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壺腹(rectal ampulla)是2013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直腸壺腹
- 外文名:rectal ampulla
- 所屬學科:中醫藥學
- 公布時間:2013年
直腸壺腹(rectal ampulla)是2013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
直腸壺腹(rectal ampulla)是2013年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定義直腸下端的膨大部分。出處《中醫藥學名詞》第二版。1...
直腸橫襞稱Houston瓣或直腸皺襞,是直腸管反折的粘液線,也是直腸壺腹部內呈半月形的橫行皺襞,由環形肌和黏膜形成,或包括環肌和縱肌。正常時有三條,在雙重造影下才能顯示。一、相關解剖結構 1、多數人認為直腸長12-15cm或16cm,...
直腸瓣是直腸壺腹內呈半月形的黏膜橫皺襞,每個直腸瓣寬約1. 4cm,長3cm,約相當於直腸圓周的2/3。一般有3個,最上方相當於直腸和乙狀結腸交界處,位於左側壁,距肛緣約12cm;中瓣位於右側壁,距肛緣約9cm,與腹膜反折平面相對,...
直腸位於盆腔內,是大腸的末段。全長12~15cm,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終止肛門。直腸在盆膈以上稱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門部和肛管。盆部的下端有時呈梭形膨大,稱直腸壺腹。直腸在前後的方向上有兩個彎曲。上方的彎曲稱直腸骶...
患者取胸膝位,先做肛門直腸指診檢查,再將塗潤滑劑的鏡筒及芯子用右手持之,並用拇指頂住鏡芯,將鏡管上的長度標記向上,便於了解插入深度,先將腸鏡的頭端朝臍孔方向緩慢插入約5cm,然後以左右旋轉動作逐漸進入直腸壺腹部,取出鏡芯...
對直腸脫垂的發生有兩種學說。一是滑動性疝學說:認為直腸脫垂是直腸盆腔陷凹腹膜的滑動性疝,在腹腔內臟的壓迫下,盆腔陷凹的腹膜皺壁逐漸下垂,將覆蓋於腹膜部分之直腸前壁壓於直腸壺腹內,最後經肛門脫出。二是腸套疊學說:正常時直腸...
直腸與肛門狹窄:是指肛門、肛管和直腸的腔徑變細、變形或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稱為肛門與直腸狹窄。因狹窄部位各異,分肛門狹窄及直腸狹窄(多見齒狀線上方2.5-5cm或直腸壺腹部),狹窄部位常在10cm以內,與原發病變性質有關,狹窄上端...
臨床上常見的直腸脫垂套疊的形式較多。近年來,有的學者認為,以上兩種學說基本上是一回事。因為直腸前壁陷入直腸壺腹處也可以看作是部分腸套疊,只不過是程度上的差異。分類 臨床醫學上,直腸脫垂分類有多種方法,我國的標準直腸黏膜脫垂...
肛直腸線位於肛柱的上端,是直腸與肛管的分界線。在這個位置,較寬的直腸壺腹部在穿過盆膈時陡然變窄了。肛柱的下端是連續的肛瓣。肛瓣的上方有一些小的隱窩,稱肛竇。當排便時,肛竇受到擠壓,排出黏液以助於糞便從肛管排出。肛瓣下方...
由於不完全脫垂是直腸下部黏膜與肌層分離向下移位形成皺摺;完全脫垂主要是直腸膀胱或直腸子宮陷凹太深成為疝囊,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後經肛管脫出肛門。檢查明確對選擇治療肛腸脫垂的方法很重要。以上四步驟是正確診斷治療肛腸脫垂...
應先作直腸指診,然後右手持肛門鏡並用拇指頂住芯子,肛門鏡尖端應先塗上潤滑劑,用左手拇指、食指將右臀拉開,顯示肛門口,用肛門鏡頭部按摩肛緣,使括約肌放鬆;再朝臍方向緩慢插入,當通過肛管後改向骶凹進入直腸壺腹部。 將芯子...
Ampulla Recti[解剖] 直腸壺腹 Vater ampulla 乏特壺腹 ; Vater壺腹 ampulla cap 安瓿瓶膠帽 phrenic ampulla 膈壺腹 osseous ampulla 骨壺腹 Ampulla urethræ 尿道壺腹 biliaropancreatic ampulla 膽胰壺腹 oviduct ampulla 輸卵管 ...
