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區劃,地理環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資源,植物資源,水資源,礦藏資源,風景名勝,古蹟,盧湖竹海,甘溪古村,笄山生態村,天下第一衝,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基礎設施,教育事業,醫療衛生,行政區劃歷史,政治,計畫生育,發展構想,
概況
盧村鄉位於安徽省
廣德市城南,毗鄰浙江
安吉。根據《廣德縣縣城總體規劃(2014-2030年)》檔案,到2020年前,安徽省
廣德市盧村鄉將撤鄉建鎮---盧村鎮。
全鄉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4.5萬餘人,轄一個街道13個行政村。盧村鄉自然資源豐富,素有“竹海之鄉”之美譽,萬畝竹海堪稱“廣德一絕”。全鄉有山場25萬畝,林木32萬畝,其中竹林13萬畝。另有
板栗4萬畝,
吊瓜近萬畝,
蠶桑1500畝,優質
綠茶、
白茶等2000畝。
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其中盧湖風景區集竹林幽深的
甘溪溝、萬頃竹海的笄罩山,千年古剎72景的靈山和靈秀甲東南的
盧湖四景區為一體。已申報國家規劃為重點名勝風景區。
區劃
13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全鄉總面積215.5平方公里,人口4.5萬餘人,轄一個街道13個
行政村。
地形地貌
盧村鄉屬低山區,境內最主要山峰有虎嶺海拔667米、荷葉山海拔727.3米、
陽岱山海拔665.7米、烏石山海拔641米、牛山海拔661.3米、桃花山海拔635.6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盧村鄉自然資源豐富,素有“竹海之鄉”之美譽,萬畝竹海堪稱“廣德一絕”。全鄉有山場25萬畝,林木32萬畝,其中竹林13萬畝。另有
板栗4萬畝,
吊瓜近萬畝,
蠶桑1500畝,優質
綠茶、
白茶等2000畝。
旅遊資源極為豐富,其中盧湖風景區集竹林幽深的
甘溪溝、萬頃竹海的笄罩山,千年古剎72景的
靈山和靈秀甲東南的
盧湖四景區為一體。已申報國家規劃為重點名勝風景區。
水資源
河流主要有石峻大河、自石獅分水嶺向南流經田溝老鴉潭至
浙江境內,石溪河流經宋陳直接流入
盧村水庫與無量溪匯合流入廣德縣城。主要塘(庫)有:盧村水庫(庫容7150萬立方米,屬中型水庫),小(二)型水庫兩座:上桃花山水庫(庫容10萬立方米)、陳家田沖水庫(庫容42萬立方米)、西沖大塘、上陽大塘、南沖大塘等。
盧村鄉資源極其豐富,盛產毛竹、茶葉、板栗、享譽“萬畝竹海”美稱。
礦藏資源
礦產主要有花崗石、石英石、自然石、大理石、黃砂等。
風景名勝
古蹟
靈山寺位於盧村鄉建平村內,七十二真景,如鬼斧神工。古時,山上有
靈山寺廣瑞禪院、
龍王廟等古剎,現僅有遺址可見,尚有普賢台、
解慍台、棋盤石、讀易洞、雲錦泉、不老泉等勝跡,可供探奇訪幽。
靈山寺廢墟東之溪溝旁,立有
李得陽詩碑,青石碑體草書,上刻明
萬曆四十二年(1614)廣德藉名宦
李得陽游靈山時所作《游靈山》詩,現碑體僅存下半。新建寺廟大雄寶殿於2005年5月30日落成,主持和尚釋寬見尚在北京佛學院研讀。
位於甘溪的橋頭村古戲樓遺址留存,始建年代不詳,
