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錢奴買冤家債主

看錢奴買冤家債主

《看錢奴買冤家債主》是元代戲曲作家鄭廷玉的代表作,簡稱《看錢奴》,在中國古代十大喜劇中,《看錢奴》是唯一的一部以諷刺藝術為主來描寫人情世態的劇作,也是中國現存的第一部諷刺喜劇,在戲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看錢奴買冤家債主》
  • 作品別名:《看錢奴》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元刊雜劇三十種》
  • 文學體裁:戲曲
  • 作者:鄭廷玉
作品簡介,傳世劇本,劇情簡介,後世影響,藝術賞析,主題思想,藝術手法,作者簡介,

作品簡介

它的故事本於晉代乾寶搜神記》中的“張車子”故事,後流傳了幾百年,到了元代,由劇作家鄭廷玉增飾演繹,遂成了《看錢奴買冤家債主》。

傳世劇本

關於《看錢奴》的傳世劇本,主要有元刊本和明刊本兩類。元刊本有《元刊雜劇三十種》本,題目作:“疏財漢典孝子順孫”,正名作:“看錢奴買冤家債主”。該本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歷史價值,是研究《看錢奴》最原始的刊本,遺憾的是其科白保留得很少。明刊本有兩種:一是息機子《古今雜劇選》本,題目作:“窮秀才賣嫡親兒男”,正名與元刊本同;二是《元曲選》本,題目、正名與息機子本同。明刊本曲白科一應俱全,是研究情錢奶最完善的刊本。

劇情簡介

貧民賈仁平時以挑土築牆為生,偶然挖到周榮祖家藏在牆下的祖產而致富,周榮祖夫婦則因此落魄。賈仁雖有了萬貫家財,卻無兒無女,命坐館先生陳德甫替他買一個兒子,恰巧買了風雪之中走投無路的周榮祖夫婦賣的兒子長壽。二十年後,長壽長大成人,賈仁財富越聚越多,卻吝嗇成性,擁有“鴉飛不過的田產”,卻因一抹油指頭被狗所舔而氣急致死。周榮祖夫婦乞討至東嶽廟中,遇到長壽,發生衝突,後經陳德甫說明實情,一家人才得以重聚,賈仁二十年前無意中得到的財產又原封不動的歸於周家,而自己只是替別人做了二十年的看錢奴。

後世影響

《看錢奴》對後世的文學作品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據有關資料,《看錢奴》雜劇在元代主要被改編為院本,在明清兩代主要被改編為傳奇,在當代則主要被改編為崑曲,總之其影響至為深遠。元朝後期,此劇曾被屈彥英改編為《看錢奴》院本演出。明朝王元壽曾將此劇與《來生債雜劇合併改編為《靈寶符》傳奇。明朝徐復祚雜劇《一文錢》明顯秉承了此劇的諷刺喜劇精神和審美特徵。誠如徐子方在《明雜劇研究》中說:“此吝嗇鬼形象,與元曲鄭廷玉之《看錢奴》形象有一脈相通之處。”清代薛旦又將《看錢奴》雜劇改編為《狀元旗》傳奇。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根據《看錢奴》雜劇改編的崑曲《看錢奴》搬上戲曲舞台,對元雜劇的編演傳承進行了積極的探索。
從小說創作來看,明朝凌濛初的話本體小說《初刻拍案驚奇》第三十五卷就是根據元朝無名氏雜劇《崔府君斷冤家債主》和鄭廷玉此劇的故事情節合併改編而來。清朝吳敬梓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第五回和第六回中對嚴監生慳吝異常的誇張諷刺,也明顯受此劇諷刺藝術精神的影響。從此劇開始,慳吝人便成為不少作家諷刺的對象。另外,《看錢奴》對清代諷刺小說比較重要的一點影響在於人神互動的藝術構思,並以神話故事的結局隱喻諷世。《紅樓夢》、《西遊記》、《聊齋志異》、《封神演義》、《孽海花》等即是其代表。以神鬼世界反映凡俗世界,正是封建時期文化高壓專制下作家藉以批判現實的無奈選擇。
此外,從王國維的《宋元戲曲史》可知,《看錢奴》在國外也有流傳,法國人裘利安(Jilian)在1830-1840年間曾將《看錢奴》譯成法文。

藝術賞析

主題思想

作為中國古代十大喜劇之一,《看錢奴》應該在中國戲劇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但事實上,它卻遠沒有《西廂記》、《牆頭馬上》、《風箏誤》等才子佳人劇在文學史上的地位那樣高。作者在《看錢奴》的楔子中就明確地指出,要“將釋典儒宗細講習”。歷來學者在研究這一劇本時對其中的諷刺性持肯定態度,對貧富天定的宿命論思想則頗多微詞。游國恩在《中國文學史》中說:“宣揚了神佛的威力和因果報應、富貴在天的迷信思想。”因而斥其“思想上並無可取”,並大大削弱了它在文學史上的價值。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讀者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應該客觀對待劇中因果報應的思想。俗話說“知人論事”,鄭廷玉之所以有這種宗教思想,與他所處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元朝政治上腐敗,思想上是儒釋道三教合流,處於社會下層的知識分子在仕途上無法找到出路。他們尋求解脫的一種方式是在文學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筆者認為鄭廷玉在劇本中對一些小人物的塑造,通過他們的興衰來揭示社會的不公,最後以團圓的結局收尾,無可否認其中滲透了作者因果報應的思想,在現實世界無法實現的願望,只能對理想世界寄託一種希冀。

