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落葉
灌木,高約2米,稀達5米,樹皮紫紅色或灰褐色,有縱棱;枝條開展,綠白色複葉對生,有長柄,柄長2.5-3厘米,具三小葉;小葉橢圓形、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4.5-8厘米,寬(2-)2.5-5厘米,先端銳尖,具尖尾,尖尾長約1厘米,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有細鋸齒,齒尖具尖頭,上面無毛,背面青白色,主脈及側脈有短毛;中間小葉柄長5-10毫米,兩側小葉柄長1-2毫米。
圓錐花序頂生,直立,花白色;
萼片長橢圓形,淺黃白色,花瓣5,白色,倒卵狀長圓形,較萼片稍大,長5-7毫米,雄蕊5,與花瓣略等長。蒴果膀胱狀,扁平,2室,先端2裂;種子黃色,有光澤。花期4-5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路旁、山地或叢林中。省沽油生長發育與光照有密切關係。在鬱閉度較高的天然次生林分中,與各種喬木、小喬木混生,處於下層時,往往其單株冠幅枝條稀疏,樹勢弱,開花結果少,果實也較小;在林緣開闊地分布的省沽油,樹體相對生長旺盛。調查發現,在天然殘次林分內,由於林分受到人為頻繁採伐,其林內無明顯的高大喬木,野生省沽油經多次砍伐,形成叢狀分布,是一種陽性偏耐陰性樹種。
省沽油生長適宜土壤為砂壤土、麻骨土、烏麻骨,特別是疏鬆土層深度在22厘米以上、有機質含量高、速效鉀含量高、pH值5-6的酸性或偏酸性土壤,更加適宜省沽油生長;土層瘠薄、有機質含量低、速效鉀含量低的砂土、石砂、石灰性土壤中省沽油幾乎不能生長。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浙江、湖北、安徽(歙縣、黃山、青陽、貴池、石台、岳西、霍山、舒城、六安、金寨、廬江、滁州等)、江蘇、四川。
繁殖方法
播種
種子採集:選擇生長健壯的6-15年生的優良省沽油植株採集種子。省沽油種子一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成熟,呈微黃時即可採收。合格的省沽油種子360克≤千粒重≤420克,種子黃色或淡黃色、有光澤、飽滿,胚及胚乳為乳白色。
種子處理:採集的種子經過淨種後,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0.5小時後,置於室內陰涼乾燥處晾乾後於當年秋季播種到大田。將當年秋季採集的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消毒0.5小時。選擇室外背陰通風、排水良好處挖坑,將種子放入層積溝與濕沙分層擺放層積處理,貯藏坑內溫度應保持在10-15℃,細沙濕度保持在35-45%,翌年春季即可取出播種。一般每公頃播省沽油種子75千克左右。
圃地選擇與處理:選擇交通便利、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土壤結構疏鬆、排水良好、無嚴重危害性病蟲源的地塊作苗圃地,以結構疏鬆、透水透氣性良好的砂壤土為宜,要求土層厚度40-50厘米。育苗前,先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5千克/公頃與土按1:20的比例配製好後撒在苗床上,對土壤進行消毒。然後施經無害化處理的有機肥22500-30000千克/公頃和
過磷酸鈣375-450千克/公頃,耕翻土壤20-30厘米,壓碎土塊,混拌肥料,並清除磚石、草根。隨後灌水,待水滲後深耕細耙,平整作畦,畦寬100厘米、高30厘米,畦長依地形而定,步道寬40厘米,在圃地四周開好排水溝,做到內部不積水,外部來水淹不到。
播種方法:播種時要平整床面,灌透底水。按間距5-10厘米平行於畦長方向縱向開播種溝,溝的深度為2-3厘米。將種子混沙後均勻撒播於播種溝內,播種後覆蓋一層1-2厘米厚細土,澆1次透水,再覆蓋一層稻草或者秸稈。
扦插
硬枝扦插:結合冬季修剪進行穗條採集,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省沽油優良單株1年生萌條,或樹冠中下部外圍1年生硬枝作為扦插穗條,秋季落葉後至春季萌芽前均可進行,一般要求帶2-3對芽,剪截成長10-15厘米的插穗,上切口平剪。扦插前用0.1%的
高錳酸鉀溶液消毒10分鐘,插條基部在100毫克/千克的
ABT1號生根粉溶液中浸泡12小時。選擇土層深厚、結構疏鬆、含腐殖質多的圃地土作為扦插基質。插前將圃地澆透水並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覆蓋一層地膜。插前圃地灌足底水,按株行距5厘米×10厘米將插條直插入土中,要求露出地面1-2個芽,下端插入深度為插條長的2/3,蓋土壓實,插後噴透水並及時覆蓋塑膠小拱棚,以保持濕度和溫度。
嫩枝扦插:一般於每年的4月底至5月初,從樹勢健壯的良種母樹上剪取無病蟲害、當年生、長10-15厘米的無花粗壯嫩梢作為插穗。基質配方為草炭土50%、珍珠岩10%、蛭石10%、腐熟有機肥30%,使用前將所有原料在太陽下每隔2小時翻動1次,暴曬8-10小時,並用硫酸亞鐵或代森鋅滅菌,拌入適量靈丹粉防蟲,然後混合拌勻作為扦插基質。用直徑4-5厘米的可降解無紡布容器進行機械化營養土裝填,將填裝好的無紡布灌裝容器袋切割成8-10厘米長的小段,插穗扦插前在200毫克/千克的