太平天國革命前尚有祠山廟宇及看樓與戲台組合成群,舞台用木板鋪成,台面高出地面2.2米,台口寬2.74米,進深3.4米,面積約20平方米,總體結構為明架抬梁,山牆架穿斗式,現樓面及部分梁架已朽。總體面積猶存。
始建於
道光十年(1830)的
鎖山橋至今完好,位於丁沖村麻田裡北,該橋花崗石拱券,長13.6米,寬4.4米,高5米,跨度7.45米,橋面兩側設條石欄桿。
盧湖竹海
盧湖竹海休閒度假區位於廣德縣城郊,距申蘇浙皖高速出口僅5公里。
境內規劃面積215平方公里,核心區域面積約20平方公里(含水面約4平方公里)。盧湖竹海度假區三面環山、生態優美。溪、河、湖、山交融如詩如畫,奇峰怪石、古木異草、竹海森林美麗神奇。高聳入雲的
靈山、荷葉山、
桃花山、烏石山、五堡山、馬鞍山猶如一個個堅強的衛士守護著蒼生,碧波蕩漾的盧湖宛如一顆晶瑩的明珠鑲嵌在茫茫綠海之中,高32米的水庫大壩更是宏偉壯觀。
盧湖竹海度假區歷史悠久,文化絢爛,有千年古剎
靈山寺、東山寺、
崇法寺,有明代建築橋頭戲樓、鎖山橋,有范仲淹揮筆賦詩的石溪、岳飛抗金古戰場
苦嶺關、粟裕率軍抗敵戰場牛山、戴笠“青年救國軍”訓練營,靈山真境、三峰疊翠、席帽奇蹤、石溪古意在廣德舊十景中獨占鰲頭,
笄山冬筍還被稱為
天下第一筍。
甘溪古村
甘溪溝在
盧村鄉東南部,長達10餘里,兩山一溪,一年四季,氣候宜人,酷暑高溫季節平均氣溫只有22度,甘溪河發源於海拔460米的將軍山,泉水清香甘甜,常年飲用此水,可延年益壽,百歲老人在
甘溪溝不足為奇,因此甘溪村又稱長壽村。
笄山生態村
笄山村位於盧村鄉西側,地形酷似五指形,縣轉播電視台位於
笄山上,素有“萬畝竹海”之稱。盧村竹海風景區是以盧村水庫為中心、面積16平方公里、水面5000餘畝的自然山水生態旅遊觀光點。
盧村水庫始建於七十年代初期,是廣德縣境內最大人工湖泊,被稱為“廣德後花園”,現已申報國家規劃為重點名勝風景區。
天下第一衝
人口民族
人口
全鄉面積215.5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積1135公頃,山場面積25萬畝,林木32.3萬畝,其中經濟林2.2萬畝,國家公益林7萬畝,竹林13萬畝。2004年,全鄉有12284戶,44683人,非農業人口1250人。
民族
居民中99.5%是漢族,有極少數回族、壯族、苗族等,主要是婚嫁遷移過來的。
經濟
第一產業
盧村鄉農作物播種面積1698公頃,其中糧食播種面積942公頃,糧食總產量6037噸,棉花總產量88噸。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少數養殖為輔。大宗品種有水稻、油菜、吊瓜、高山蔬菜等,養殖業主要有養豬、養雞、養鴨及水產養殖魚、龍蝦等。2003年起,為最佳化農業結構,應地制宜實施國家退耕還林,95%都栽上了竹類及苗木花卉。吊瓜種植在我鄉逐漸推廣,形成農民農業支柱產業,到2005年末,全鄉已種植吊瓜近萬畝。農民自發組織成立“吊瓜協會”,積極為會員提供優質吊瓜良種栽培技術,產品銷售“一條龍”服務。
中明村是國家農田改造項目區,種植仍以水稻為主。20多年來,盧村鄉農業生產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村鎮建設發生可喜變化,到2005年末農民人均純收入已達到3057元。
盧村鄉是全國十大
竹子之鄉廣德竹子集中區,甘溪、笄山素有萬畝竹海之稱,70-80年代各村興辦林場、大力發展林業,主要以杉樹為主,輔有毛竹、板栗等。
2001-2005年,全鄉退耕還林1.43萬畝,竹林墾復1萬畝,新增竹林2萬畝,2005年底,全鄉森林覆蓋率75%,是全縣綠化和森林資源保護最好的鄉鎮。