3.直腸前膨出 亦稱為直腸前突。為直腸壺腹部遠端呈囊袋狀突向前方。該徵象可出現於無症狀的自願者中,故有人認為只有直腸膨出大於3cm才有意義。4.直腸前壁黏膜脫垂、內套疊 直腸黏膜脫垂是指增粗而鬆弛的直腸黏膜脫垂於肛管上闊別,...
套用排糞造影技術測定患者的肛直角、肛上距、腸恥距及恥骨直腸肌壓跡長度和深度,如用力排時發現恥骨直腸肌不鬆弛和(或)攣縮,直角不增大或縮小,可見恥骨直腸壓跡及壓跡加深加寬,直腸壺腹部狹小時可診斷盆底綜合徵。診斷 1.臨床表現 ...
會陰中心腱,為一纖維性中隔,長約1.25cm。位於會陰縫深部,兩側會陰肌間。有肛門外括約肌、球海綿體肌及成對的會陰淺橫肌、會陰深橫肌和肛提肌等起止於此;直腸壺腹和肛管的縱肌層亦參與其組成。此腱有加固盆底的作用。解剖結構 ...
recti,英語單詞,主要用作為名詞,用作名詞譯為“直”。短語搭配 seminiferi recti 精直小管 ampullae recti 直腸壺腹英語 Diastasis recti 腹直肌分離 ; [外科] 腹直肌分離症 單詞用法 柯林斯英漢雙解大詞典 recti /ˈrɛkta...
直腸以盆膈為界,在盆膈以上的部分叫直腸盆部或壺腹部,壺腹部的腸腔顯著擴張,其黏膜上可見有2-3條明顯的半月形橫行皺壁,叫直腸橫壁,也叫霍斯頓(HOUSTON)瓣,其中有最大的皺壁,在直腸壺腹部上方,貼靠前右側壁,距肛門約7...
這主要因為排便反射是由直腸壺腹部的神經完成的,而直腸壺腹部距肛門的距離最遠可達7cm,開塞露的細端長僅3cm,按照常規方法擠入肛門內的開塞露僅能到達肛管內,對直腸的刺激作用較小,排便反射相對較弱,因此大便量多且質地相對較軟的...
第一步 左側骨盆直腸間隙注射:在截石位3點處距肛緣1.5cm,用7.5cm腰穿針作皮下穿刺,經肛門括約肌至肛提肌,穿過肛提肌有落空感時,即進入骨盆直腸間隙,此時用左食指伸入直腸壺腹觸摸針尖部位,證實針體位於直腸壁外而未穿透直腸...
2.骨盆直腸隙位於盆底腹膜與盆膈之間,在直腸周圍,借直腸側韌帶分為前外側部與後部。此隙寬大並充滿結締組織。直腸指檢可們及直腸壺腹下份的兩側,即相當於此隙。3.直腸後隙位於直腸筋膜與骶前筋膜之間,又稱骶前間隙。向上與腹膜...
球囊逼出試驗的測試方法:將導尿管插進球囊內,用線紮緊球囊末端,球囊外部浸水潤滑,將球囊插入直腸壺腹部,注入37℃溫水50ml或50ml空氣,用夾子夾住導管。在注水過程中,詢問病人有無便意感,剛開始引起便意時,記錄注入的水量(直腸感覺...
圖1-54 直腸在體位置(前面觀)圖1-55 直腸、前列腺位置(右側面觀)圖1-56 直腸前面觀(離體)圖1-57 直腸側面觀(離體)圖1-58 直腸(右側面觀)圖1-59 直腸(左側面觀)圖1-60 直腸壺腹(前面觀)圖1-61 直腸黏膜 圖...
[陰道]後壁 [陰道]後壁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 靠近於背側的陰道壁。長7.5~9cm,上部與直腸子宮陷凹相鄰,中部借直腸陰道隔與直腸壺腹相鄰,下部與肛管之間有會陰中心腱。出處 《人體解剖學名詞》。
3、直腸與肛門狹窄:直腸與肛門狹窄是指肛門、肛管和直腸的腔徑變細、變形或不同程度的腸梗阻,稱為肛門與直腸狹窄。因狹窄部位各異,分肛門狹窄及直腸狹窄(多見齒狀線上方2.5-5cm或直腸壺腹部),狹窄部位常在10cm以內,與原發病變...
此間隙的出現可能與兩肌袢的牽拉方向和作用不同有關,恥尾肌袢向前、上方牽拉直腸,主要對直腸壺腹起承托作用;而恥直肌袢則部分受會陰體部的影響,向前略呈水平方向牽拉肛直曲後部,主要與肛直曲的形成和維持有關。此間隙為恥直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