NAA溶液中浸泡0.5小時。1個容器袋插1根穗條,株行距以插條上的葉片不互相遮擋為宜,穗條插入深度為3-5小時,插條與容器袋垂直,蓋土壓實,插後噴透水並及時覆蓋塑膠小拱棚。
栽培技術
苗期管理
撤除覆蓋物:當幼苗出土數量達到60-70%時,及時撤除覆蓋物。
肥水管理:遵循“旱灌澇排”的原則,根據土壤墒情和苗木的長勢,及時進行灌水。苗期整個生長季節中,一般應進行2-3次追肥,苗高長至15厘米時,結合澆水施肥,或雨後待苗木葉片水分乾後撒施,追施尿素75-150 千克/公頃,6月和7月再分別追肥2次。
間苗與定苗:當幼苗展開3-4對真葉及互相遮陰時開始進行第1次間苗,一般第2次間苗與第1次相隔10-20天。及時間除長勢差、受損傷、感染病蟲害及過密的苗木。最後一次定苗在5月底至6月初,保留苗木30萬株/公頃左右。
保持棚內適宜溫度為20-25℃;在插穗生根期間,棚內相對濕度以80%以上為宜。插條成活後,及時選留1條新梢培養成主幹,除掉基部多餘的萌生枝。扦插後儘量少灌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每隔5-7天噴施尿素或磷酸二氫鉀進行根外追肥。在生長期,要及時清除枯死插穗及雜草。7-10天噴1次800-1000倍多菌靈以防感染。插穗生根後,開始逐步採取通風、透光、控水及控肥等措施進行煉苗。硬枝扦插苗7月下旬移植到普通苗床上培育;嫩枝扦插苗10月上旬移植到普通苗床上越冬或沙埋越冬。
選地整地
造林地忌選積水及過於粘重板結的土壤,尤其選擇肥沃通透性好的維酸性砂壤和壤土最為適宜。整地應在載植前1-2個月進行,整地挖出的心土經風化後先表土、後心土回填穴狀整地規格為80厘米×80厘米×60厘米,抽槽整地為80厘米×60厘米,有條件的每穴可施有機肥5-10千克,餅肥0.5千克以上或複合肥0.2千克為宜。
栽植撫育
造林時間:造林季節為冬春兩季,冬季造林以9月下旬至11月中旬為宜,以季節造林苗木已停止生長進入休眠期,又在結凍之前,對苗木無傷害,此時有是農閒季節勞力充足,更重要的是苗木,經過越冬的過程,根系在地溫的作下,斷根易形成愉合組織,易形成新根系的生長點,特翌春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很快的形成新根系,減少了栽植後的緩苗過程,促進了快速生長。春季選林在2月中旬至3月中旬之間,此季節造林已避過寒冷期,又在苗木萌芽前,此期地溫、氣溫逐漸升高,易生根發芽。
造林密度:造林密度根據經營目的而定,培育密植豐產園,株行距1.5米×2米,一般造林密度為株行距2米×2米,林農間作套種株行距為寬榨行2米×2米×4米或1.5米×2米×5米,即每畝222、167、111株。
栽植方法:栽植時要選地徑0.6厘米以上、無病蟲害、根系完整的優質苗木,因苗木鬚根多,要做隨起苗、根子隨蘸土漿、隨栽植、嚴防太陽暴灑傷根;植苗時不易太深,苗基部與地面平為宜,要做到根直、填平土、砸實、澆水,高封土10-20厘米。栽植後及時從已封好的地面處截桿,成活率可達100%。從基部截乾造林。
幼樹撫育管理:為促進幼林快速形成叢狀形樹冠,提前鬱閉成林,獲得較大的生態與經濟效益,對以採花、葉為主的幼樹前5年,每年的4月中下旬、10月上旬進行二次短截修剪,對以採種子為主的幼樹每年10月上旬進行一次短截修剪。每年要及時擴穴、中耕、除草、施肥,施肥要在冬季深耕撫育時每株施有機農家肥10千克以上5-7月份、每畝追肥1-2次,每次每株施複合肥0.2千克。
病蟲防治
病害
白絹病:播種前進行土壤消毒,施生石灰750千克/公頃或1%硫酸銅溶液3750-4500千克/公頃。注意排水,消滅雜草,促進苗木生長旺盛。白絹病發病初期用70%五氯硝基苯500倍液或1%
硫酸銅溶液澆灌苗根或在病苗周圍土壤中施草木灰。挖除病苗及苗周圍的病土,用石灰消毒。
莖腐病:選擇排水良好、土層疏鬆的地塊育苗。苗圃地遮陰、覆草、有林地間作,降低苗床溫度防止灼燒,高溫乾旱時灌水。發病期間加強檢查,發現病苗及時清除銷毀,輕病株切除病根,然後澆灌20%
石灰水或25%硫酸亞鐵水。
蟲害
小(大)地老虎:及時清除圃地及其周圍雜草。發現省沽油嫩葉上有缺刻和孔洞時應及時捕殺,清晨檢查發現新鮮斷苗可在斷苗附近扒開表土捕殺。在成蟲盛發始期,可用黑光燈誘殺成蟲,或用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配成糖醋液,加入25%滴百蟲粉劑1份,誘殺成蟲。
蚜蟲類:保護和利用天敵,如七星瓢蟲、食蚜蠅等捕食性天敵。在蚜蟲發病初期噴施50%對硫磷乳油2000-2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
主要價值
經濟:種子油可制肥皂及油漆。莖皮可作纖維。據分析,種子含油17.57%。
食用及藥用:省沽油是中國稀有的可食用灌木。自身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礦物營養元素,並在醫學上具有明目、降壓、利尿、解毒等功效,特別適用於肥胖、高血壓人群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