板栗、茶葉、吊瓜、楊桐樹葉是盧村鄉的特色經濟。
廣德縣2001年被國家林業部命名為“中國板栗之鄉”並確定為全國板栗生產基地,盧村鄉是廣德縣板栗之鄉之一,板栗種植面積4萬餘畝,年產達1100萬元;培育的大紅袍處暑紅大油栗,被安徽省林業廳定為全省1、2、3號優良品種;茶葉以同溪黃毛、桃山建平最為出名,清香可口、品質上乘;
盧村鄉常年氣候均衡,土質及氣候適宜種植吊瓜,自1999年引進吊瓜種植後種植面積逐年遞增;種植面積已超過萬畝,年產吊瓜籽百萬餘公斤;盧村鄉竹資源豐富,全鄉全年可產鮮筍700萬公斤,
笄山冬筍更是遠近聞名,是“皇家貢品”,“
廣德四絕”之一。
第二產業
1978-1992年,鄉鎮企業比較興旺,鄉政府成立經濟聯合委員會,專門從事和領導鄉鎮企業發展,當時主要有磚瓦廠、手帕廠、酒廠、沙廠、皮鞋廠、林場等等。到1993年,由於政策驅動,鄉鎮企業轉軌,私營企業開始逐步興起。竹加工編織、花炮生產是我鄉的主導企業,主要有加工竹涼蓆、竹扇、雕刻等,到2005年底,全鄉竹產品加工發展一千多戶,其中年產值500萬以上有4家,年產值100萬元以上達30多家。以楊承世花炮生產企業為龍頭的石溪花炮生產,大大帶動了地方發展,創造良好社會效益,解決了當地剩餘勞力的就業問題;以綠野食品公司為代表的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生產已逐漸成為當地新的經濟成長點。
第三產業
盧村鄉旅遊產業集群正在形成,區位、生態、規劃的效應已顯現。
現有企業數
1、東方太極文化養生公司
2、中國留學生村
3、承世生態旅遊度假山莊
5、建亭旅遊觀光園
6、甘溪建新山莊
8、甘溪竹海農莊
9、盧湖人家
10、楊家沖農家山莊
11、太陽山牡丹山莊
12、甘溪地方特色土菜館
13、十里溪農家樂
2005年集群產品銷售收入因太極洞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控制性詳規正在編制,現幾家山莊已經營。
2006年銷售總收入:1200萬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盧村鄉位於廣德縣南郊鄉政府駐地距縣城僅7公里,毗鄰浙江安吉,距上海、杭州、南京、蕪湖、黃山均在200公里左右。
盧田公路(盧村至同溪鄉田溝)長21公里,1974年竣工;1980年進行改線,從石溪通往與安吉縣交界處(上保)、長6.8公里,盧桃公路(盧村至桃山)長23公里,泥石路面,1981年3月竣工,橋3座,總長38.5米,設涵145道,1983年—1984年復修;
廣盧公路(縣城至盧村)長11公里,1957年竣工,橋5座,設涵20道,1983年冬全面大修,路面拓寬至10米;
1999年修通笄山油路,2002年修通甘溪油路,2004年底廣安路(廣德至安吉)盧村段動工將於2006年9月底竣工,“村村通”油路工程清方、桃山、宋陳、甘溪、笄山等村已經啟動,東盧路(東亭至盧村油路)即將開工建設。
盧村鄉用電統一由縣供電局管理,1979年6月盧村設立供電管理所,1985年各鄉鎮成立電力管理站由於區劃調整原同溪、桃山電力管理站併入盧村電力管理站。
2005年底盧村鄉全面完成農網整改,和部分高壓線路整改,改善供電質量,並於2006年全面完成境內高壓線路整改。
2002-2003年在原有基礎上新建人飲工程唐流、丁沖、笄山等10處解決了2300多人吃水問題;新建笄山、中保大壩解決了3000多畝農田灌溉;
2004年唐流劉村河道整治並新建東山邊農橋。完成上桃花山水庫除險加固。
