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動脫敏

眼動脫敏(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由Francine Shapiro於1987年創造,1991年發展為眼動脫敏與再加工,它建構了加速信息處理的模式,幫助患者迅速降低焦慮,並且誘導積極情感、喚起患者對內的洞察、觀念轉變和行為改變以及加強內部資源,使患者能夠達到理想的行為和人際關係改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眼動脫敏
  • 外文名:EyeMovementDesensitizationandReprocessing
  • 套用學科:心理學
  • 套用範圍:臨床與諮詢心理學
概念,適應症,理論基礎,治療機理,治療步驟,

概念

眼動脫敏與再加工療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以下簡稱EMDR)由Francine Shapiro於1987年創造,最初僅為眼動脫敏(EMD),1991年發展為眼動脫敏與再加工,其中眼動脫敏僅是EMDR中雙側刺激的一種,而雙側刺激是EMDR操作中眾多組分的一部分。
EMDR是一種整合的心理療法,它借鑑了控制論(cybernetics)、精神分析、行為、認知、生理學等多種學派的精華,建構了加速信息處理的模式,幫助患者迅速降低焦慮,並且誘導積極情感、喚起患者對內的洞察、觀念轉變和行為改變以及加強內部資源,使患者能夠達到理想的行為和人際關係改變。

適應症

EMDR治療主要是減輕那些起因於痛苦創傷性童年經驗的痛苦情緒和幫助危機事件受害者的心理康復。這一心理治療的對象主要是那些創傷性事件的受害者,諸如:受交通事故、親人死亡、暴力攻擊、性攻擊、自然災難、人為災難、生產事故、衝突或戰爭創傷等影響的受害者。因為這些創傷性事件通常都會使成人和兒童受害者(當事者和目擊者)產生諸如恐怖症、驚恐發作、夢魘、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警覺性增高、創傷性閃回、迴避、物質亂用和尿床、對抗行為、睡眠紊亂。
另外,EMDR還被用來治療由童年痛苦創傷性經驗所致的人格障礙和心理障礙、兒童和青少年的痛苦(如被虐待等)。

理論基礎

EMDR理論者將EMDR定性為一種統整治療法,充滿了形形色色的要領,諸如:情緒網路理論、PTSD網路理論、解離、情緒主宰學習、同化和調適、非口語創傷記憶表征、併入矯正資訊、以及Horowitz(1976)對創傷資訊處理初期分析的“完成趨向”。EMDR理論者認為,他們的治療法結合了資訊處理的動態觀點,此與包括連結論者之理論在內的新學習/認知模式是一致的。
Shapiro(1995)曾提出一個“回事訊息處理”模式,以說明創傷記憶的解析。該模式包括的主要的論點如下:
1、創傷化留下對心理和生理過程的干擾,而那些過程通常會提升對事件記憶的適應 ,創傷記憶到少會從更寬廣的語意情感網路中部分解離,並以“狀態依存”的形式呈現,而導致知覺、感受和反應的扭曲。
2、當人們內在的自我療愈機制被激發時,會重新將創傷記憶整合成常態形式。在EMDR程式情境中所從事的共軛眼球運動(或其他刺激,如發聲或輕敲),會激發此自我療愈機制。一些假說被提出,以說明這些刺激可能的貢獻。
3、有關自我—他人歸因的資訊,以及認知、情感和生理反應元素都被編碼。自我表征在保存扭曲的創傷記憶方面,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4、對於多重創傷,EMDR治療劑量取決於會觸及和解決的創傷記憶數目。有時但非所有的時候,可將記憶依主題分類。

治療機理

人類具備一種內在的適應性信息處理系統,這個信息處理系統是作為人類思維和情緒自我調節功能的一個部分而存在的。研究認為當一個人感覺非常心煩和痛苦的時候,他的大腦是不能象正常時那樣處理信息的。一部分人在經歷創傷性事件時,那些能激發強烈情緒反應的創傷性事件和經歷創傷時反覆出現的情景使當事人內在的適應性信息處理系統的功能發生“凝結”和“阻滯”。隨後,那些創傷性體驗的內心和外界的象徵或跡象不斷地觸發與當事人首次曾經歷創傷時一樣強烈的視覺、聽覺、味覺、思維、身體感覺(生理)或情緒上的重複再體驗,導致了PTSD症狀的出現。諸如此類的沒有被當事人適應性處理的創傷性記憶可能對當事人在如何看待世界和對他人關係的問題上產生一種非常深刻的負性影響。在這些未能被適應性處理的的創傷性經驗影響下,當事人的行為往往會變的非常的不靈活和局限,以便避免痛苦再體驗現象的反覆發生。這就是PTSD症狀的精神病理學基礎。
EMDR可以對創傷性事件當事人大腦處理痛苦材料信息的過程產生直接的作用。在治療者的導引下,當事人專注於眼球運動、耳聽音調、或手打拍子可以觸發一種被稱為“探究反應”的內在神經生理機制。而正是這種內在的神經生理機制-探究反應,使當事人的適應性信息處理過程的功能恢復正常,從而導致減輕當事人的PTSD症狀反應。這種“適應性信息處理過程”原本就是當事人自己的內在能力,並不是通過治療者的解釋或思想而導致了當事人思維和情緒自我調節的適應性變化。EMDR的真正作用是幫助當事人恢復了內在的調節和發生適應性變化的能力。

