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集賢院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信息欄、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官名。五代南唐置,以朝士充任。北宋太宗淳化元年(990)再...
《新唐書·百官志二》:“集賢殿院。學士、直學士、侍讀學士、修撰官,掌刊輯經籍。凡圖書遺逸、賢才隱滯,則承旨以求之。謀慮可施於時,著述可行於世者,考...
仁宗天聖六年(1028),梅詢再次入集賢院,遷工部郎中,改直昭文館、知荊南府,召為龍圖閣待制、翰林院侍讀學士,兼群牧使。因與寇準關係密切,受牽連,又被貶往...
滕子京直集賢院 寶元元年(1038)滕子京調江寧(今江蘇南京)府通判,不久徙湖州(今浙江吳興)知州。康定元年(1040)九月西夏國王嵬名元昊大舉興兵侵宋。滕子京升官...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進士,歷光祿寺丞,知新昌縣,直集賢院,因不附權貴,二十七年未升遷。大雅稱:「吾不學乎世而學乎聖人,所以致此。」天禧年間,奉使淮南,...
富弼(1004年2月13日-1083年8月8日),字彥國。洛陽人。北宋名相、文學家。天聖八年(1030年),富弼舉茂才異等,歷授將作監丞、直集賢院、知諫院等職。慶曆二...
賈黯(1022—1065)字直孺。河南鄧州穰縣人。以直言敢諫聞名,首論韓琦、富弼、范仲淹可大用。宋仁宗慶曆六年(1046)丙戌科狀元。遷為著作佐郎,值集賢院,歷官左...
宋綬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其父宋皋,曾任尚書度支員外郎、直集賢院等職。宋綬幼時聰明機敏,額有奇骨,深受外祖父楊徽之的器重和寵愛;宋綬的母親楊氏也知...
慶曆七年(1047年)四月,改任尚書工部員外郎、直集賢院、陝西轉運使。 [17-18] 慶曆八年(1048年)五月二日,包拯調任河北路(治今河北大名)轉運使,六月二十二...
呂溱(1014—1068),字濟叔,江蘇揚州人。寶元元年(1038)戊寅科狀元。曾任亳州通判、直集賢院,出知蘄、蕪、舒州。英宗治平二年(1065)後起知池州、江寧府。神...
擢第三人,除大理評事、通判舒州,召試中書,為太子中允、直集賢院。歷三司、開封府判官,再遷左正言,出為淮南轉運副使。帝幸亳,以勞,遷尚書禮部員外郎。會江南...
李昭道,生卒年未詳。字希俊,唐代畫家。唐朝宗室,彭國公李思訓之子,長平王李叔良曾孫。甘肅天水人。曾為太原府倉曹、直集賢院,官至太子中舍人。擅長青綠山水,世...
初通判揚州,召直集賢院。歷官知制誥、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等。神宗熙寧三年(1070年),拜參知政事。熙寧九年(1076年),進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元豐...
蔡確上疏談論王安石的錯誤。加直集賢院,遷侍御史知雜事。 [5] 范子淵疏浚黃河工程,知制誥熊本巡察後發現不對勁,被范子淵彈劾,蔡確彈劾熊本黨附文彥博,熊本被...
還,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同修起居注。吳充以論溫成皇后追冊事,出知高郵,京疏充言是,不當黜。劉沆請言並斥京,仁宗曰:「京亦何罪?」但解其記注,旋復...
歷任直集賢院、知制誥、知荊南府、判三班院等職。宋神宗初年,拜翰林學士。未幾,權發遣開封府。因拒絕用新法審理案件,為王安石所惡,熙寧二年(1069年)出為侍...
進直集賢院、判吏部南曹、開封府推官、鹽鐵判官,歷知邢漢廬州、鳳翔府,京東、陝西轉運使,擢侍御史知雜事。中文名 李柬之 別名 公明 出生地 幽州人 出生...
此志所題“梁州都督府戶曹參軍直集賢院衛靈鶴奉教檢校鐫勒並題篆額”之“奉教檢校鐫勒”的說法在金石中是少見。衛靈鶴其人不見傳,但在1999年秋出土於河南洛陽...
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直集賢院,曾上書申明歷代對孔子及其嫡裔封號的混亂狀況,建議革唐代之失誤,法漢代之舊制,改至聖文宣王四十五代孫孔宗願為衍聖公。獲準,...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丁度登“服勤詞學科”進士(榜眼),授大理寺評事,歷官通判通州,監齊州稅,太子中允,改直集賢院,調吏部南曹。...
宋代校訂和刻印醫藥書籍機構名。此機構始設於北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該年八月仁宗詔令編修院置校正醫書局,命直集賢院、崇文院檢討掌禹錫等四人並為校正醫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