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部署和省委關於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的《意見》,特制定如下實施辦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江蘇文化建設工程實施辦法》的通知
- 類型:通知
- 來源:中國網
- 發布機構:江蘇省委辦公廳
各市、縣(市、區)委,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委各部委,省各委辦廳局,省各直屬單位:
《江蘇文化建設工程實施辦法》已經省委、省政府領導同志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江蘇文化建設工程實施辦法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部署和省委關於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的《意見》,特制定如下實施辦法(節錄)。
一、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以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美好江蘇為主題,以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任務,以滿足人民民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始終把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作為黨的工作的一條主戰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主陣地、推進“兩個率先”的一支主力軍,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江蘇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加快建設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產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的文化強省,更好地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
按照全面落實“六個注重”、全力實施“八項工程”、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的目標要求,到2015年,全省文化改革發展主要目標是:
——文化凝聚引領能力顯著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公民素質明顯提高,“三創三先”新時期江蘇精神廣為弘揚,主流輿論更具公信力影響力,全省人民為“兩個率先”團結奮鬥的思想基礎更加鞏固,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全國文明城市創建、重大先進典型選樹等方面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文化惠民服務能力顯著提升。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均等化,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1200平方米,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覆蓋率達90%以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走在全國前列。
——文化創作生產能力顯著提升。適應城鄉人民民眾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在全國有影響的精品力作不斷湧現,各文化藝術門類在國家級重點獎項評比中位居前列,培育形成一批全國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團隊。
——文化產業競爭能力顯著提升。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文化產業結構更加最佳化,新興文化業態在文化產業中的比重達60%,培育形成一批千億級行業、百億級企業和重點產業集聚區,文化產業增速高於GDP和服務業增速,全省文化產業總收入超過1萬億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6%,成為江蘇的支柱產業。
——文化改革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建成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的文化創意中心、文化科技研發中心和文化產品產權著作權交易中心。
——文化隊伍建設能力顯著提升。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發展壯大,隊伍結構明顯改善,人才培養、使用、激勵機制更加科學,努力造就百名文化拔尖人才和領軍人物、千名重點文化人才、萬名基層文化骨幹,使江蘇成為更富吸引力、更具創造活力的文化人才聚集地。
二、建設先進思想文化
立足江蘇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偉大實踐,著力建設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體現新時期江蘇精神的先進思想文化。
- 深化理論武裝。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向深度和廣度拓展,引導黨員幹部深入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進一步提高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和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以領導幹部為重點、黨委(黨組)中心組學習為抓手、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科學發展本領為目標,完善考學評學述學等制度,推動學習型黨組織、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帶動學習型社會建設。深入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建設一批實踐基地,加強講壇學堂、黨員輪訓冬訓和基層黨校建設,組建萬人志願宣講隊伍,發揮基層宣講典型的帶動作用,廣泛開展基層理論宣講和形勢政策教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基層、進網路、進人心”。