治療步驟

EMDR把人看作是一個整體。在整個治療過程中,EMDR都始終關注正在發生的情感和生理上的變化。
1、心理診斷訪談:與來訪者建立真誠和互相信任的治療關係,了解來訪者個人信息和心理痛苦資料,以及創傷性事件帶給來訪者的痛苦和意義。評估來訪者對EMDR的合適性有多大,向來訪者介紹EMDR治療的性質和過程,並在訪談過程中使來訪者理解創傷事件及創傷的意義是什麼,
2、治療師和來訪者的準備:主要包括確定治療師與來訪者的位臵和示範眼動過程。一般治療師坐在來訪者右方,椅子成45度角,距離以來訪者合適為宜。要求患者雙目平視,治療者用併攏的食指和中指在患者視線內做有規律地左右、上下、斜上斜下或劃圈運動間距約60公分,頻率約每秒運動動一次,要求患者始終注視著治療者的手指,眼球跟隨手指左右轉動。可對治療者與患者間的距離、手指晃動間距及頻率做相應調整,以患者不感到不適為好。
3、評估:這一步來訪者要選擇他想處理的一個特定記憶,並且選定與事件有關的、最使來訪者感覺痛苦的視覺圖像。治療者與來訪者一起討論和評估主觀不適感覺單位的水平和他們認知準確性的程度。前者是指那些與事件有關的闖入性的表象、印象、思緒、情緒、觀念想法、聲音、感覺,閃回,對周圍事物的麻木、反應遲鈍等所引起來訪者心理痛苦的程度,分為0-11級。後者是指事件的發生使來訪者產生了哪些負性的信念和價值,或使來訪者過去的哪些信念、價值發生了負性改變和怎樣的改變的程度,分為1-7級。
4、眼動脫敏:主要是針對誘發來訪者創傷性痛苦的扳機信息(包括:映象、幻覺、情景、思維信念、情緒、軀體的一些生理活動等,一般是誘發闖入性或再體驗的負性信息),讓來訪者集中注意於視覺映象和甄別出的負性信念、情緒、以及伴隨的軀體感覺,同時在治療者的手指帶動下做眼球運動(10~20次)。此後完全放鬆,讓患者閉目休息,排除頭腦中的各種雜念。休息大約2~3分鐘後提示患者體驗和評價軀體有何不適感(如頭脹、胸悶、肩痛等)。並按上述對SUD重新進行評評估。如果分值較高或痛苦感覺較嚴重(包括軀體和情緒方面),則帶著‚目前狀態‛重複做上述眼球運動。這種負性狀態會在眼動過程中逐漸淡化或消失。眼球運動做幾次需要根據痛苦緩解的程度來定。如果SUD降到1~2級,則可進行‚積極認知及情緒導入‛。在治療者的引導下使患者進入積極認知及情緒‚狀態‛,然後進行眼球運動、體驗與重新評價過程同上,評估指標為VOC。
5、經驗意義和認知的重建:與來訪者就主要痛苦體驗和誘發痛苦體驗的‚扳機信息‛等問題一起進行討論和協商,以便促使來訪者對事件、創傷、創傷性反應的表現和意義,以及創傷所帶來的負性的信念和價值、適應性應對方式進行領悟,促使來訪者對消極信念的重新建構,以期發展出適應的應對方式。積極或正性認知重建的效果可以用VOC評估,直至患者對認知準確性(VOC)的評分升到7分。
6、軀體感覺檢查:治療者要求來訪者在想像視覺印象和正性認知的同時,讓患者閉目‚檢查全身各部位的感受,注意是否還有其他身體緊張或不適的感覺。因為情緒的痛苦往往會以軀體不適的形式表現,所以只有當創傷性記憶出現在來訪者意識中,且來訪者並不出現情緒和軀體上的緊張的時候,治療才被認為完成。如果來訪者報告有身體不適,可以針對這些不適繼續進行眼動處理,直到不適感減輕或消失為止。
7、療效的再體驗和評估:治療者和來訪者一起就雙方在整個治療過程的內容、體驗、收穫、和遺留的問題進行協商和討論。可以使用SUD、VOC和軀體感覺自我報告的評估,重點在於強化干預對象在本次治療所獲得的效果和影響。
8、治療結束:告訴患者治療將結束,解答患者的疑問,並要求患者做治療後記錄。然後共同制訂下一步的目標和治療計畫並結束本次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