藝術手法

《看錢奴》在藝術上也運用了多種手法刻畫人物形象。最成功之處在於用諷刺的手法對賈仁這個吝嗇鬼的塑造。何謂諷刺?陳望衡說:“諷刺必須取曲說的方式……曲說,必須是機智的,自然的,而不是生硬的,勉強的。”諷刺的具體體現是突出運用漫畫式的手法。所謂漫畫式的手法?就是“抓住人物一兩點特徵加以突出誇大,以達到荒誕不羈的效果”。劇中第三折中的情節,就是諷刺手法運用的明證。賈仁想吃烤鴨,卻捨不得花錢。他把自己的手放在烤鴨上“著實的撾了一把,恰好五個指頭撾的全全的”,到家之後每咂一個手指頭就吃一碗飯。剩下一個指頭上的鴨油不幸被狗舔了,氣惱之下一病不起。作者通過賈仁吃飯這一細節的刻畫,他的貪婪吝嗇躍然紙上。再如他臨死前咬緊牙要“破一破慳,使些錢”。想吃豆腐,只想“買一個錢的豆腐”。兒子請人畫一喜神,他竟讓畫背身兒,因為“畫匠開光明,又要喜錢。”最後交待自己後事更讓人目瞪口呆。拒絕兒子為他買棺材,用斧頭把身子攔腰剁成兩段放在馬槽里埋掉,剁屍骨要借別人家的斧子,因為“我的骨頭硬,若使我家斧子剁卷了刃,又得幾文錢鋼!”這樣有悖常理的行為著實讓人咂舌,自己快咽氣了念念不忘的還是怎樣省錢。錢成為其人生的唯一樂趣,他也成了金錢的奴隸。這樣的人物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存在,是作者漫畫式的誇張描寫,把一個愛財勝於命的守財奴形象呈現給讀者。
劇中對比手法的運用也是俯拾皆是。對比就是“一個人前後言行的比較,或者人物與人物之間的比較”。從這些對比中可以看出人物的不同特點。在第一折中賈仁在廟裡向神靈抱怨,並且許下自己一旦富貴的諾言。“上聖,但有些小富貴,我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我可也舍的”。他暴富之後,“做下潑天也似家私”,“一文也不使,半文也不用。別人的東西恨不得擘手奪將來,自己的東西舍不的與人;若與人呵就心疼殺了也。”富貴前後言行不一致的對比,體現了賈仁言而無信虛偽的本質。連劇中次要人物廟祝前後的言行也是反差劇烈。第三折中廟祝對周祖榮夫婦云:“我也做些好事,你老兩口就在這一塌兒乾淨處安歇”。當興兒給了廟祝銀子後,這時廟祝云:“我說老弟孩兒,你便讓錢舍這裡坐一坐兒!自家討打吃!”廟祝的這一變化,使他趨炎附勢的形象呼之欲出,正是“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社會現實的寫照。
鄭廷玉善於通過具體生動的細節來刻畫人物性格,推動劇情的發展。所謂細節,就是“文藝作品中細膩地描繪人物性格、事情發展、社會環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組成單位”。第二折中“雪中賣子”寫窮秀才周榮祖走投無路被迫賣子,賈仁無兒無女想買子收養。吝嗇成性的他耍賴不想付錢,甚至想讓賣子的周榮祖付“恩養錢”。經過陳德甫從中斡旋,賈仁第一次給陳德甫錢時說:“你兜著,你兜著。當陳德甫覺得錢少時,賈仁云:“一貫鈔上面有許多的寶字,你休看的輕了。你便不打緊,我便似挑我一條筋哩!挑我一條筋也熬了,要打發出這一貫錢,更覺艱難”。第二次時賈仁云:“我教你,你把這鈔高高的抬著,道:‘兀那秀才,賈老員外與你寶鈔一貫’”。“兜著”、“抬著”這兩個動詞突出數量之少的一貫鈔,從中透露出
賈仁的無情,把一個滅絕人性的刻薄鬼寫得生動逼真再如第三場祝廟上場詩云:“官清司吏瘦,神靈廟主肥,有人來燒香,先搶大公雞。”作為廟祝應該是虔誠的信徒,可是一個“搶”字把廟祝迫不及待、貪婪的本質淋漓盡致地傳達出來。
王國維在《宋元戲曲史》中說:“然元雜劇最佳之處,不在其思想結構,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之有意境?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是也。”
人物的語言和他的身份緊密結合,這也是該劇本的鮮明特色-“本色當行”。以第二折中陳德甫和周榮祖的語言為例略加分析。陳德甫云:“君子恕罪。敢問秀才那裡人氏,姓甚名誰,因何就肯買了這孩兒?”周榮祖云:“小生曹州人氏,姓周名榮祖,字伯成。因家業凋零,無錢使用,將自己親身兒情願過房與人兒。先生,你可作成小生咱。”從兩人的對話中可知兩人的語言乃不失書生本色。在第二折中賈仁的語言是另一番滋味。賈仁云:“我不是財主,難道叫我窮漢?”“我是個財主,我指甲里彈出來的,他可也吃不了。”賈仁反覆強調自己是個財主,表面上故作大方,實際上是人人皆知的小氣鬼。他的語言是對他暴發戶的心裡活動的揭示。

作者簡介

鄭廷玉,元代戲曲作家。彰德(今河南安陽市)人。作有雜劇23種,現僅存5種:《看錢奴買冤家債主》、《包待制智勘後庭花》、《楚昭王疏者下船》、《布袋和尚忍字記》、《宋上皇御斷金鳳釵》。另有一種《崔府君斷冤家債主》,但一說為無名氏作。鄭廷玉劇作語言當行,技巧熟練,尤擅長諷刺手法。由於他熟悉人情世態,他的劇本常有比較濃郁的生活氣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