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

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河南大學2019年11月5日獲批的重點實驗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
  • 成立時間:2019年11月5日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

研究方向

實驗室始終立足河南省及黃淮海地區的區域特色,面向國家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需求和世界作物科技前沿,以小麥、玉米等重要農作物為研究對象,圍繞“逆境生物學與可持續性農業”,以提高作物抗逆性能為目標,聚焦作物逆境生物學重大科學問題和關鍵生物技術,開展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

發展歷史

2019年11月5日,依託河南大學建設的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順利獲批立項建設。這是我校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以來在國家級創新平台建設取得的重大突破,該平台將在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和促進“生物學”一流學科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的支撐和保障作用。
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在植物逆境生物學教育部和河南省重點實驗室、國家“作物逆境生物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111計畫)和作物逆境生物學河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研究平台基礎上,經過28年的研究積澱,通過整合資源、集成優勢、突出特色組建而成。實驗室獲批建設,將推動我國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的創新研究,促進國家糧食戰略工程河南核心區建設和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提升河南農業基礎和套用基礎研究水平與創新能力,服務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水資源有效利用。
建設省部共建作物逆境適應與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家為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推進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也是省委省政府支持我校“雙一流”建設的重要舉措。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將實驗室列入了2018-2019年部省會商工作要點。2019年6月,實驗室建設運行實施方案順利通過科技部專家組論證。10月25日,科技部與河南省對擬建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了專題會商。11月5日,實驗室正式獲得科技部與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設。科技部要求,實驗室建設運行期間,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科技廳和依託單位應按照相關要求,在實驗室建設與運行管理、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省重大科技計畫項目立項、高端人才引進和領軍人才培養、實驗用房、科研儀器設施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和保障。

科研條件

實驗室自2018年正式籌建以來,在人才隊伍、科學研究、實驗條件、儀器設備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實驗室先後引進了包括國家傑青、中科院百人計畫等優秀青年學者24人。目前,固定人員近70人,包括973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傑青等國家級領軍人才10人,青年科研骨幹占研究隊伍的55%;新增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43項;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SCI論文145篇,8篇論文進入領域前1%高被引論文;挖掘作物抗逆種質資源210多份,審定農作物新品種4個,這充分顯示了實驗室原始創新能力在不斷增強。為支持實驗室建設,學校投入5000多萬元,建設了8400平方米的獨立實驗大樓,目前已投入使用。在開封市郊、鄭州新校區和海南三亞新增750畝的作物抗逆改良實驗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