2.大力弘揚新時期江蘇精神。認真貫徹中央頒布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實施綱要》,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辦法,廣泛開展學習、宣傳和實踐活動,推動全社會形成共同理想追求。更加注重江蘇人的精神建設,傳承好改革開放以來全省人民創造的“四千四萬”精神、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精神和“三創”精神,培育和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的新時期江蘇精神,進一步提振推進“兩個率先”的“精氣神”。在全省集中開展新時期江蘇精神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大力宣傳“三創三先”典型,鼓勵“三創三先”實踐,引導幹部民眾始終保持艱苦創業、開拓創新、勇於創優的精神狀態,全力以赴爭科學發展之先、領社會和諧之先、率基本實現現代化之先。
3.加快建設社科強省。更好發揮哲學社會科學認識世界、傳承文明、創新理論、咨政育人、服務社會的重要功能,堅持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並重,傳統學科和新興學科、交叉學科並重,努力形成哲學社會科學創新體系,鞏固江蘇哲學社會科學在全國的領先地位。
三、提高公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堅持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社會風尚,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教育,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規範,開展“愛祖國、愛江蘇、愛家鄉”主題活動,引導人們在社會上做一個好公民、單位里做一個好工作者、家庭里做一個好成員。
1.培育示範群體。引導各級幹部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為人民服務宗旨,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規範從政行為,培育高尚情操和健康生活方式,保持思想純潔、作風純潔和清正廉潔。繼續開展全國全省道德模範評選表彰、學習宣傳和“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辦好“江蘇好人榜”,充分發揮道德模範、身邊好人和“雙百”、“雙50”人物的示範效應。在教育、醫療、商務等領域評選師德之星、醫德之星、誠信之星,推進各行各業思想道德建設。開展“千名文化志願者說唱先進典型”、“千名小志願者說唱美德少年”和“道德模範基層巡講網上宣講”活動,加強“道德講堂”等宣講陣地建設,營造崇尚先進、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到2015年,力爭入選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50名、“中國好人榜”700名。
2.加強德育教育。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進入大中國小教材,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公民意識教育。注重養成教育和道德實踐,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工作,增強吸引力感染力。深入實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九大提升行動計畫”,加快校外活動陣地建設,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到2015年,力爭實現全省未成年人社會實踐基地和成長指導中心縣(市)全覆蓋,建成鄉村學校少年宮2000個。
3.開展志願行動。倡導志願理念,弘揚志願精神,增強公民的社會責任意識和奉獻精神,引導人們在做好事、獻愛心的過程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在全社會形成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進步的社會氛圍。認真組織“學習雷鋒榜樣,踐行江蘇精神,匯聚道德力量”活動,把學習雷鋒與開展志願服務結合起來,廣泛開展學習踐行雷鋒精神活動,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統籌社會志願服務工作,重點開展社會志願服務“五大行動”,提高志願服務的科學化、規範化和社會化水平,打造一批有全國影響的志願服務品牌。到2015年,全省註冊志願者數量占城市總人口15%以上、占農村人口10%以上,在全社會形成關心、支持和參與志願服務的濃厚氛圍。
4.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弘揚江蘇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倡導自覺學習、終身學習,辦好“江蘇讀書節”,開展全民閱讀活動,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認真落實《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廣泛開展民眾性科普活動,傳播科學知識,倡導科學精神,反對封建迷信,推動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化“法治江蘇”、“平安江蘇”建設,開展“六五”普法活動,引導公民知法守法用法,提高法律素質。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建立健全覆蓋全社會的徵信系統,加大對失信行為懲戒力度。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發揮信教民眾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5.深化文明創建活動。深入推進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文明集市、文明風景旅遊區等創建活動,協調推進城鄉文明建設,開展“市民公共文明指數”、“鄉風文明指數”和“行業文明服務公眾滿意度指數”測評,不斷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民眾滿意度。繼續抓好“百城萬店無假貨”、“放心消費”等創建活動,引導、推動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開展創建活動。到2015年,力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10個、文明村鎮120個、文明單位180個,打造區域文明城市群和文明城鎮群。
四、增強主流輿論引領力
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加快構建定位明確、特色鮮明、功能互補、覆蓋廣泛的輿論引導新格局,切實提高輿論引導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不斷壯大主流思想輿論,努力形成積極健康、奮發向上的良好輿論氛圍。