2005年未,利用社會力量,全鄉先後建立了二十二個衛星地面接收(共有天線)系統,十三個行政村都實現了電視有線傳輸,2004年10月份,盧村中心網點與縣網路公司實現聯網,2005年2月份,盧村中心網點與甘溪、宋陳、同溪、
清方村、霍村、丁沖、唐流又實現了有線電視光纜傳輸。
郵政通信:電話普及率達到95%以上,至2005年底,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共建發射塔9坐,信號覆蓋全鄉。
小城鎮建設:2005年未已完成丁沖村、宋陳村、同溪村村莊規劃,在同溪、唐流中心鎮建設初具規模,帶動鄉地方經濟發展。
教育事業
區劃調整初期,全鄉有三所國中(原盧村同溪、桃山)20餘所完小和十幾個教學點,到2005年減少為一所中學,7所完小和10個教學點,實現教育資源共享,師資力量加強,學歷水平普遍提高,並且硬體條件得到改善,中學新建教學樓兩座,學生公寓一座,綜合樓一座,國小新建教學樓一座,學生公寓一座,校園面貌由原來的2000平方米增到4000平方米,並實施學校後勤社會化服務。
醫療衛生
全鄉範圍內有中心衛生院一所,桃山、同溪兩個分院,在十五期間投入十萬元,對手術室進行改造,新建口腔科,投入十餘萬元購生化分析儀、麻醉機、綜合產床、手術包等設備,並爭取國債資金30萬元對住院部、門診部實行大範圍維修,改善原醫療環境。
在全鄉範圍內實行改水 改廁,對適齡人群接種各種疫苗,做到無疫情發生及傳染病流行,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鄉參合率達到80%以上。
行政區劃歷史
2001年11月盧村鄉由同溪鄉、桃山鄉、盧村鄉三鄉合併而成,原有24個村。分別是建平村、桃山村、中保村、唐流村、九龍村、馮村村、霍村村、丁沖村、小余村、清方村、笄山村、中明村、東河村、甘溪村、石門村、宋陳村、同溪村、石溪村、高廟村、石獅村、太平村、石峻村、西村村、田溝村。
2003年12月進行村級區劃調整,由24個行政村並為13個行政村,分別是:桃山村(桃山、建平合併)、唐流村(唐流、中保合併)、九龍村(九龍、馮村合併)、丁沖村(丁沖、霍村合併)、清方村(小余、清方合併)、笄山村(單立未並)、中明村(單立未並)、甘溪村(甘溪、東河、石門三村合併)、宋陳村(單立未並)、同溪村(同溪、石溪合併)、高廟村(單立未並)、石獅村(石獅、太平合併)、石峻村(石峻、西村、田溝三村合併)。
三鄉合併後,主要由黨政辦、土管所、民政辦、計生辦、招商辦、綜治辦、農經辦、文化廣播電視站、共青團、婦聯會等組成,行政編制人員和事業編制人員共有120多人,其比例為1:1.6。
政治
計畫生育
合理控制人口的增長,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以下,實現“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三低水平,政策符合率控制在98%以上,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2005年開展了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制度的摸底審核,獎扶金的發放工作全鄉48人次享受了此政策,發放獎扶金29980元;
從2003年起兌現了農村獨生子女保健費、真正建立了計畫生育利道導向機制;實行育齡婦女的微機化管理,對全鄉所有育齡婦女建立檔案。
發展構想
“十一五”發展構想及發展建設,
構想:打造“長三角”及至全國旅遊度假目的地,打響盧湖竹海旅遊品牌。
要求:景區內道路交通及給排水等基礎設施比較薄弱,企業發展資金短缺,請能給予項目扶持。