稱睡蓮。共37種,我國有5種,多數種類是常見栽培的水生花卉,如紅睡蓮(N. rubra Roxb.)、白睡蓮(N. alba L.)、黃睡蓮(N. mexicana Zucc.)等。睡蓮(N. tetragona Georgi)花較小,野生。

相關

本科常見的還有:芡屬(Euryale)僅1種,芡(E. ferox Salisb. ex Koenig et Sims),葉柄、葉背脈上和花萼均多刺;子房下位;廣布我國。種子供藥用稱“雞頭米”,或稱芡實。萍蓬草屬(Nuphar)的萍蓬草(N. pumilum (Timm.) DC.)葉二型:沉水葉膜質,皺褶;浮水葉紙質或近革質,平整。分布我國北部至東部,栽培供觀賞。王蓮(Victoria amazonica Sowerby.)葉浮水,大型,直徑可達2米;花似荷花。原產南美,常在溫室引種,為世界著名觀賞植物。蓴菜(Brasenia schreberi J.F.Gmel.)產江南,嫩葉食用為杭州名產;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 Gray)為沉水草本,原產北美,為水族箱常用的觀賞水草,近年已在我國逸生。
睡蓮目蓮科蓮屬植物 荷花睡蓮目蓮科蓮屬植物 荷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