1.唱響時代強音。引導各級各類媒體自覺擔當社會責任,爭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建設者傳播者。堅持用先進思想文化引領社會輿論,在多元多樣中立主導,在交流交融交鋒中謀共識,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把黨和政府的主張與人民民眾的意願結合起來,深入淺出地宣傳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宣傳全省有效實施“八項工程”、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的新鮮做法、積極成效、成功經驗,宣傳人民民眾在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中的首創精神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加強與中央媒體、重點網站的密切合作,中央媒體年用稿數量質量保持全國領先。
2.壯大主流陣地。做大做強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等重要媒體,加快數位化轉型,擴大有效覆蓋,發揮輿論主陣地作用。支持新華報業傳媒集團、江蘇廣電總台(集團)等加強資源整合和跨媒體合作,逐步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型綜合性傳媒集團。加強內容建設,強化先進思想文化的引領,打造一批導向正確、具有較高欣賞價值和審美品位、深受客群喜愛的知名品牌欄(節)目。深化“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不斷改善話語體系、改進傳播方式,用民眾的事例感染民眾,用民眾的語言宣傳民眾。“十二五”期間,全省培育4種以上發行量超百萬份(冊)的報刊,打造10個以上全國性媒體品牌,扶持2-3個全國一流的時政或社會生活期刊,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在全國各省區中保持第一。
3.發展新興媒體。加強重點新聞網站建設,引導商業網站健康發展,鼓勵各類網站發展新技術、新業務。支持中國江蘇網打造成全國一流的大型網路傳媒集團,在新興媒體中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支持省主要媒體拓展網路多媒體、移動多媒體等傳播載體建設,形成一批品牌新媒體。籌組江蘇新華傳媒信息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江蘇廣電總台(集團)建設網路廣播電視台,獨立IP位址達到全國網路電視台前三位,建成國內領先的手機電視內容提供商。培育有江蘇特色的網路文學、音樂和健康向上的動漫、遊戲等文化產品,加大原創網路文化產品扶持力度,推動文化精品網路傳播,鼓勵網民創作健康向上的網路文化作品。到2015年,全省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用戶達到500萬戶,網路電視用戶達到500萬戶,江蘇手機報用戶達到500萬戶,一、二類新聞網站力爭達到10個左右,訪問量大、影響大的互動社區達到20個,形成以中國江蘇網為骨幹、在全國省級新聞網站中名列前茅的網路媒體群。
4.改進引導方式。全面推進黨委政府新聞發布工作,加強新聞應急機制建設,加強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輿論引導。注重民生問題的輿論監督,通過正面引導推動問題的解決。完善法律規範、行政監管、行業自律、技術保障、公眾監督和社會教育相結合的網際網路管理體系,逐步實行網路實名制。深入開展文明網站創建活動,督促網路運營服務企業履行法律義務和社會責任,開展網路淨化行動。推進政府網上政務公開,建立網路發言人制度,依託重點新聞網站建設政務微博等。總結推廣鎮江網際網路屬地管理經驗,加強對即時通訊工具和社交網路等的引導和管理,依法懲處傳播有害信息行為,規範網上信息傳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網路環境。
五、繁榮文藝創作
堅持“二為”方向、“雙百”方針,把繁榮文藝創作作為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的重點任務,加強對創作生產的引導,推動各文藝門類百花齊放,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和名家大師,構築“文化高峰”,進一步提升江蘇在全國文學藝術領域的地位和影響力。
1.扶持重點作品創作。加強文藝創作規劃,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等為龍頭,實施《江蘇重點文藝創作項目資助辦法》,對創意新、基礎好、有市場前景的重點作品給予資助,集中優勢資源創作生產重點作品,力爭在文學、影視、舞台劇、動漫等領域每年分別推出1-2部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作品。引導文藝工作者深入實際、深入生活、深入民眾,認真對待和積極追求文化產品的社會效果,定期組織文藝工作者深入各地採風,推動我省現實題材尤其是工業、少兒、新農村建設題材作品的創作生產。
2.建立聯動開發機制。堅持抓基礎、抓源頭,組建江蘇劇本中心,通過廣泛徵集、組織創作等形式,匯集一批優秀原創劇本,為打造重大文化產品提供保障。充分發揮江蘇文學創作優勢,定期組織作家與影視劇、舞台劇、動漫等門類的創作者溝通交流,推動文學作品的多元轉化,同時引導作家參與其他藝術門類作品的創作生產,增強原創能力。建立與國內著名編導的定期溝通、交流合作機制,每年邀請全國一流創作人才到江蘇實地考察,推介江蘇重大創作題材和文化資源,藉助名家大家推動優質文化資源轉化為優秀文化產品。
3.打造專業創作基地。在全省選擇一批專業性強、特色鮮明、有發展潛力的藝術生產單位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在政策和資源上給予傾斜,逐步形成舞台劇、影視劇及動漫等一批專業化創作生產主體或基地。以幸福藍海為基礎,打造電影全產業鏈,提升江蘇影視製作、發行、放映能力。重點扶持一批地方戲劇代表性文藝院團,增強地方劇種的發展活力。發揮江蘇中國畫、版畫創作優勢,建設一批版畫創作基地,支持新金陵畫派、新吳門畫派、新彭城畫派、太湖畫派創新發展,努力形成在國內有影響的新的創作流派。鞏固鳳凰傳媒集團蘇版圖書在全國的地位。
4.放大文化品牌效應。整合資源,創辦江蘇藝術節,引領文藝創作,服務人民民眾,擴大江蘇文化影響力。著力提升文學蘇軍、中國百家金陵畫展、南京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長江文化藝術展示周、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吳文化節、漢文化節、南京小紅花、二胡之鄉民族音樂節、江蘇書展等的品牌內涵和影響力。繼續承辦好中國曲藝牡丹獎、音樂金鐘獎(民樂)、民間文藝山花獎等全國性活動,使江蘇成為在海內外有影響的文化藝術交流展示中心。注重對江蘇歷史文化資源的深度發掘,新創1-2個特色文化品牌。
5.完善引導評價激勵機制。堅持把遵循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人民民眾滿意作為評價作品最高標準,把民眾評價、專家評價和市場檢驗統一起來,形成客觀全面的文化產品評價標準。加強文藝評論隊伍和陣地建設,利用黨報黨刊、電台電視台、專業性文藝刊物和重點文藝評論網站,開展積極健康的文藝評論,推介優秀作品,引導文藝創作,提高民眾審美能力。加強文學期刊建設,注重發現新人、推出力作,力爭“十二五”期間培育3個以上在全國有影響的重點文學刊物。加大宣傳推介力度,對我省湧現出的優秀文藝人才和重點文藝作品,省各主要媒體和重點新聞網站開設專欄專題,及時進行全面宣傳報導。對在國際國內高級別獎項和大賽中獲獎的作者、作品進行重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